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夏養生三伏貼 冬病夏治正當時

什麼是三伏貼?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俗稱三伏天)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

三伏天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機, 進行三伏天灸時多選用辛溫的外用藥材,如生薑、白芥子、麝香、細辛,敷貼於特定的身體穴位上,可防治多個系統的慢性虛寒性、過敏性疾病。

哪些「冬季高發病」需要「夏治」?
  • 骨關節病:

慢性頸肩腰腿痛屬於肌肉勞損、關節疼痛麻木;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病、腰肌勞損、腰間盤突出等部位的骨質增生等病因引起的酸沉、疼痛;風濕性關節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軟組織肌肉損傷、創傷及骨折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多關節僵硬、疼痛、發涼等。

  • 呼吸系統疾病:

反覆發作、遇寒則發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反覆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免疫力低下等。

  •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引起的胃酸、畏寒、胃脹等,慢性腸炎、慢性腹瀉、胃腸功能紊亂等。

  • 婦科疾病:

產後腰痛、產後怕風、怕涼、產後頭痛、痛經、慢性盆腔炎等。

  • 康復科疾病:

頸椎、腰椎、膝關節、髖關節等骨關節術後關節僵硬、疼痛,脊髓損傷後肢體發涼、麻木,骨折術後局部關節疼痛、發涼等。

三伏貼的中醫理論來源?

從入伏第一天起,人體陽氣隨之生髮漸旺,體內凝寒之氣易解的狀態,運用補虛助陽葯或溫裡散寒藥物,天人合擊,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這也是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的原因。

「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的有利時機,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根據「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利用夏季人體陽氣最旺盛之際,治療某些屬於虛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陽克寒,達到標本兼治、預防保健的目的。

穴位貼敷時要注意什麼?

  • 通常每季依據病情貼敷5~10次,每次貼敷時間因人而異,成人大約為1~2小時,兒童貼敷酌情減少為 0.5~1小時,以局部皮膚出現微紅、局部皮膚微微發熱為度。如出現局部皮膚灼熱、疼痛、微癢,可隨時去除。

  • 皮膚有破損、對貼敷有過敏者、發熱、肺部感染、結核患者、孕婦等不能進行貼敷,如果局部出現水泡,勿接觸,保持局部乾燥,及時來醫院處理。

  • 夏季氣候炎熱,衣著宜涼爽,避免過多汗出,貼敷後清淡飲食,當天禁洗浴。

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疼痛風濕病科

三伏貼貼敷時間

伏前貼:2019年6月21日

08:00~12:00 15:00~18:00

頭伏貼:2019年7月12日

08:00~12:00 15:00~18:00

中伏貼:2019年7月22日

中伏加強:2019年8月01日

末伏貼:2019年8月11日

地點:城北路7號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疼痛風濕病科(2號病房樓一樓西區或二樓病房)

聯繫電話:0371-66363035,66360711

統籌:梁如意

責編:朱曉娟

編校:王婧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