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民日報:花這麽多錢圓夢國際名校 靠譜麽?

  花這麽多錢“圓夢”國際名校,靠譜麽? | 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

  提起遊學,大家或許會想到中國古代背井離鄉、負書擔橐的學子,會想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情懷。自孔子周遊列國開遊學風氣之先,歷朝歷代儒生學士,無論是遍訪名師、以文會友,還是周遊講學、遊山玩水,“一旦遠遊學,如舟涉江湖”,途中甘苦與得失,心內自知。而時下,由於學校固定,加上知識傳播途徑擴寬,古代意義上的遊學已漸趨絕跡。

  而另一種遊學卻在十幾年來呈爆發式增長。當現代交通把地球變成了村子,人們早把遊學的目光轉向海外。與學校牽頭的公益遊學、學生申請的留學交換以及依托學校友好關係進行互訪不同,由旅行社、教育培訓機構組織的商業性遊學成了很多家長為孩子定製的假期項目。上至高校學子,下至頑皮幼童,中國2017年參與國際遊學超過86萬人,年市場規模或達200億元。國際課堂加著名景點的配置,相比孔老夫子陳蔡絕糧、累累若喪家狗,條件不知好了多少倍。

  圓夢頂尖名校、歐洲文化探秘、英倫貴族禮儀班、國際學生長官力峰會、加拿大微留學夏令營、美國影子朋友1對1插班……各色名目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隨著人們收入水準的提高、教育理念的改變以及出國政策的優化,遊學熱的出現可謂應時當令。遊與學,本身就包含了寓教於樂的期望。與把假期改造為課外補習的“第三學期”相比,遊學讓孩子得一閑暇、放鬆身心,也蘊含著家長對孩子拓寬視野、自理生活的企盼。數據顯示,目前遊學最熱門的國家恰恰也是高中畢業生留學的首選目的國,借遊學體驗國外教育、了解風土人情,也為留學打下了基礎。

  但有家長反映,一些遊學團,花3萬只在名校拍個照,有的“頂尖大學”在高校排行榜上“默默無聞”,“國際學生同行”就是幾個外國小孩來旅館陪聊,“名校校長座談”原來是和遊學機構工作人員對談……遊而不學、貨不對版成了不少產品的通病。學習成果大打折扣不說,即便是純玩,一些項目的價格貓膩也令人不悅。要想“同學、同玩”,只需租個教室、找外國人做聯誼;羨慕古典文化,大可逛一逛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戲劇、體育、航海專項遊學,不過是看戲、打球、參觀船舶企業……在報價表上,它們都成了要價不菲的項目。此外,吃簡餐、睡高低床、訂打折機票,處處可以省錢,但相比食宿條件更好的旅行團,遊學團的價格仍貴出一大截。學不到,玩不好,一些項目偏離了遊學的本旨。

  面對海外遊學這塊“大蛋糕”,旅行社、留學中介、谘詢公司、語言培訓機構一哄而上。除了價格不透明、虛假宣傳外,中介在學校堂而皇之宣講、學校領隊費用由學生分攤等現象為健康的師生關係蒙上陰霾;沒有出入境資質的機構層層轉包開展業務,導致責任邊界不清。這些問題源於相關機構缺乏自律,但也折射出監管的缺位。事實上,教育部曾發布中小學生出國參與研學旅行的相關規定,但對非教育系統的機構缺乏約束力;而具備出境遊資質的旅行社主要由工商和旅遊部門管理,教育部門難以規範其教學活動。遊學本是一體,但對旅遊、學習多頭管理,容易出現監管盲點,亟待頒布相關法律法規,明晰各部門權責,打出治理組合拳。

  從三點半後校園靜悄悄,到補習班“按下葫蘆起了瓢”,從幼稚園“小學化”,到競賽“產業化”,教育一直牽動著每一個家長的心,為孩子花錢即便壓力再大也心甘情願。但要注意的是,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不是盲目的消費。讓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很應該,但也得想明白選擇遊學是否出自攀比和從眾,弄清楚到此一遊的“鍍金”能給孩子帶來多大改變,看仔細各種機構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麽藥。畢竟,古人遊學或許是學業的全部,而時下的遊學不過是課業的補充和延展,高估其價值固不應當,更不要因為盲目參與而一無所獲,甚至增加安全風險。

  這正是:遊學一去二三周,花費動輒四五萬。七日行程六日逛,十有八九暗藏奸。

責任編輯:陳合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