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球每年有6億人因食用「受汙染食品」而致病,所以這五點你一定要做到!

在我國這樣一個盛產吃貨的國度,大家不能因為自己有一個強健的胃,就忽略「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的成本是巨大的。

據估計,每年全球範圍內有6億人——相當於每10人中有1人——因食用受汙染食品而致病,42萬人因此喪命,由此導致的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s)損失達3300萬。

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食品安全五大要素」,從日常生活、廚房活動中,讓我們確保食之安全。

「保持清潔」

拿食品前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經常還要洗手;清洗和消毒用於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和設備;避免蟲、鼠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多數微生物不會引起疾病,但泥土和水中以及動物和人體身上,常常可找到許多危險的微生物。

手上、抹布和尤其是切肉板等用具上可攜帶這些微生物,稍經接觸即可汙染食物並造成食源性疾病。

「生熟分開」

生的肉、禽和海產食品要與其他食物分開;處理生的食物要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生的食物,尤其是肉、禽和海產食品及其汁水,可含有危險的微生物,在準備和儲存食物時可能會汙染其他食物。

「食物做熟」

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食品;湯、煲等食物要煮開以確保達到70℃;肉類和禽類的汁水要變清,而不能是淡紅色的;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適當烹調可以殺死幾乎所有的危險微生物,而70℃有助於確保安全食用。特別需要注意的食物有肉餡、烤肉、整隻禽類。

「食物儲存的安全溫度」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攝氏度以下);熟食在食用前應保持溫度(60攝氏度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如果以室溫儲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當溫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微生物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止。但是有些危險的微生物在5℃以下仍能生長。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進行處理以保安全;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選擇經過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經過低熱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乾淨,尤其如果要生食;不吃超過保存期的食物。

原材料,包括水和冰,可被危險的微生物和化學品汙染。受損和霉變的食物中可形成有毒化學物質。謹慎地選擇原材料並採取簡單的措施如清洗去皮,可減少危險。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圖自網路

編輯:不健不散

不健不散

不健不散 您身邊的健康專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