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摩拜出嫁引共享單車獨立發展之辯 盈利仍任重道遠

  摩拜“出嫁”引共享單車獨立發展之辯 盈利模式打磨三年仍任重道遠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任芷霓

  4月4日午間,摩拜單車宣布已簽署美團全資收購摩拜單車的協定,正式牽手美團。其同時強調,在未來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

  雖然摩拜單車強調了“獨立性”,但共享單車企業發展的獨立性早已廣受質疑。“頭部幾家企業,摩拜、ofo、哈羅這三家其實都是靠資金堆起來的,而且現在來看,共享單車這個行業不管是靠租金還是靠其他的(方式)都很難實現盈利。”一位第三方機構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摩拜單車等企業在創立之初並不諱言在盈利模式上摸不著頭腦的窘況,但三年過去,共享單車企業的融資節奏仍然緊湊,頭部企業ofo甚至採用以共享單車抵押融資的方式,行業對於資本的依賴顯露無疑。而另一方面,部分共享單車企業已經涉足共享汽車領域,準備開啟新的戰場。

  ●摩拜出售敲響獨立發展“晚鍾”

  在匿名信源提前泄露收購消息近一天后,摩拜和美團終於在4月4日上午先後以內部信的方式將“牽手”消息公開。摩拜方面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披露,“摩拜單車接受了美團的收購要約,相關程式將於近期完成”。

  在消息正式披露之前,坊間盛傳摩拜創始團隊將退出,不過,摩拜官方消息表示,“美團支持摩拜創始團隊和管理團隊繼續擔任現有職務”,王曉峰將繼續擔任摩拜單車CEO,胡瑋煒繼續擔任總裁,而美團CEO王興將出任摩拜單車董事長。

  摩拜單車在對外披露的資訊中強調將保持品牌和運營的獨立。不過據第一財經報導,王曉峰在4月3日晚間的股東大會上發言稱,其態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

  “哈羅現在是在阿里系,摩拜現在是美團旗下,相對來說也是處於騰訊系的,ofo最新一輪的動產抵押融資和新一輪的融資相對來說已經比較偏阿里系了。”易觀互聯網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趙香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

  “盈利模式不清晰,加之前期的大投入帶來成本、負債上的壓力,如果真的是自己獨立運營的話肯定比較難。”趙香認為,“被資本喂大”的共享單車企業商業模式存在缺陷,單車的破損率和丟失率,以及氣候原因帶來的使用頻率波動,加之使用場景的局限性,使得共享單車企業靠現有商業模式遲遲難以盈利。

  對於“獨立性”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4月4日分別聯繫ofo及哈羅單車,ofo方面表示“不予置評”;截至發稿,哈羅單車尚未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單車行業發展三年來,“玩家”似乎一直未將盈利需求提上日程。“我們之所以還在不停地找投資者,就是因為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別人給我錢,讓我活下去、讓我們繼續發展,讓我們跑得比別人快,然後一起找盈利模式。”王曉峰2016年12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曾表示。

  除摩拜單車之外,哈羅單車在3月初宣布全國免押金,其CEO楊磊直言“實行全國免押金就需要資金支持”。ofo單車亦在3月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並在2月以“共享單車”抵押的方式獲得阿里系企業融資。

  ●拓展邊界是“花架子”還是“真刀槍”

  “加入美團後,摩拜將成為美團到店、到家、旅行各場景的最佳連接,為用戶提供更加完整的閉環消費體驗。”摩拜方面發布消息稱。

  為了爭搶用戶、培養用戶習慣,共享單車企業在2017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補貼戰”,進入2018年後,各企業回歸理性,取消月卡優惠和免費騎行等,而美團此次入局是否又將攪動“一池春水”?

  “應該不太會再出現一場補貼戰,大家現在都在恢復月卡的價格,而且用戶的習慣和線下車輛的規模都比較穩定了。”趙香認為,用戶已經接受了使用共享單車的定價規則,沒有必要做大規模補貼,不過,因為美團也在布局自己的出行領域,或多或少會通過優惠券去跟平台現有的業務打通。

  未來共享單車企業的競爭點在哪裡尚未有定論,但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已忙不迭地拓展場景。摩拜選擇與美團對接,此前,亦有消息顯示摩拜已在拓展共享出行領域應用場景做嘗試。多家媒體報導稱,2017年12月底,摩拜共享汽車上線儀式在貴州舉行,另外,摩拜出行服務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6月成立,專門負責網約車業務。

  選擇拓展“邊界”者並非只有摩拜一家。哈羅單車2017年6月提出“立體化共享出行”戰略,通過整合分時租賃電動車+共享單車產品,搭建“4+2”(四輪加兩輪)場景和服務模式,也即3公里以下的出行由共享單車解決,5公里左右的出行由電單車解決,而10公里段的則由共享電動汽車來解決。2017年9月下旬,該戰略已在山東東營落地。

  “現在做出行,不管是單車還是汽車,四輪還是兩輪,其實都是有個特定的服務場景,共享單車企業現在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數據基礎,未來物聯一切,把兩輪和四輪相互打通起來,或者說銜接起來,對整個數據的運用和生態的完善是有意義的。”趙香認為。

  但一位不願具名的共享出行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對共享單車企業上述戰略的質疑。“從交通出行角度而言,現階段大家都處於交通工具租賃的範疇內,跨界肯定是有可能的,但是門檻也並不低。”

  該人士認為,與共享單車不一樣,共享汽車屬於重資產,二者資產盤活方式不同,共享汽車對車載設備的技術要求也更高,“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的跨越,就相當於讓記者去煉鋼,是倆概念”。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