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為什麼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

很多人提起中醫,首先想到的是布衣郎中、肩背藥箱、以號脈施診行走於坊間的故事。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中醫文化曾直接影響了東方儒釋道醫等傳統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集中闡述了人類社會天地人和諧中正平和的思想。

以《黃帝內經》為例,它託名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直接關注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心靈的和諧。

它不僅關注果,而且更關注因,不僅關注人的身體和疾病,而且全方位關注天地人的和諧。

所以,自古以來它就是人們關愛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東方智慧,也是人們療治疾病與瘟疫的秘典。

為什麼有如此說法?

中醫的整體觀念

整體觀念,是關於事物和現象的完整性、統一性和關聯性的認識。

中醫學把人體內臟和體表各部的組織、器官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認為四時氣候、地土方宜、周圍環境等因素對人體的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既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性,又重視機體與外界環境的統一性,這就是中醫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

中醫和西醫的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是看人,西醫是看病,中醫是看有病的人,西醫是看人的病。

比如,很普通的感冒,老年、小孩、男人、女人、經期、非經期治療手段不一樣。咽喉發炎,和長期的咽炎不一樣,剛發炎,正氣盛,邪毒盛;常發炎,長久不好,正氣虛;老年人發炎,氣不足用補藥,所以要用整體觀念。

西醫看病,就是說你得了糖尿病,你得了高血壓病,所以它病是一樣的,治療方案是一樣的,中醫它不是這樣,它是要看得病的人,講究辯證。

(圖片來源:百度)


中醫的運動觀念

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屬性,世界上的各種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

簡單說人是變化的,病也是變化的。

還是拿感冒來說,感冒在春季、夏季、暑季,秋季、冬季、還是產後小兒是不一樣的。

剛感冒時的癥狀與吃兩服藥後變化也是不一樣的,尤其感冒高燒,患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一般的發燒三副湯藥可退燒,有合併症時一般5天也可退,所以中醫治療講究對症下藥。

這是恆動病情和機體都有變化。

中醫的仁德之學

中醫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巨大的影響,它全面吸收了東方文化中道家、儒家、墨家等諸子百家的精髓並予以融會貫通,方形成了醫道,並由此影響了其它思想和文化,而醫道之集大成者正是《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不僅在形而上的高度與佛經、《道德經》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從形而下的角度對病因、病理和養生、治病做了具體、通透的論證。

所以,它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最豐富、影響最深遠的中醫典籍,是四大中醫經典一首。

中醫的五行學說

《醫道》提出的,五行學說。讓很多我們中國人產生了誤解,覺得中醫很「玄」。

五行,沉澱著中華民族卓越的智慧。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進一步抽象後形成了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認識到人的生命活動不是內在器官的孤立活動,不僅它們之間具有循環無端的相生相剋的聯繫控制關係,它們與周圍事物特別是自然界四時節氣的變化也同樣存在關係。

所以,醫道,是以五行為推論工具,用相生相剋的規律,將宇宙萬物統統納入五行行列,並以五行之間的相互生化和製約,來闡述萬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無論儒家、道家、法家等諸家學派,在天人關係問題上都主張天人相通或天人合一的宇宙整體觀。天人合一和天地人三者一致的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哲學有機的宇宙整體觀。

中醫的學習之旅

而且,從古到今,大凡文人騷客都略通歧黃之術,販夫走卒也會些治病的獨門偏方,至於武林人士和道家人物,則十有八九都懂些醫術。

■ 元代名醫朱丹溪四十四歲才開始學醫,典型的半路出家,一不留神成了名 醫。

■ 上海名醫陳存仁寫的《我的醫務生涯》,披露了更多由文而醫的神人,如因長子病故,遂發憤學醫,後正式掛牌行醫的惲鐵樵。

中醫的博大精深,不僅因為它獨立完整的理論體系,還因為在這一理論體系指導下的理、法、方、葯更是活靈活現。

每一味中藥、每一個方劑、不同的藥物配伍、不同的劑量應用都會產生不同的藥效,其組方之精密,醫理之深奧,正是千年以來智慧的結晶,值得我們每一個中醫人去傳承、去發展。


如果你對中醫感興趣,關注微信國醫德潤堂,回復「中醫」,即可諮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