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陽明:寧做真狂人,不做偽君子

鬼谷道創始人|鬼谷子智囊團|民間手藝人

今天咱們講王陽明。

每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阿信總會翻翻王陽明的書,找些言語聊以自慰。對我而言,比阿Q的精神勝利法強。

譬如總會有那麽些人習慣“指點”阿信。這裡的“指點”分為兩種情況:

其一是謾罵、詆毀。這類人最大的特徵是為了罵而罵,總是以正義分子自居,沉迷於雞湯的幻象才是他們的追求。

其二是抬杠、刁難。這類人最大的特徵是文章寫長了,他喊短的好。文章寫短了,他喊長的好。

每到這時候,阿信難免會吐槽:我是需要你的指點,但不需要你的指指點點。

人活著不容易,阿信不容易,王陽明也不容易。

比如呢?世人大多連他名字都不知道,其實他真名叫王守仁,叫他王伯安也行。他跟賣調味料的王守義不是親戚。陽明,只是他的號。

同樣,阿信只是我的筆名。信字源於韓信。曾經的熱血青年希望像韓信那樣以布衣之身建功立業,僅此而已。

後人皆知王陽明厲害,卻不知道為什麽厲害。我見過最離奇的解釋是:王陽明是研究心理學的,厲害是應該的。

心理學倒是不錯,都是儒家分支。心學是心學,理學是理學。王陽明的心學是針對朱熹的理學。他覺得理學不夠完善,所以創立了心學。

心學其實與心理學沒一毛錢關係。

又有人把心學解讀成了心靈雞湯。確實,雞湯是這個時代的顯學,但是王陽明的心學跟心靈雞湯也沒什麽關係。心學講究是萬物一體,而理學講的是理一分殊,本質上都是國學。括弧,把國學講成雞湯的,不叫國學。

當然了,跟鬼谷子相比,王陽明其實挺幸福的。世人對鬼谷子的誤解更甚,其實縱橫學就是外交領域的合縱連橫。還記得孫武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嗎?這就是縱橫家的主業。

跟教人學壞沒有半毛錢關係。

每個大V都有自己的憂傷,比如會挨人罵。王陽明對此埋怨道:在我居夷之前,稱道我的人十之有九;進鴻臚寺以前,人們對我毀譽各半;進鴻臚寺以後,非議我的人十之有九。

啥意思呢?我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人人都待我如初戀。等我有點名氣了,罵聲漸漸大了起來。等我成了大V,這個世界有90%的人,不是在罵我,就是在罵我的路上。

如果你是王陽明,你會鬱悶嗎?肯定鬱悶。實際上,王陽明也確實鬱悶。我好好的講學,你們幹嘛罵我?憑啥內?你們的心不會痛嗎?

王陽明是心痛了。對此,他還特意跟徒弟們開會商量對策:關於如何不被人罵主題研討會。這是真事兒,《傳習錄》中記載:薛尚謙、鄒謙之、馬子莘、王汝止侍坐,因歎先生自征寧藩已來,天下謗議益眾,請各言其故。

王陽明坐主位,蠟黃色的臉上布滿了焦慮。徒弟薛尚謙主持了會議,他說:自從恩師平定了寧王朱宸濠,非但沒得到什麽好處,反而罵聲四起,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原因。暢所欲言,暢所欲言哈。

有的說是先生的名聲越來越大,因而會招致越來越多人的嫉妒。有人說先生的學說影響力越來越大,導致那些理學的人心裡不平衡。也有的說是恩師的粉絲越來越多,所以詆毀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一群徒弟圍坐著在王陽明身邊,七口八舌的為恩師的遭遇憤憤不平。徒弟們商量來商量去,卻也沒個結果。

這時候,王陽明咳了一聲,開口說道:“我年輕時也喜歡偽善,口是心非,心口不一,為了息事寧人,往往口服心不服。後來我悟到了良知。我發現,做人呐,沒必要那麽累。”

一般人高手說話都有伏筆,是不是覺得王陽明要感慨歲月靜好了?

王陽明突然話鋒一轉,接著說:“我現在雖然四十好幾了,我發現做人不能那麽虛偽,實(kuang)在(wang)點好。”

王陽明得出的結論是:我今才做得個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說我行不掩言也罷。啥意思呢?

“我想通了,我狂慣了,哪怕被全世界的人罵又能怎樣?讓罵聲來的更猛烈些吧,愛怎怎地,老夫不在乎。反之都有九成人罵我了,還在乎那一成人嗎”

看到這句話時,阿信的內心仿佛被打了雞血,鬥志昂揚。

阿信不是文化人,也不是大V,但被人質疑總是有的。比如有人就說了:阿信呐,你文章裡總是講王侯將相的故事,仿佛不貼切現實啊。

關於這個問題,我隻說兩句話:第一句,鬼谷道的專業課程就很少講這些。既然是文章就要有可讀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否則整篇之乎者也,你當真能讀的下去?我承認我讀了王弼注解版的《道德經》,沒幾分鐘就讓我昏昏欲睡。就在寫此文前半個小時,我還在睡覺。有些書,天生是用來催眠的。我承認,我坦白,我交代,《傳習錄》曾經也是我的催眠系列圖書之一。

第二句,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精英也是人民,所以精英創造了大部分歷史。有人問:阿信,你為什麽不寫路人甲的事跡。其實,成名前的蘇秦、張儀也都是小人物,都是路人甲。只不過他們通過自己的專注和努力,蘇秦刺股、張儀折竹後開始成就了自己的事業。

而歷史只會銘記成功者,當蘇秦徹夜苦讀時,他家隔壁鄰居老馬正打著呼嚕呼呼大睡。你說,誰的人生積極向上,應該學習和效仿誰?

當然了,鬼谷道的每一段歷史往事都源於正史,其目的在於幫助大家學習和領悟鬼谷子的智慧。所以,您唾罵和質疑時,勞煩反問一下自己:今天文章中的鬼谷子智慧,我是否領會到了呢?

至於,阿信熬夜撰文這件事就別顧慮了,反之您罵的開心,罵的爽就行。

阿信不孤獨。其實王陽明也被人質疑過。譬如有一天,他就收到一封信,信中寫道:恐立說太高,用功太捷,後生師傳,影響謬誤。啥意思呢?

“老王,你好歹也是個文化人,但你這學問牛皮吹大發了,就不怕誤人子弟,遭人唾罵嗎?”

我很能體會王陽明彼時的心情。被人質疑是人生成長的必要過程。被罵被質疑是人之常情。老王臉皮早就如銅牆鐵壁了。老王被質疑後,他說了這麽一段話:

我的格物、致知、誠意、正身的觀點,是針對學者的本心與日常處事中,體會研究、躬身力行、實地用功,這需要經歷多少階段,包含多少積累呀!這正好與空虛、頓悟的觀點相反。聽到此說的人,有的根本就沒有想成聖人的志向,又沒有仔細考察其中的詳情,所以才產生懷疑,也不足為怪。象你這樣聰明之人,本當一說即明,卻也認為立論過高,用功過捷,是怎麽回事呢?

這段話,攏共分為三層意思:

第一層:我不是頓悟,我是漸悟。我的學問是通過經年累月,刻苦專研得來的。

第二層:有人質疑我,是因為他們沒有認真的考察思考。

第三層:你那麽聰明一說就明白,你會不懂?如果你實在不明白,那我就不知道為什麽了?

一般人被人質疑肯定是要虛心的表示自我批評的,哪怕是裝的。但是王陽明偏不,你質疑我,你攻擊我,你詆毀我,還要我低頭認錯,憑什麽?

我可是狂人王陽明。

多說一句,這個狂字是源於儒家的“寧為狂狷,勿為鄉願”的狂。指的是寧做一個狂放的不拘一格的人,也不做看起來忠厚,實則偽善的人。

這就好比阿信讀鬼谷子一樣,道知說,修心論本就是阿信經過長年累月,苦苦求索,在知上行,在行上知,知行合一積累的結果。這套體系用了十七年的時間建立,難道每一次質疑,都要搖尾乞憐,點頭認錯嗎?

王陽明會告訴我們:不,沒必要。人生有時候應該謙遜,有時候更要堅持。有時候,更要自信的張狂些。不管有人是否故意的詆毀、謾罵、諷刺、揶揄、質疑或者否定,堅持做好自己即可 。

所以,阿信是個讀鬼谷子的民間手藝人,我堅守的是鬼谷道。

我明白,人活一世,不能總是人雲亦雲,隨波逐流。人應該追逐自己的道,堅持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安身立命。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心若安處,便是良知。

發現有個樂隊居然叫王陽明樂隊,我想說一句:你們把《傳習錄》搞成搖滾范,簡直,

乾的漂亮。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鬼谷子智囊團。

鬼谷子智囊團

只服務小人物的鬼谷子智囊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