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講真,關節軟骨退變早在20歲就悄悄發生了!

播放GIF

人體骨骼由206塊骨頭組成。人體骨架支撐著全身的肌肉與臟器。骨骼的各個關節就像交通樞紐,骨關節與軟骨、韌帶各司其職,骨骼在這裡順勢轉彎,靈活自如,支撐伸展著全身的重量與動作。

科學研究證實,關節軟骨一經磨損就不能再生。所以必須像愛護眼睛一樣珍惜愛護節約自己的關節軟骨。軟骨本身沒有血管也沒有血液循環。它要靠周圍肌肉和肌肉內血管的吐故納新向軟骨輸送營養與潤滑液。軟骨本身也沒有神經,只有當軟骨被磨損消耗後,變為骨頭與骨頭間的磨損,這時才會產生關節的疼痛,才會去看醫生,才會被診斷為骨關節炎進行治療。其實這一病變在10年前甚至更早的時間久悄悄發生了。

科學研究又證實,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在30歲甚至20歲時就無聲無息地開始了。

「訓練肌肉保護節約你的關節」是行之有效的延緩抵抗關節衰老的方法。之所以說「訓練」而不用「鍛煉」這個詞,是強調科學訓練的嚴謹與理性。並強調針對個體制定嚴格科學的訓練方案的必要性。

關節為什麼會未老先衰,提前退化

關節過度運動,過度磨損,關節猛烈撞擊及外傷,體重超重,關節長期遭受風寒潮濕,類風濕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是造成或加重骨關節炎的主因。

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也受先天性遺傳因素的影響。如果你的父母及兄姐出現關節早衰的家族病史,你一定要高度警惕,從年輕時加倍愛護、節約你的關節。

骨關節炎患者可以走路嗎?

一旦被正規醫院或正規體檢診斷為骨關節炎,在關節紅腫、疼痛的急性期應避免和減少走路,多休息。在非急性期,可以散步,但速度不宜過快,動作不宜過猛。行走距離以不感到關節疼痛和雙下肢疲勞為度。最安全的是先走10分鐘,坐下休息一下,再走10分鐘。在一周內緩緩加至30分鐘,但每天不超過30分鐘。

如體重超重,應避免過度行走而注重在無負重或少負重狀態下的「訓練肌肉、保護關節」。

【小貼士】

1. 游泳、騎自行車、臥姿「小燕飛」、蹬腿兒等墊上運動,坐姿綳腿、抬腿、控腿,是減輕關節負重的終身受益的安全簡單有效的訓練肌肉的方法;

2. 科學使用並在專家指導下操作各種健身器械,能使訓練肌肉保護節約關節事半功倍。

3. 爬山時應配置雙手手杖。樓層高時盡量坐電梯。一旦出現軟骨磨損後的骨關節炎癥狀,就應避免爬山、爬樓梯、蹦迪、馬步、壓腿、下蹲等動作。

4. 嚴格控制體重,以防肥胖加大關節負重的應力(一個50公斤的正常體重者,行走時膝關節負重為體重的三倍,在跑跳及上下樓、上山下山等運動時、膝關節負重為體重的4-6倍。所以胖人的關節更易受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