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得了癲癇怎麼辦?放下偏見!小兒癲癇並非「不治之症」

4月9日上午9時許,株洲市天元區泰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保科醫生在某幼兒園開展幼兒園體檢時,一小女孩突然暈倒在地(前期無任何徵兆)。

無意識,全身抽搐,雙眼翻白眼,體檢醫生立即監測生命體征:心率減慢、呼吸不規則,初步診斷:癲癇發作

立即解開衣扣、疏散人群,保持呼吸道通暢,側臥位頭偏向一側,壓舌板塞入患兒上下牙齒之間,防止舌咬傷。

掐人中、大聲呼喚小孩名字予以刺激,數分鐘後小孩意識恢復。

事後詢問幼兒園老師,老師訴早上有吃早餐,排除低血糖,既往有類似病史發作。

醫生告知幼兒園老師轉告家長,建議帶小孩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在此,兒保科醫生提醒各位家長,小孩入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到醫院做入園體檢,身體健康方可入園。

有隱性問題一定要告知幼兒園,不能有隱瞞,以免突發疾病,延誤診治。


什麼是癲癇?

癲癇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由於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神經興奮性較高,因此容易發生驚厥。

目前我國約有800萬癲癇患者,其中2/3為兒童及青少年。

兒童癲癇的病因有哪些?

導致癲癇疾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除部分患兒有家族遺傳因素之外,小兒常見病因有腦發育不良、細菌病毒引起的顱內感染、腦外傷、先天代謝性疾病等。

還有一些不良因素可以誘發癲癇發作,例如發熱、腹瀉、接種疫苗、過度疲勞等。

這些因素對正常人群不會構成威脅,但對那些具有容易發生驚厥潛在素質的患兒則可促進癲癇發作。

癲癇能夠根治嗎?

這是所有患兒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目前癲癇的治療仍以口服藥物為首選,少數能夠找到腦部病灶並且適合手術切除的患者,可以考慮外科治療,但是術前一定要做細緻的病灶定位和神經功能評估。

根據國內外多年的科學研究和臨床經驗,患者在神經專科醫生的正確指導下接受正規、合理的抗癲癇藥物治療,絕大多數患者能夠達到臨床治癒,撤葯後不再發作,可以保持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兒童癲癇中約有20%患兒由於病情複雜嚴重,藥物難以完全控制發作,伴隨有智力、運動發育明顯落後。

抗癲癇葯和其他藥物包括中藥一樣,都存在著不良反應的風險,但只要科學、合理應用,就能夠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需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嗎?

癲癇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服用藥物的目的不僅在於控制臨床發作,還要抑製大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

只有通過腦電圖監測證明大腦神經元的癇性放電消失後再停葯,以後複發的可能性就極小。

多年的臨床經驗證明,口服抗癲癇藥物一般需要2~4年時間才能完全抑製大腦神經元的異常放電,因此癲癇治療能否獲得成功與堅持規律服藥的時間有關。

目前社會上仍有不少人對癲癇病缺乏正確認識,盲目相信一些不科學的治療甚至是迷信。

最終導致患兒長期癲癇發作,影響智力發育和成年後的生活,應當引起重視。

(編輯Max。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泰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譚薇 劉勝蘭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