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在瘋人院找到了一部人類黑歷史:為治病,曾給病人腦子裡灌酒精

“不正常人類”的一千種死法

11年了,楊永信的臨沂網戒中心終於關門了。

這標誌著,人類“精神治療”的實踐,似乎又前進了一小步。

人類在其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從未放棄過治療“異己”的嘗試。不論是酗酒、叛逆、自慰、情緒暴躁,還是愛上同性或者寡婦,都曾在精神病的名義下,經受千奇百怪的折磨。

到今天,我們為了治愈“不正常”,已經付出太多代價了。

古法驅魔,了解一下

精神病治療古代史,幾乎就是一部“狠人”寫就的黑歷史。

已知最古老的精神疾病療法,與其說是醫學,不如說是驅魔術。

在幾千年前的歐洲,每當有人像“中了邪”一樣哭笑不休、四處亂竄,就會被認為是魔鬼附身。

而古人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則是,在“病人”的頭蓋骨上開個洞,把體內的惡靈釋放出去。

“環鑽頭骨”的證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

在“開顱驅魔”的基礎上,江湖遊醫還提出了另一種的理論 —— 患者發瘋的原因不是被魔鬼附身,而是腦袋裡長了一塊石頭。

如此一來,患者依然逃不過被開顱的命運。手術後,郎中會假模假式地掏出事先準備好的石頭,宣稱是從患者腦袋中取出來的,然後扔到河裡。

末了,再祝福患者變得又清醒又聰明。

當然,前提是患者被開顱後仍然幸存。在古代,的確有一部分"錦鯉",在頭骨蓋被掀開後頑強地活了下來。

畫作“瘋狂之石”展示了開顱取石的過程。

與此同時,古希臘醫者也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論,認為疾病源於體液失調。

在他們看來,女人來月經就是定期把毒素排出身體的自然方式,所以不管是發燒、難產、還是抑鬱症,療法只有一個 —— 排出水分,一身輕鬆。

而排水的常用手法,就是割開患者的手臂放血。在當時的人看來,這種療法尤其對精神病患者有奇效。畢竟,人在失血後比較容易安靜下來。

1623年,有法國醫生詳細討論了相思病的療法。結論宣稱,如果患者“體態豐滿、飲食良好”,那麽放血是治療心碎最好的辦法。

除了“相思病”,人們還為女性發明了“歇斯底裡症”,常見症狀是喜怒無常、情緒激動。圖為一名巴黎女孩因“歇斯底裡症引發的嗜睡症”,接受住院治療。

再後來,人們找到了一種更無痛,更不易感染的“水蛭吸血大法”,不論是脾胃、子宮、睾丸,哪裡有病就吸哪裡。

這種如今看來不忍直視的操作,是貴族才支付得起的享受。

精神病患者被吸的常常是頭部附近。

由於太受歡迎,甚至產生了一批“水蛭專家”,專門研究水蛭的習性:

倫敦的水蛭專家就驕傲地發現,水蛭喜歡叮咬乾淨、光滑的皮膚,不能有毛髮!

到了1848年,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文章則說,水蛭經上好的黑啤浸泡過後會更賣力地吸血。

雖然這些療法看起來都匪夷所思,但是,沒被家人放棄已經是一種幸運。

對於更多普通百姓來說,把病人被關進“瘋人院”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當時的人們迫切地想把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隔離起來,以迎接一個更純潔無瑕的世界。

於是在17世紀,瘋人院應運而生。

瘋人院裡,病人被像木乃伊一樣包裹在病床上。

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莫過於伯利恆瘋人院。近年公布出的歷史病人檔案,顯示了人們被親人送進去的種種荒謬理由:

瑪格麗特·尼科爾森,企圖用珍珠處理的甜刀刺傷喬治三世國王。

作家亞歷山大·克魯登,試圖與寡婦約會,還試圖近親通婚。

英格麗德被丈夫送進病房,理由是“活著幾乎完全是為了享樂,沉迷於劇院、音樂劇、逛街無法自拔。”

無論是因為哪種“離經叛道”的理由入院,一旦被送入伯利恆,人們的日常生活就變成了“催瀉、催吐、放血”三部曲。

而重症患者面臨著更悲慘的境遇。隨著患者的行為逐漸升級,院方的禁錮就會越收越緊。

1938年,一名患者穿著拘束衣,戴著頭套,被關在特製拘束器裡。

形式從牢房、鐵鏈,演化到緊身衣和夾板。

在那些“重症治療室”內,到處充斥著哭喊、咒罵、和晃動鏈子的聲音。這樣的境遇足以讓任何一個正常人失去理智。

1987年,俄羅斯某精神病院病人被禁錮在夾板裡。

“人性化治療”的失敗

到了18世紀,經過啟蒙運動的洗禮,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瘋人院慘絕人寰的境況。

於是,出現了更人性化的“精神療法”,試圖從心理上治愈病人,而不是從肉體上懲罰他們。

1795年的一天,法國收容院院長菲利普·皮內爾下令卸去了瘋子們了身上的鐐銬,讓病人在花園般的院區勞作,過起度假村一樣的寧靜生活。

這樣的改革讓原本令人恐懼的瘋人院,第一次變成了治療精神病患者的醫院。

菲利普·皮內爾在釋放患者。

對人性化的推崇,甚至讓醫生嘗試配合患者千奇百怪的妄想。

曾有一個癔症病人認為自己已經死了,於是不吃不喝搞得自己奄奄一息。

於是一群醫生把臉畫得蒼白、身著壽衣進入他的房間,擺上一桌食物,對著病榻大吃大喝。他們勸說:“死人至少吃得跟活人一樣多。”

根據記載,病人接受了這個結論,欣然開始進食,吃飽以後神智也逐漸恢復了。

而另一位憂鬱症患者,總覺得自己沒有頭。於是醫生在他頭上放了一個大鉛球。

重壓之下,病人很快相信自己有一顆沉甸甸的大腦袋。

19世紀後期的一名癔症患者。

但是,治療就在一派樂觀祥和的角色扮演中成功了嗎?

當然不是。根據醫院記錄顯示,很多病人出院後數年又會重新入院。

“精神療法”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於是市面上,各種奇葩肉體療法繼續層出不窮。

其中,“旋轉療法”名噪一時,發明者正是達爾文的祖父。他試圖借助離心力,疏通患者腦內的血管,從而減輕病情。

治療中,醫生會將患者捆在一個椅子上。當椅子開始高速旋轉,病人會開始極度不安。此時,再加快旋轉速度,然後有規律地突然停頓幾次,憂鬱症就被離心力甩掉了。

這種方法因為使患者達到了平靜的眩暈狀態,在歐洲傳播開來。

旋轉機可以使患者快速旋轉或搖擺幾分鐘,通常會讓患者十分惡心,還可能誘發癲癇,在1970年前後才被叫停。來源 / LIFE

另一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是“水療法”,通過在患者頭上澆冷水或者熱水,清理精神中的極端成分。

一開始,醫生會把病人被反覆浸在冷水裡,製造出溺水體驗,試圖通過激起恐懼來“矯正”他們的行為。

後來,這種方法發展成了“連續浴”。屋裡光線昏暗,水汽氤氳,一大排病人會坐在特製浴缸裡浸泡幾個小時到幾天,水溫則取決於患者的情緒。

1938年,紐約精神病院內的患者在接受水療。Alfred Eisenstaedt / 攝

據一位瑞典護士回憶:“病人們可以在浴桶中睡覺。沐浴過程中,我們給他們喂飯,把喝水的杯子遞到他們的嘴邊……他們還在水裡大小便。

當然了,有些病人因此而變得平靜。畢竟,連續泡好幾天澡,誰不累啊。

腦子病了,不如切掉

20世紀以後,隨著現代醫療體系的建立和精神科的誕生,被收治的精神病患者陡然增加。拿美國來說,住院的精神病人一度多達40萬,造成全美的醫院有一半住的全是精神病人。

由於大量病人擠在醫院裡遲遲不能出院,醫生們迫切希望能找出治愈患者的靈丹妙法。

結果是,手術變得越來越激進。

隨著技術進步,神經科醫生可以研究病人腦部的X射線了。

1920年,紐約時代雜誌形容亨利·柯頓醫生的研究是迄今為止,精神病學界“最先鋒、最前衛、最深奧”的成果。

而這項“劃時代”的方案,就是器官切除。

治療從拔牙開始,如果拔牙不管用,就從上到下,依次從病人們身上切除鼻竇、扁桃體、胃、膽囊、脾、結腸、女病人的宮頸、卵巢,或者男病人的睾丸。

柯頓認為,剔除器官的同時,也就殺死了導致精神失常的炎症,並宣稱手術治療法達到了85%的治愈率。

但他沒說的是,至少有30%的患者在術後因感染而死。

1938年,醫生在測試用無線電波治療精神病患者的新方法。

在治療監管體系尚未完善的時期,人有多大膽,病就有多少種治法。

不久之後,我們熟悉的電擊療法也登上了歷史舞台。

在羅馬第一大學,一群醫生把一名無人認領的精神分裂者拉上電擊床,接通了100伏電壓。在此之前,他曾獨自在大街上胡言論語。

神奇的是,通電幾周後,這位患者恢復了語言能力,找到了自己的家,還返回了自己的工程師崗位。

上世紀30年代,電擊療法如同一個在精神醫學界的“新星”一樣緩緩升起。

這種方法很快成為了醫學界的救星。就連去看牙醫時,都有人和醫生預約,在“電擊店”接受一次輕度的電痙攣治療。

隨後的濫用和恐怖體驗我們都知道了。

60年代,地下天鵝絨樂隊主唱婁·裡德因為同性戀被送進紐約精神病院,接受電擊治療:

“他們將那玩意放在你喉嚨下面,以免你吞咽舌頭,他們還將電極戴在你的頭上。而它的效果就是你失去記憶,變成植物人一般。”

1946年,護士壓製住接受電擊治療的病人。

同時期誕生的還有大名鼎鼎的“腦白質切除術”。

1935年,葡萄牙神經外科醫生莫尼茲受到古人“開顱驅魔”的啟發,覺得腦袋出了毛病,還是要在腦袋上治。他還發現,當時的研究表明,如果切除了黑猩猩的腦前葉,它們就會平靜如嬰兒。

於是他開始了一次瘋狂的實驗:在病人頭頂鑽一個孔,然後注射酒精進去,殺死他們的前額葉。

神奇的是,首位患者在術後真的變得不再偏執了,雖然她好像變得比之前更加麻木。

不過,莫尼茲對手術的負面後果並沒有太在意,隨後又至少做了20例這類手術,並最終因此而獲得諾貝爾獎。

在他的宣傳下,這種“精神病患者的福音”很快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在美國,“腦白質切除術”很快出現了升級版 —— “冰錐療法”,手術工具只需要一把小小的錐子。

醫生會把冰錐從病人的眼瞼插入大腦,拍一張照片,然後再把冰錐向上下左右快速移動,以“攪拌均勻”。

圖為醫生把冰錐插入患者的眼瞼。這在現在看來,無異於一款“神經攪拌器”。

這種無需開顱的方法無疑更方便快捷。

但與此同時,手術也被嚴重濫用。隨便哪家街邊小診所都試圖用它賺錢,號稱“給錢就能做”。療效也從治療嚴重精神病,被誇大到“包治一切非理性”的萬金油。

丹麥政府專門建造了醫院,專門為從抑鬱症到厭食症的患者切除腦白質。而在日本,許多孩子也被送去做切除術,僅僅是因為家長覺得他們不聽話。

經過“冰錐”手術後的大腦留下了兩個洞。

1941年,23歲的女孩羅斯瑪麗在多年的癲癇病後,被父親肯尼迪帶到精神科醫生面前。

在手術過程中,羅斯瑪麗被要求背誦詩歌,甚至唱歌。而醫生則一邊把工具向腦子深處捅,一邊轉動著刮挖。

在一大塊腦組織被攪到後,“她變得語無倫次,漸漸停止了說話”。

羅斯瑪麗同時也是肯尼迪總統的姐姐。

十分鐘後,人們所認識的羅斯瑪麗不見了。

她如同植物人一樣,不能站立,不能說話,被永遠地送入了療養院,也被整個家族強行遺忘了。

與她一樣,許多病人從此變成陰屍路一般,終生生活在無盡的虛無中,也有人因為手術後遺症,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直到1970年,用外科腦手術進行治療的方案才因為人道問題及巨大副作用被禁止。此後,藥物治療成為精神疾病的主體療法。

幸運的是,至少在歐美,醫學界已經在努力恢復精神病患者生而為人的尊嚴。

時至今日,人類對精神學科的認知,依然渺小得如同滄海一粟。

雖然那些大規模血案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只要對異己的恐懼還在,這部由精神病治療撰寫的黑歷史,就遠遠不會終結。

電擊療法如今還在小範圍使用。來源 / 電影《發條橙》

參考資料 -----------------------------

[1] Foerschner,Allison M. “The History of Mental Illness: From Skull Drills to Happy Pills”. 2010.

[2] "Timeline: Treatments for Mental Illness." American Experience - A Brilliant Madness: Timeline. 1992-2002. PBS. 6 Nov. 2007 .

[3] 黃昉苨, “精神病人與正常人之間”. 冰點周刊

[4] 鬼谷藏龍, “獲過諾獎的神經科學“黑歷史”:前腦葉白質切除術”

[5]楊光, “徘徊在瘋狂邊緣——一場治療精神病的狂熱浪潮”.

[6] 李崇寒.“精神病認知史 從千億神經元中了解瘋狂,是件瘋狂的事”.國家人文歷史,2018.

[7]莉迪亞·康 . 《荒誕醫學史》,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8.

供圖網絡| 編輯瓦裡克斯

每周一三五 晚九點更新

文章版權為網易看客欄目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