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癌明星CAR T,光鮮背後的風險

Nature

CAR-T療法,中文叫「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其實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改造T細胞來治病,患者的T細胞從血液裡被分離出來,一段編碼嵌合抗原受體(CAR)蛋白的基因序列被引入這些T細胞中。其過程一般是:從病人血樣中分離出免疫細胞冷凍細胞將它們運輸到CAR-T工廠(實驗室)解凍用病毒載體對其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T細胞可以表達CAR再冷凍送回醫院再解凍最後將其回輸給病人。一旦T細胞開始表達CAR蛋白,就會被驅使著捕殺癌細胞。這些CAR T細胞就像是「連環殺手」,一個CAR T細胞能消滅數千個癌細胞。

CAR-T療法流程簡易版解析 | JAMA

自從去年下半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了2種CAR T療法,用於難治性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成人複發性/難治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CAR T療法開始成為醫生手中一把嶄新的利器。

CAR T療法對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有效性高達80%~90%,這讓它成了腫瘤界一顆耀眼的明星。然而,它也風險重重,比如腦水腫、細胞因子風暴。

2018年3月,美國朱諾醫療(Juno Therapeutics)的CAR-T療法2期臨床試驗中,5名患者死於腦水腫,試驗不得不終止。這樣的重度腦水腫是困擾CAR-T療法的一個主要問題,然而至今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其確切原因。

CAR-T療法的副作用還不只如此。將高度活躍的免疫細胞輸入體內會引發極端後果。在諾華2015年開展的試驗中,幾乎半數受試者都出現了一種嚴重的免疫反應-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也叫細胞因子風暴,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CAR-T治療常見的一種副作用。一項在中國開展的多發性骨髓瘤1期臨床試驗中,35名受試者中,85%都發生了細胞因子風暴。

另一方面,由於CAR-T療法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其長期效果目前還無法得知。要想未雨綢繆,預防其危害,辦法之一可能是給細胞裝上「自殺開關」,由一種小分子化合物控制其開啟,這樣一來,醫生在需要的時候就能及時摧毀CAR-T細胞了,比如在發生腦水腫的時候。還有一種辦法:把小分子作為開關,通過「打開」或「關閉」CAR蛋白來上調或下調T細胞的活性。這兩種控制機制或許將在第二、三代CAR-T療法中普及。

今天,CAR T雖然已成功上市,但其費用極高,耗時很長也是明顯的缺點。以諾華的抗-CD19療法為例,其標價高達47.5萬美元/次,約是傳統化療的7倍!而且這筆高昂的花費中還不包括住院、後續隨訪檢查的費用。操作流程所需時間更是長達22天!

很多科學家、公司都在嘗試將CAR T延伸到實體瘤治療,但它要想與化療競爭一線治療的位置,就需要讓操作變得更簡單、生產細胞變得更容易,並且要像化療一樣可負擔。

科學家們已經在朝這個方向走了,各施絕招:比如「異基因」CAR T——T細胞並非來自患者本人,而是來自其他人。

再比如,反正也是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那就在加上CAR的同時,一併把檢查點蛋白PD-1編碼基因敲掉,這樣一來,都不用聯合檢查點抑製劑了,那也是種很貴的葯啊…

還有團隊把現有操作步驟精簡了:不需要把T細胞從身體裡提取出來,在體內對它們進行改造。通過生物學可降解的納米顆粒,攜帶編碼CAR蛋白的基因,將之注入體內。這些納米顆粒像刺一樣扎向T細胞,一旦被T細胞吞噬就將它們裝載的基因釋放到細胞核。

還有另一種嘗試:CAR-T補片,可以直接置於腫瘤處。

也許CAR T療法很難成為實體瘤的一線療法,但卻可以給那些已經無葯可治的病人一個新的選擇。

參考文獻:Nature 2017;552:S64-S66

好文薦讀

本文摘自《康復·生命新知》8月刊,欲知詳情請掃碼訂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