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熱搜】突發心梗!這個「綠色通道」,為患者搶回90分鐘搶救「黃金時間」

去醫院掛專家號,通常需要很早就去排隊。隨著醫院推出的各種新舉措,現在可以電話、網路預約專家號,比以前方便了許多,但仍然需要到醫院和醫生見面診斷。這對於偏遠地區的患者來說還是不太方便。

而寧夏銀川想到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讓偏遠地區的患者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好的診療。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影片

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不同社區醫院和鄉鎮醫院的上千份心電圖病例上傳到這裡,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電生理中心負責人,余新艷和她的同事們實時診斷病例後再將報告反饋回去,需要急救的患者直接進入轉診綠色通道。

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

余新艷剛剛處理的是由賀蘭縣第一人民醫院上傳的心電圖病例。患者51歲,從心電圖上來看是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介入手術治療,如果耽誤治療時間就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余新艷團隊診斷心電圖病例

患者名叫楊淑芳,在家的時候感覺胸痛,就到賀蘭縣人民醫院做心電檢查,由於縣級醫院診斷水準有限,無法確診具體原因,於是醫生將患者病例上傳到了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余新艷發現情況緊急,立刻聯繫了賀蘭縣人民醫院,要求醫院迅速將患者送到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胸痛中心進行介入手術治療。

病人轉院

在救護車上,醫生通過移動心電設備給楊淑芳做心電圖監測,兩三分鐘後心電圖就有了結果,醫生使用4G網路將病例情況實時傳輸給遠程診斷中心,中心再將分析後的病例報告傳給胸痛中心的醫生。也就是說在楊淑芳到達醫院以前,醫生就已經掌握了她的病情,到醫院以後不需要再做任何檢查,直接進入手術室接受治療。

使用4G網路將病例情況實時傳輸給遠程診斷中心

楊淑芳從發現病情到出手術室僅用了不到90分鐘時間,如果沒有遠程診斷和綠色通道的協助,楊淑芳的病情很可能會被耽誤,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因為發現病情和搶救都非常及時,楊淑芳的手術很成功,只需要在監護病房觀察兩天就可以出院回家靜養了。

楊淑芳

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從2013年成立以來,分析診斷了近22萬份心電圖病例。從最早的資訊通聯四十幾家銀川市社區醫院發展到現在包含鄉鎮醫院、村衛生所等基層醫院191家。

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

包括寧夏在內,我國很多基層醫院缺乏專業的心電圖診斷醫生,無法快速有效分析心電圖,容易造成誤診或者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遠程診斷中心成立後,和基層醫院建立了醫療聯合體,也就是醫聯體。由三級醫院聯合一定區域範圍內二級醫院、鄉鎮醫院和社區服務機構,組成醫療聯合體,實現醫聯體內合作部門雙向轉診,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基層醫院只需要加入遠程診斷系統,就可以直接將24小時動態心電圖等資訊上傳到診斷中心。中心的11位專業心電圖診斷醫生會24小時輪流在線,幫助分析診斷病例。急症患者在2分之內就會收到診斷報告,如果需要手術治療,中心也會幫忙通過綠色通道將患者轉診到醫院胸痛中心。

24小時輪流在線的專業心電圖診斷醫生

2018年7月底,全國心電醫聯體聯盟啟動。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很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功能檢測中心實現資訊通聯,有分析不了的病例可以直接上傳給阜外醫院的心血管病專家,由專家分析後將病例報告和治療建議反饋給中心。據統計,今年從基層轉上來的各種心梗病人有300多例。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衛生計生委主任 馬曉飛:基層由於缺乏專業的心電圖診斷醫生,大量的基層的群眾,可能在疾病的早期不能及時診斷。寧夏電生理診斷體系,就等於把三甲醫院的診斷力量,下沉到基層。我們能及時地診斷,也同時提升了基層的救治能力和診斷能力。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鼓勵各地利用互聯網技術緩解群眾看病就醫難題。

小山村裡的患者,在鄉鎮衛生院就能得到北京的知名醫生面對面的診療,這一切都是互聯網醫療技術帶來的改變。

遠程醫療不僅加快了醫療資源上下貫通、資訊互通共享,並且將優質的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醫院,讓偏遠地區患者看病難的問題得到緩解。

互聯網緩解群眾看病難!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揭秘】GDP不能告訴我們的是什麼?

【警惕】"雙十一"後,有人收到"快遞被燒"簡訊,心都碎了!結果……

本文編輯:張爽

覺得不錯,歡迎點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