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恐慌還在蔓延,陷補稅風波的影視行業,如何算好這筆帳?

看電視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下達到各地方稅務局,要求影視公司、工作室自查自糾。這些日子,四處借錢交稅的從業人員,不在少數。整個行業因為稅務風波,資金緊張,項目停擺。

文|喜力

“我不是明星”

這些日子,許多影視圈從業人員一看到手機上顯示出自己公司或者工作室注冊地打來的固定電話號碼,都會深吸一口氣,準備接聽被錄音的電話。電話的來源,就是當地的稅務部門。

從前在影視圈工作的人,最害怕的就是沒名氣,說自己的名字別人不知道,說拍過的片子別人沒聽過,如果聽到有人叫自己明星能偷樂半天。但是,這些曾經希望自己一夜成名的普通從業者,最近重複最多的話就是“我不是明星”。

只因為,稅務部門的電話中通知,“你的工作室已經被我們列為明星工作室”。

當范冰冰、馮小剛被崔永元爆出稅務問題時,許多從業人員像老百姓一樣,為了維護正義轉發著這些資訊。身在影視圈中的人,幾乎無人不知天價演員現象造成的行業畸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少數人的天價,導致其他工種並不能獲得自己應得的報酬。

當范冰冰補繳了八個億後。大部分從業者依然是吃瓜狀,因為他們的收入與范冰冰相比,還不如瓜籽大。因此,除了真的天價演員外,從業者也都並沒有放在心上,各自乾著各自的活。

然而,進入11月之後,中國一下子多了許多明星。許多把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為工作營生的普通人,在稅務部門的通知下,成為了明星。細問起來,究竟明星是何標準,也並沒有確切說法。

影視行業的收入制度和上班族有極大的區別。影視行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沒有“部門”,即沒有固定收入。開工有很強的不確定性,三年不開工,開工吃三年的情況非常普遍。

因此,均攤下來每月數額不多,但是總額卻較大。但是個人所得稅標準是按照單筆金額計算。因此,許多影視從業人員一年與上班族整體收入相近,但上稅金額卻遠高於上班族。

從注冊地打來的電話,從幾周一次,到一周一次,再到每天一次,稅務部門從開始的例行公事,到逐步詢問,再到要求提供合約、撰寫報告,每天都能找到新的問題,每天也都透露著不同的資訊。

聽資訊的人始終一頭霧水,但隨著電話次數的增多,接到電話的人終於意識到,自己已經是明星稅務風波中無法逃脫的一員了。

從自由職業者者到正規軍

黨的十九大以後,發展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政策。中國要提升經濟效能,實現經濟轉型,文化產業作為低汙染、低成本、高產出的新興經濟模式,是必然的選擇,也是衡量國家發展水準的重要指標。

國家提出政策,地方政府便開始具體落實。稅收刺激是政府鼓勵產業發展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手段。

由此,誕生了一批影視稅收優惠園區。其中一些地方是有影視資源基礎的,如橫店的異塵餘生區浙江永康、東陽等。一些地區是有國家口岸稅收優惠政策的,如霍爾果斯。還有一些地方是希望借此實現經濟轉型。

地方稅收優惠政策在各地區有不同的規定,普遍的情況是,就影視傳媒業務而言,工作室可享受優惠政策,只需繳納3%-6%的營業稅。相對於沒有優惠政策的時候,為產業鬆綁不少。除此之外,工作室與法人之間的轉账操作簡便,個人所得稅也有相應的優惠。如果一年納稅額達到一定規模,還會有返稅等鼓勵。

影視稅收優惠政策對於影視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許多的導演、攝影師、製片人、演員紛紛注冊自己的影視工作室,當然其中收入水準參差不齊,階層之間收入斷崖式下降的情況非常普遍。

由稅收優惠政策導致的從業人員注冊工作室潮,對於推動產業的規範化運行意義重大。從前的收入許多都是由公司直接打入個人卡中,因為難以監督,偷稅漏稅的情況不免存在。

但現在,錢進到公司的账戶,公司提供發票,按照稅收規定上稅,程式更加公開、透明。一位在范冰冰風波前剛剛注冊影視工作室的演員表示,“注冊工作室讓操作更加正規,是行業向好的表現。”

做同樣的工作量,稅收減了,掙得多了,稅收又在可接受的範圍。影視從業者們也都樂得做依法納稅的公民,畢竟大多數從業者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並不是所有從業者都日日吸毒揮霍拜金,大家也都希望做個遵紀守法的老百姓。

彼時,許多從業者感歎,從這些政策看到了國家重視影視傳媒行業的決心,也都紛紛鼓掌叫好。

近年來,影視傳媒行業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從產量到品質,再到優秀作品的全球影響力而言,影視行業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代。國家也從影視行業的發展中獲得了經濟轉型的重要成果,國家軟實力不斷提高,文化自信也在大幅提升。

“從合法納稅到偷稅偷稅”

然而,最好的時代之後,便迅速被寒冬冰凍。按照地方稅務部門規定依法納稅的從業人員,卻被通知要補繳稅款。

國家稅務總局下達到各地方稅務局,要求影視公司、工作室自查自糾。自查自糾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自查自糾,補繳費用和滯納金,於2018年12月30日截止。第二階段,約談重點工作室,約談補稅的工作室需要在12月15日前完成。

第三階段,稅務上門輔導、檢查,時間為2019年1月到2019年3月,需要補繳費用、滯納金和罰款。第四階段,重點檢查。需要補繳費用、滯納金和罰款,並面臨刑事處罰的風險。

那麽,為什麽曾經按照地方稅務部門規定依法納稅的影視工作室,依然要補齊稅款呢?關鍵點在於個人所得稅和個人勞務費用。

按照地方稅務的通知,法人需要按照工作室2016-2018三年內總收入的70%(最少)補繳個人勞務稅款。

也就是說認定影視工作室70%的收入都是法人的個人收入。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

以導演工作室為例。在影視製作中,導演團隊不只有導演一人,還包括場記、演員副導演、執行導演等多個工種。資方給予導演團隊打包價格,由導演工作室統一開具發票,再分發到團隊成員。

在大多數情況裡,這筆錢遠不止30%的比例。但是在現有的政策情況下,不管導演為團隊支付了多少,都要按照總收入的70%補齊個人所得稅。

網傳編劇趙冬苓朋友圈截圖

網傳編劇劉和平的朋友圈,稱國家稅務總局對編劇行業三年補繳應納稅款一事明確答覆,按照2002年國稅字52號檔案繳納16%稅款。相對於40%的個稅,16%看似已經大幅度的減負。

網傳編劇劉和平朋友圈截圖

但是,這條政策是2002年制定的,彼時影視工作室稅務優惠潮尚未開始,依然是按照舊式共對私發放個人勞務制定的,並沒有直指此次稅務風波的核心。

曾經按照地方稅務部門政策注冊的影視工作室,應當享有什麽政策?那些曾經按照地方稅務規定繳納的稅款,又作何解釋?究竟誰應當為地方稅務政策與國家稅務政策的衝突買單呢?

這些日子,四處借錢交稅的從業人員,不在少數。許多人因為這紛紛擾擾大半年的稅務風波所造成的影視寒冬,沒有接到一部戲。整個行業因為稅務風波,資金緊張,項目停擺。大家樂觀地自我嘲諷,這是在去庫存。甚至一度有傳言2020年將無戲可播。

某影視行業人士朋友圈

影視行業的集體寂靜並非做賊心虛,而是不明所以,只得謹慎自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