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經》十二經脈之道,胃經循行

胃經,與足太陰脾經相表裡,我們上一篇講過,手陽明大腸經止於鼻孔兩側鼻溝裡的迎香穴,而足陽明胃經就是在迎香穴與大腸經相續接,胃經一側共45個穴位,其中15個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側面,有30個穴位分布在腹部、胸部和頭面部,其實胃經還是比較複雜的,不只是穴位多,而且有2條主線和4條支線是人體經絡中分支最多的一條經絡,這與前面講的肺經和大腸經相比要複雜很多的;由於胃經比較複發,本篇我們先給大家講一下胃經的循行路線;

胃經所有穴位的名稱有: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沖、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裡、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沖陽、陷谷、內庭、厲兌;

下面我們講一下胃經的循行路線;

胃經的第一條主線循行,與大腸經相續接並起於鼻翼旁(迎香穴),循鼻上行,左右兩側相交會於鼻根,向旁邊循行進入目內眥(眼睛的內角,並且在這裡與足太陽膀胱經是相交的),然後再沿著鼻柱向下,進入上齒中(還記得什麼經進入下齒麽?大腸經的別經進入下齒中),然後返迴路線環夾口唇,在頦唇溝(穴位承漿穴處,頦唇溝正中凹陷處)左右相交,然後沿著下頜骨的後下緣到達大迎穴處(下頜角的前方,能夠觸摸到面動脈的搏動),再上行到耳的前方,經過上關穴(顴弓的上緣凹陷處),沿著髮際線到達額前;

胃經的第一個分支,從大迎穴(下頜角的前方,面動脈搏動處),下行到達人迎穴(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然後沿著喉嚨向下後行進到大椎穴(位置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然後反折向前行進,進入缺盆(人體的鎖骨上窩中央),向下穿過膈肌,歸屬於胃,聯絡脾臟;

胃經的第二個分支,該支向下直行,從缺盆淺出體表,沿正對乳頭的垂直線下行,到腹部後換成另一條線(旁開肚臍2寸的垂直線),再往下行進就到達了腹股溝處側氣街穴(腹股溝動脈搏動處);

胃經的第二條主線,是從胃下口(下口中醫裡叫幽門,胃傷口中醫裡叫賁門)處分出,沿著腹腔內下行也是到達氣街穴,與胃經的第二個分支相匯合,然後繼續向下走行與大腿的前側,到達膝關節,並沿著脛骨的前緣一直下行到達足背,再經過足背到達厲兌穴(足第2腳趾的外側端);

胃經的第三個分支,是從足三裡穴位(外側膝關節間隙下3寸,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外膝眼下3寸)分出,向下行進到達足第3腳趾的外側端;

胃經的第四個分支,是從足背上的沖陽穴(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分出,沿足背向前行進到達足大母腳趾內側端(也就是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穴),在這裡與足太陰脾經相續接;

因為胃經的循行路線比較複雜,而且穴位又比較多,如果想了解具體穴位的位置,我們可以一起討論學習哦,下一篇文章我會為大家介紹下胃經的主治病症和常用穴位的功能~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