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1種「利水滲濕」中藥本草養胃方詮釋,很管用

11種「利水滲濕」中藥本草養胃方詮釋,附用法(僅供參考,切勿自行抓藥服用,需遵醫囑)。

01-厚樸-

特徵:木蘭科植物厚樸的乾皮、根皮及枝皮,立夏至夏至剝取。

功用:味苦、辛,性溫。行氣燥濕,消積導滯,下氣平喘,是治療濕邪阻滯中焦、氣機不利的急慢性胃病的重要藥物。

用法:每次用量3~10克。

02-薏苡仁-

特徵:喬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種仁,秋末果實成熟時採收。

功用:味甘、淡,微寒。利濕健脾,清熱排膿,除痹。清熱利濕應生用,健脾止瀉炒用。為治療脾虛證胃病最常用的藥物,對脾虛濕盛者尤為合適。

用法:每次用量10~30克。

03-砂仁-

特徵:薑科植物陽春砂、海南砂等的乾燥成熟果實。夏秋採收,仁和殼均可入葯。

功用:味辛,性溫。化濕醒脾,溫中行氣,止嘔止瀉。為治療胃病最常用藥物之一。

用法:每次用量7克。

04-蒼朮-

藥材特徵:菊科植物茅蒼朮、北蒼朮的根莖。春秋採挖,曬乾,米泔水製,切片,或炒微黃用。

性味功用:味辛、苦,性溫。燥濕健脾,發汗祛風,除濕,明目。用於溫邪阻滯中焦證的各種胃病,表現為胃脘脹滿、噁心嘔吐。

用法:每次用量5~10克。

05-藿香-

特徵: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地上部分,夏秋枝葉茂盛時采割,鮮用或陰乾生用。

功用:味辛,性微溫。芳香化濕,祛暑解表。適用於上腹部痞悶不適、噁心、胃脘疼痛的急性胃炎,是治療溫邪阻滯中焦證的常用藥物。

用法:每次用量5~10克。

06-白豆蔻-

特徵:薑科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實。秋季採收,曬乾生用。

功用:味辛,性溫。化濕行氣,溫中止嘔。用於寒凝所致的急性胃炎、嘔吐、胃痛,可治療胃炎、潰瘍、消化不良等胃病。

用法:每次用量3~6克。

07-草豆蔻-

特徵:薑科植物草豆蔻的近成熟種子,夏秋採收,去果皮取種子曬乾生用。

功用:味辛,性溫。燥濕溫中,行氣止嘔,是治療寒濕證胃炎的常用藥物。

用法:每次用量5~10克。

08-茯苓-

特徵:為真菌茯苓的菌殼。

功用:味甘、淡,性平。利水滲濕,健脾安神。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胃病有脾虛表現者。

用法:每次用量12克。

09-車前子-

特徵:為車前科植物車前或平車前的成熟種子,夏秋採摘。

功用:味甘,性寒。利尿通淋,滲濕止瀉,清肝明目,主要用於治療暑濕阻滯中焦的急性胃炎,常與澤瀉、藿香、佩蘭等配伍。

10-虎杖-

特徵: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莖和根,春秋採挖,曬乾,生用。

功用:味苦,性寒。利膽退黃,清熱解毒,活血化淤,祛痰止咳。對伴有口乾口苦、大便秘結、舌紅的胃炎、潰瘍、消化不良尤其合適。每次用量10~30克。

11-澤瀉-

特徵: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塊莖,秋季採挖。

功用:味甘、淡,性寒。利水滲濕,瀉熱,用於治療濕熱阻滯中焦的胃炎、潰瘍等。

用法:每次用量5~10克。

胃部調養微信:weichang006,有問必答(文章內容圖片摘自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