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珍藏10種補氣葯本草養胃方,專治胃炎、胃潰瘍,保護胃粘膜

中醫珍藏10種補氣葯本草養胃方,專治胃炎、胃潰瘍,保護胃粘膜(僅供參考)

01·太子參·

特徵: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塊根,夏季採挖。

功用:味甘、微苦,性平。健脾益氣,生津潤肺。主要用於脾氣虧虛、胃陰不足的各種胃病。每次用量10~30克。

02·黨參·

特徵: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川黨參的根,秋季採挖。

功用:味苦,性平。健脾補肺,益氣養血,生津止渴。為治療慢性胃炎、胃下垂、潰瘍等的常用藥物。每次用量10~30克。

03·人蔘·

特徵:五加科植物人蔘的根,秋季採挖,切片或研粉用。

功用:味甘、苦,性微溫。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治療脾肺氣虛、肺腎兩虛、心血不足所致健忘失眠、消渴,或平時補虛增強體質。不與藜蘆、五靈脂、蘿蔔、茶同用。每次用量5~10克。

04·黃芪·

特徵:豆科植物黃芪的根,春秋採挖。

功用:味甘,性微溫。補氣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用於治療中焦虛寒所致的急性胃痛或慢性胃痛急性發作。每次用量10~60克。

05·白朮·

特徵:菊科植物白朮的根莖,冬季霜降前後採挖。

功用:味苦、甘,性溫。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廣泛用於胃炎、胃下垂等。每次用量10~15克。

06·飴糖·

功用:味甘,性溫。補中緩急,潤肺止咳。藥性緩和,適用於治療虛寒型胃痛。每次用量15~20克。

07·白扁豆·

特徵:豆科植物扁豆的成熟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去皮後剝出種子。

功用:味苦,性微溫。健脾化濕,消暑,解酒毒。健脾應炒用,消暑應生用。用於感受暑瘟的急性胃炎。每次用量10~30克。

08·大棗·

特徵:棗樹的成熟果實,曬乾生用。

功用: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治療脾胃虧虛型胃病,常與黨參、白朮配伍;用於藥性峻烈的處方中,可減少副作用,保護胃黏膜。每次用量10~30克。

09·甘草·

特徵: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根莖。

功用:味甘,性平。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藥性。不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是治療急慢性胃炎最常用的藥物。每次用量3~10克。

10·山藥·

特徵: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秋冬採挖。

功用:味苦,性平。益氣養陰,補脾益腎,固精止帶。能夠平補氣陰,用於氣陰虧虛所致的胃炎、潰瘍病等。每次用量10~30克,大劑量可用到60~250克。

關注公眾號:wusifenyi88 ,可顧問腸胃健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