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幽夢影》10句箴言,智言妙語,讀後受益

《幽夢影》其書

清代康熙年間張潮撰寫的《幽夢影》,是一部語錄體裁類的筆記小品。《幽夢影》內容豐厚,審視邃密,筆鋒犀利,文采炳蔚,經久以來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與推崇。它所散發出來的如夢如幻的魅力,以致楊複吉在《幽夢影·跋》中言道:“書名曰 ‘夢’曰‘影’,蓋取六如之義。”作為文字體裁的一種,語錄式文體的肇端,有學者認為可以追溯到《論語》,待至明末清初,融入魏晉清言的某些特徵而獲得新的發展,從而一掃道學氣而延續至今。故而石龐在《幽夢影·序》中言:“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幽夢影》 一書,語錄體條文計有二百一十九條,其類別涉及人生、品格、修身、養性、友情乃至讀書與文學等方面。書中對人生和自然界的體驗及感悟,可謂筆點意至而令人為之凝思。書中不論談文說詩、世態人情、生活意境、修身處世、風花雪月等各個層面,看起來雖似信筆點出,實則深含人生萬象的情趣與況味,若能細膩地領受其內涵意蘊,即可獲取難得的心靈憬悟。有鑒於此,當可認為此書乃系匯集別具一格的箴言妙語之大成。

《幽夢影》一書,文字簡明精練,格調別趣清新。正襟危坐,邊讀邊思,如啜一口香茗而回味無窮。其書的藝術特色在於想象力豐富多彩,讀後則不禁聯想翩翩愛不釋手;而在修辭手法上則是善用排比和對偶的技巧,讀後深感眼前即刻呈現一片美景而喜不自勝。今與大家分享其中10句箴言,我們一起來細細品賞。

《幽夢影》箴言

1、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這樣的文字對仗,別開生面。花與蝶、山與泉、石與苔、水與藻、喬木與藤蘿,乃天造地設的自然現象,對偶用之,即可為“人不可以無癖”作了巧妙的鋪墊。

須知人人皆有癖好,似乎生而有之。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身處當今時代,人的個性已得到充分的發展, 作為個性的一個表征,癖好雖無關輕重,但具有某種癖好卻能映襯個性特徵而顯得更加鮮明。

2、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讀傳奇小說。

以書為鑒,誠乃交友之道又一說。由此引申,能否斷言一個人的生活之旅就是一部豐富多彩的無字之書?如將讀書與交友之間的互動連在一起加以領悟,不能不對上述四句入木三分的比喻而拍手叫好。誠然人不能不讀書,人不能不交友。讀書交友,所求的就是一個“學”字,而交友之道亦即在於此。

3、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

此句充滿著詩一般的格調,有理有情,一進眼簾,即令人久久不能忘懷。一年之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欣欣向榮,這是大自然的本色。故在張潮心中,這就是春天的本懷。然而人世間又早已賞悟了春華秋實的景觀,西陸(指代秋天)降臨,天高雲淡,北雁南飛,豐收在望。故在張潮心中,則油然而生了難以言明的另一種別調。

4、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如從理想角度期盼,月不被雲層遮蓋,怒放光芒;書不被蛀蟲侵,雖舊猶新;花不被風雨摧殘,芳香如故;才子才華永葆,佳人芳顏永駐。所有這些,當然是完美無缺,最佳境界,而這可能嗎?故而妙稱菩薩心腸。但從另一角度講,倘若人人都有一點菩薩心腸,這個世界該是多麽美好啊!

5、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從字面上不難看出,人品需要達到詩一樣的韻味特質,才能被人詠頌;物品需要達到畫一樣的美感適用,才能被人鍾愛。而其言的啟示之意也可能在於:不論是人抑或是物,畢生追求的應該是一種理想境界。

6、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遲上。

初月降得太快, 滿月升得太晚,月盈月虧,乃自然法則。自古以來, 仰望天穹之上的明月,美好的遐想聯袂而生,神話傳說綿延不絕,歷代文人雅士付諸筆端流傳下來的詠月篇什,更是不勝枚舉。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個人對待其一生不可避免的缺憾,恐亦如此,當不必為此而過度傷懷。

7、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

書籍乃知識寶庫,而讀書就是探取寶庫為己所用的一個過程。張潮就此依照讀書人的年序給出三個巧妙的比喻,誠有畫龍點睛之效。三個比喻,講的就是讀書的三個境界。少年讀書,不求甚解,懵懂中仰望一輪明月,但對月之光華,領悟不多,隻縫中觀月而已;中年讀書,力求其解,舉一反三,仰觀月輪而能享其光華,猶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不僅甚解其意,且能超越書之立意,恰如高台賞月,玩味意長。然回首凝思,一言以蔽之,人生閱歷之深淺與讀書所得之深淺,乃相輔相成,取巧之念,豈能存焉?

8、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面對貧與富、 生與死而發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可謂古今人皆有之。但求做到與其不義而富不如清貧而安守節操,正如《論語·述而》所雲:“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憂人生之難,不若做到安身立命而樂天,正如范仲淹所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古人如斯告誡,彌足珍貴。

9、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舔,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以人體五官生理現象作為比喻,意在闡釋一個人修身養性之道。耳不僅能聽到別人的聲音,也能聽到自己的聲音。這就是說,別人對自己發出之聲,不可能都是溢美之詞,若能虛心傾聽別人的忠告,就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改正錯誤,完善自我;至於耳能自聞其聲,顯然是告誡人們要對自己發出的聲音負責,以判斷其言妥當與否。

10、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每當人與書結緣,遂產生收藏、瀏覽、攻讀、吸收和牢記等幾個環節。此段文字幽默地就每一環節的難度遞增而給出作者自己的見解。將書購之,但束之高閣,待以塵封,則失去了藏書之本意;將書閱之,但走馬看花,不求甚解,則浪費了美好的時光。顯然,這都是讀書人必須摒棄的不良陋習。讀書之難,在於先理解再領悟繼而吸收而為己用,否則讀了再多的書,恐亦枉然。婦孺皆知的紙上談兵這個典故,應是最好的注腳。學以致用,乃是讀書的根本。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