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遼興宗如何導演了“重熙增幣”?

遼興宗耶律宗真登基之後,首先就是和太后蕭耨斤鬥法,將大權獨攬。親政之後自己也想像列祖列宗那樣做出番巨集圖偉業來,就將眼睛盯在南方的宋朝身上。

這時候的宋朝在澶淵之盟之後又和西夏打了幾仗,而這些戰役都以宋軍失敗而告終。遼興宗看到這個情況感到可以借這個機會敲一筆竹杠。在征求張儉的意見後,一面派其弟耶律宗元和蕭惠在邊境製造欲攻宋的聲勢,一面派蕭特末(漢名蕭英)和劉六符於1042年正月去宋朝索要瓦橋關南十縣地。

耶律宗真

宋朝方面早已知情,故朝野有備,有警無憂。但宋仍然處於被動。遼使劉六符在開封期間對宋朝官員口出狂言,聲稱宋經營塘濼毫無用途,“一葦可航,投棰可平,不然決其堤十萬土囊遂可逾矣”。王洪辰向宋仁宗指出:“這都是劉六符故意誇大其詞,進行恫嚇。兵不厭詐,他們如果真有這類計謀,豈肯向敵方透露!塘濼決非無用,設險守國應按照計劃進行,不應受遼方干擾。”宋仁宗聽了王洪辰的話,即命他起草覆信,對遼方提出的指責一一予以駁斥。

六月, 富弼與副使張茂實至遼朝,由於更換了國書,因此他們的使命不是回絕遼朝的各項指責,而變成對遼表示妥協和退讓。他們提出宋、遼聯姻,也可增加 歲幣,二者聽憑遼朝選擇其一。遼方堅持割地,富弼不與。富弼勸遼興宗與宋保持和好,說“宋遼通好則歲幣盡歸人主,如對中原用兵,虜獲的金幣則盡歸臣下,而損失則盡歸人主,何況用兵並不能保證必勝。”他的話打動了遼興宗,於是他又提出“議婚即不增歲幣,不如增幣對遼更有利。遼如能令夏國對宋臣服,則歲幣增金帛二十萬,不然則隻增十萬。”

富弼

八月, 富弼等人再次使遼,興宗為了求點安慰,要求宋朝對遼輸送歲幣應稱“獻”,富弼認為此乃下奉上之詞,不可用於兩個對等的朝廷之間,且宋為兄,遼為弟,豈有兄獻於弟之理。遼退而求“納”, 富弼亦堅決不從。興宗見他不肯讓步,遺耶律仁先及劉六符使宋。 富弼上奏不可答應遼方。但宋仁宗講和心切,聽從晏殊的主張,許稱“納”。

由於宋仁宗缺乏堅定、明確的立場,他選定右正言知 富弼為回謝遼方信使,除了覆信外,又帶去了妥協退讓的口信。後富弼赴遼途中他懷疑國書與口信不一致,發書視察內容,果然不同。又馳還見仁宗。仁宗同意換國書。

遼在此次,經濟與政治方面皆有巨大的收獲。之後遼興宗為了實現與宋朝《重熙增幣》之約,於明年正月派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敵烈、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諭令西夏與宋講和。李元昊不滿遼方借宋夏戰爭謀利,開始侵擾遼朝邊境,招誘部落,向宋稱臣求和以避免兩面受敵。而遼朝於1044年、1045年、1049年三次對夏作戰,皆敗。增幣之後,宋遼關係趨向緩和,而遼夏卻不時出現緊張。

“重熙增幣”是繼遼宋澶淵之盟後,雙方達成的又一和平協定。儘管對宋來說遭受到一些物質上的損失,但從當時的歷史實際來看,這應是較圓滿的解決方式。“重熙增幣”以後直至兩國的衰亡,遼宋雙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本延續了自澶淵之盟後的和平友好關係,並且也為之後遼道宗(北宋為神宗時期)時期遼宋雙方的邊界紛爭提供了解決的依據,因此這一事件的和平解決對雙方之後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和發展有著突出的意義。並且此事件對當時遼、宋、西夏三方關係方面,以及各民族間的進一步交往無疑起著積極而深遠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