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網紅”創業者一騎絕塵 凱石、新沃深陷“尾部”窘態

隨著上半年告一段落,次新公募2019年上半年的“成績單”最終落定。

21世紀經濟報導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35家,管理規模總計13.4兆,其中非貨幣理財基金資產規模總計5.7兆。

其中,成立於2015年後的次新公募共27家,佔全行業公募數量的兩成。這27家公募截至年中的管理規模為1607.09億元,其中非貨基規模為1354.93億元,相較於全行業而言,僅佔極少的一部分。

不過,具體到單家基金公司來看,部分次新公募已經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以非貨基規模來看,上述27家公募中,成立僅三年的鵬揚基金已經挺進行業前二分之一隊列;而成立不足一年的睿遠基金則已躋身行業前100名。

亦有成立已經接近四年的次新公募,面臨著人員離職僅剩1位基金經理“獨木支撐”的情況。

2015年以來成立的27家次新公募中,睿遠基金無疑是最惹人注目的公司。

今年3月21日,在陳光明與傅鵬博兩大IP效應之下,睿遠旗下首隻公募產品——睿遠成長價值創下單日募集超700億的罕見發行成績,由於設置了募集上限,最終其成立規模為49.41億元。截至6月30日,該基金規模增長至58.85億元。

僅憑借這一產品,去年10月底才成立的睿遠基金年中非貨基規模排名上升至全行業第85名,對於一家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而言,這樣的躥升速度幾乎前所未見。

“睿遠的品牌效應太強大了”,7月4日,一家次新公募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陳光明在東證資管時期積累了一批忠實的老客戶,單獨出來做公募以後,基本不怎麽需要費力宣傳,客戶就主動找過去了。很多新公司沒有這個基礎,發第一隻產品時甚至要找幫忙資金才能勉強成立,發展速度顯然難以匹敵。”

值得一提的是,睿遠成長價值在成立後經歷了淨值的下挫,淨值一度跌到0.9158元,不過截至7月3日,其淨值已經重回1元以上。

除睿遠外,2018年成立的已經發行公募產品的還有4家公司,分別是朱雀基金、湘財基金、蜂巢基金和弘毅遠方基金,這4家公司年中非貨基規模依次是8.5億元、6.48億元、37.52億元和6.09億元,對應的行業排名分別是第118名、第121名、第94名和第123名。

上述與睿遠同期成立的公募,規模擴張較睿遠差距明顯。

稍顯領先的蜂巢基金由銀行業資管人士發起設立,注重固收業務。目前該公司旗下共有兩隻產品,分別是蜂巢添鑫純債和蜂巢卓睿靈活配置,兩者截至6月底的規模分別為36.2億元和1.32億元。

北京一位資深公募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大方向來說,一家新公募一般就兩條路可選,做權益或做固收,這取決於這家新公司的團隊背景,很少公司能一開始就兩者兼具。最近幾年新成立的公募有幾十家,能夠冒出頭來的都是在某一方面業務有實力的。新公司還是要以自己的特色為基礎,才能逐步發展。”

就前述27家公募的總體情況來看,截至上半年末,非貨基規模在50億元以上的僅7家,除睿遠基金外,其余6家公司主要成立於2015年至2016年,具備了一定積澱。

這6家公司按年中非貨基規模大小排序依次是鵬揚基金264.89億、泓德基金257.18億、前海聯合基金248.12億、匯安基金125.01億、華泰保興基金75.19億、中庚基金58.21億。其中,規模最大的鵬揚基金成立於2016年7月6日,至今恰好三年整,其非貨基規模排名位列行業第49位,較去年末前進兩位。

根據本報了解,上述規模排名靠前的次新公募都各具背景,例如私轉公背景、險資股東背景,尤其其中多家公司背後都有公募大佬或者明星基金經理坐鎮,因此市場號召力較強。

其中,鵬揚基金一直是以特色業務迅速發展的次新公募代表之一。作為行業首家“私轉公”的公募基金,鵬揚憑借債基優勢迅速擴張規模,成為現有“個人系”次新公募中絕對的領先者,其包括貨基在內的總公募資產規模已經達到306.7億元。

十數家公募發展乏力

然而,在少數次新公募迅猛發展的另一面,另一批次新公募卻面臨著原地不動甚至倒退的窘境。

統計顯示,截至上半年末,非貨基規模在3億元以下的次新公募共有6家,分別是恆生前海基金、格林基金、合煦智遠基金、恆越基金、渤海匯金資管、新沃基金,其中渤海匯金和新沃兩家公司的非貨基規模均只有0.52億元。

以新沃基金來看,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距今已有近四年時間,而公募規模卻位列行業末位,如此發展速度自然令人詬病。

從其產品結構來看,非貨基產品共有兩隻,分別是新沃通盈靈活配置基金和新沃通利純債基金,規模分別為0.09億和0.42億,均是是迷你基金。此外,新沃旗下還有一隻貨基產品,規模為25.44億,這或是該公司目前的“最大支撐”。

從新沃人員變動情況可以發現,該公司成立以來經歷了慘烈的人員流失情況,前後離職基金經理數達5人。在2018年,其前固定收益部總經理武亮離任以及研究部研究副總監邵將先後離職。截至目前,新沃僅剩1名基金經理,同時掌管上述3隻基金。

華南一位資深公募人士向記者指出,“對於新基金公司來說,人員的流失將對業務開展帶來極大的衝擊,而業務開展不順又會引發團隊的進一步瓦解,陷入惡性循環。公募行業有一個說法叫三年定生死,如果在成立三年內沒有打好基礎,後面發展會很困難。”

面臨窘境者並非個案。今年6月,凱石基金就因全部旗下首隻公募產品面臨清盤風險而引起行業關注。從其年中規模排名來看,出現了預期中的倒退。

截至6月底,凱石基金非貨基規模為7.38億元,位列全行業第120名,較去年底下降3名。與凱石同期成立的公募中,博道基金、東方阿爾法基金以及國融基金規模均領先於凱石。其中,博道基金和東方阿爾法基金非貨基規模分別為22.04億元和17.25億元。

不少受訪次新公募內部人士均向記者直言公司生存壓力重重。在頭部公司先發優勢明顯之下,被認為新公司發展法寶的“差異化”路線,似乎也遠比想象中難踐行。

其中一位受訪者指出,“新公司只能走差異化路線,這是唯一可選的道路,但真正走下來會發現,並不是選擇了差異化就一定能站穩腳跟。比如不少公司都試圖以做固收起家,但有的公司做大了,而有的公司還在原地踏步,結果相差甚遠。歸根結底還是要有一個真正願意做這件事的團隊,只要凝聚力還在,即使走慢點最終還是能夠向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