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專家: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注意這四點遠離直腸癌!

直腸癌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禍根。

1.排便習慣改變

排便習慣改變是直腸癌最早出現也是最常見的癥狀。由於癌腫的刺激,病人可在短期內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有排便不盡的感覺。隨著病程發展、病灶增大,癌腫可阻塞直腸出口,引起便秘、大便變細或變形、腹脹等癥狀。

2.大便性狀改變

出現大便變稀、大便帶血和黏液。80%~90%的直腸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鮮紅或暗紅色,常混有黏液或膿液。有時在糞便中可見到脫落的腫瘤組織,但這時往往已不是早期。

3.早期就診

患者一旦發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就診時要注意不要輕易相信醫生沒有進行檢查所得出的結論,如痔瘡或菌痢等。如醫生沒有要求做檢查,病人不妨自己提出。一般說來,直腸指檢能發現75%以上的直腸癌,簡單的乙狀結腸鏡檢查幾乎能發現所有的直腸癌。

4.認真對待

有許多病人可能羞於檢查或怕檢查帶來的痛苦,在醫生開出檢查單後拿著單子不做檢查,從而延誤了早期發現的時機 ,這類例子在臨床上也不少見。

中醫綜合治療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增加放化療的完成率,減輕放療、化療的不良反應,在直腸癌根治術後預防複發和轉移以及在提高晚期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的治療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直腸癌屬於中醫學「腸風下血」、「臟毒」、「腸蕈」、「鎖肛痔」、「積聚」、「症瘕」、「下利」等範疇。其病因病機理論主要有飲食因素、起居不節、感受外邪、先天因素、情志因素、氣滯血瘀、濕聚熱毒等。中醫治療直腸癌晚期,主張扶正祛邪。臨床上,中醫將直腸癌晚期分為脾虛濕毒型、瘀毒內積型、癌毒泛濫三個常見類型,治療方法上也各有不同。

一、扶正祛邪,抗癌消瘤體系

1、脾虛濕毒型

證候:面色萎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腹痛或肛門酸痛,大便呈濃血性粘液,便次頻,便形細或扁,或裡急後重,舌質淡,苔薄膩,脈滑數。

治法:健脾利濕,解毒抗癌。

2、瘀毒內積型

證候:面色晦黯,腹脹腹痛,痛有定處,或向下放射,腹部可觸及包塊,大便困難,逐漸產生腸梗阻或下痢紫黑膿血,大便變細或扁,舌質紫或有瘀點,苔薄黃,脈弦或澀。

治法:化瘀攻積,解毒止痛。

3、癌毒泛濫型

證候:精神委軟,面色蒼白,形體消瘦,或呈惡病質,四肢欠溫,腹脹腹痛,或腹部可及多處腫物,或肛門下墜酸痛,下痢膿血,瀉後稍安,舌質淡或光嫩,脈沉弱。

治法:補益氣陰,抑癌解毒。

二、中醫藥對術後併發症的治療

除了胃腸功能恢復障礙以外,中醫在辨證治療直腸癌術後吻合炎、切口癒合緩慢、排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胃腸道功能紊亂等併發症也具有獨特的優勢。

三、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

中醫辨證施治聯合放、化療,既能充分發揮放、化療效果,又能發揮中醫改善患者的癥狀、減輕藥物不良反應的優勢。這對提高患者的耐受性,保證放、化療的順利進行,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減少術後腫瘤的複發和轉移

腫瘤的複發和轉移與血管生成因子、黏附機制、信號轉移、細胞凋亡等多種機制有關。而中醫認為腫瘤的複發和轉移多以臟腑虛損為本,痰毒損絡成瘀為標。中藥通過直接細胞毒作用、免疫增強作用、與化療藥物協同作用等可以多靶點、多途減少腫瘤的複發和轉移,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