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身玩出了新花樣

日前,「湯山溫泉杯」2019年全國健身瑜伽公開賽在江蘇南京湯山開幕,來自全國的31支代表隊和個人參賽者共計350餘名健身瑜伽運動員參賽。邵 丹攝(人民視覺)

「今天你跳舞了嗎?」、「瑜伽打卡,從今天開始」……在全民運動風潮席捲神州的當下,傳統健身房運動不再是「獨寵」,更多的人選擇瑜伽、舞蹈、搏擊等小眾運動,運動多樣化已成大勢所趨。《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國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對於健康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些小眾運動為何能得到大家的青睞?健身大市場的細分面臨哪些新挑戰?本報記者作了調查。

怎麼不去傳統健身房了?

——個性化弱,靈活性差,器材老舊,環境不佳

今年23歲的小程,有著8年健身鍛煉的習慣。「我從15歲起,就開始有意識地健身塑形,大學時候經常去學校的健身房。」小程說,「但是工作後,就不再去了。」小程告訴記者,現在不去健身房最主要是因為沒有時間。「下了班回到家經常已經晚上8點左右,再去健身房太折騰了。」小程說,「我現在只在家裡練器械,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小程表示,健身房雖好,但對於身體素質、專業性和時間靈活性有一定要求,不如自己在家更方便。

除了時間不便,健身房的環境和器材老舊程度也成為人們取捨的標準。北京市民小張是一位普通白領,她表示,之前去的健身房人很多,經常一個器材很多人排隊才能使用。「自己健身的時候,總有人在旁邊看著,覺得很尷尬。」小張不好意思地笑笑,「而且人太多,場館的空氣流通差,有的器材老化程度比較高,健身體驗變得越來越差。」小張認為,保證一個良好的健身環境是判斷健身房質量的重要標準,但是現在很多健身房在基礎設施和環境管理上有所欠缺,而找新的健身房又太麻煩,漸漸地就不再去健身房健身了。

舉鐵、跑步、臥推……曾經的健身房人滿為患,但更多的人似乎只是跟風,健身沒有明確的目標性。這種情況下,私教就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去健身房不跟著私教練,去了也沒什麼意義。」北京市民小徐表示,一開始覺得雖然自己健身只是為了減肥,但是如果不報私教課,容易使用器材不當,發生意外。小徐告訴記者,她曾經花8500元報了健身房的私教課,一共30次上課機會,後來漸漸地就不去了。

北京某健身房私教小華告訴記者,去年以來,明顯感覺到傳統健身房的熱潮在退去,想要吸引會員需要做更多的推廣和銷售,辦了年卡的老學員來健身房的頻率也下降。不是人們不愛動了,而是有新的項目在分流。

不再以跑步機上「論英雄」

——多樣化運動為消費者提供更豐富選擇,健身需求趨於細化

傳統健身房熱潮減退的背後,是老百姓對健康鍛煉更加多元、細分、個性化。不再以跑步機上「論英雄」,而對瑜伽、舞蹈、搏擊、擊劍、滑水、帆船等多樣化小眾運動加以追捧,不同消費人群的偏好逐漸顯現。

江蘇姑娘小李是一位新手媽媽,也是一位瑜伽運動愛好者。「一年前,我剛生完寶寶,產後身材恢復是我當時面臨的一大難題。」小李表示,曾經她也選擇去健身房鍛煉,但後來體驗了瑜伽課後,發現瑜伽對自己的身材恢復有更大的幫助,立刻付了瑜伽大班課一年2800元的訓練費。談及瑜伽的好處,小李滿意地表示,自己不僅通過瑜伽恢復了產後身材,瑜伽還能起到緩解壓力、增強自我認同感的作用,晨起鍛煉也不佔用下班時間,有助於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而北京姑娘小韓更偏愛搏擊運動。她表示,雖然搏擊是男性運動,但是女性學習搏擊更具有實用性。「一開始學習搏擊也是為了減肥,後來就喜歡上了這門運動,不僅能鍛煉身體,關鍵時刻更能防身。」小韓說,「我報了3個月的課程,課程內容豐富,有柔術、拳擊、短棍等可供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方式也能更大地激發自身興趣。」小韓認為,相比健身房健身,學習一門新的運動、掌握新技巧更有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才是運動的樂趣所在。

小眾運動快速發展,但也面臨著基礎設施缺乏、價格相對偏高的問題。

小何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每周有兩個工作日的中午,她都會跟女同事們一起去部門附近的舞蹈俱樂部學習舞蹈。小何告訴記者,跳舞雖好,但就是學費太貴,環境太差。據記者了解,該舞蹈俱樂部最貴的私教一對一教學,一節課費用在500元到800元之間,如果是主教練則一節課1000元。辦一張一年的VIP銀卡,則需要交2萬元。小何表示,學費雖貴,如果環境、服務、售後等能夠相匹配也能接受,但她跑了不少舞蹈俱樂部,都覺得場地太小、環境太差,一節課一個小時卻要500元學費,實在學不起。

北京某舞蹈俱樂部負責人宋女士告訴記者,在北京繁華地段開一家舞蹈俱樂部所用的租金、電費、舞蹈教練的工資等是一筆驚人的開支,如果前期沒有學員學費支持,則負擔不起高昂的費用;如果基礎設施、環境不好,就吸引不到更多的學員,容易陷進資金鏈斷裂的危險中。

小眾運動催生健身新業態

——「互聯網+」、零售化、專業化,新業態推動健身市場「洗牌」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壯大,健身市場需求量不小。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健身房市場規模已達900億元,預測2020年將有望達到1230億元。隨著「互聯網+」、小眾運動的興起,健身行業新業態也為整個健身市場提供了發展方向。

「網上健身」更便捷。依託網路的發展,以Keep為代表的互聯網健身平台搶佔先機,帶動大眾生活方式轉變,健身逐漸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門話題。同時,一波健身達人也迅速躥紅,圈粉無數,明星效應凸顯。「有氧+無氧」「三分靠練、七分靠吃」「24小時健身房」等健身方式、健身飲食概念、健身場所讓人們應接不暇。大眾由休閑運動開始轉向更專業化健身。

按次收費更貼近消費者需求。由於傳統健身房的前期投入成本過高,為迅速回籠資金,緩解經營壓力,它們大多以預售年卡的方式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但隨著運動健身人群正在產生分化,不同細分類型用戶擁有不同的運動健身訴求和消費水準,不少新興的健身品牌打出了「按次付費」的口號,以Shape塑健身為例,用戶只需要49元左右就可以體驗到Shape的課程。HOLOfit聯合創始人柳欣指出,零售化的好處在於用戶可以直接消耗課程,健身房會形成不錯的財務模型。不過,這種模式需要依靠持續的優質課程內容體驗,才能對用戶形成黏性。

消費者的需求還帶動健身周邊產業快速成長。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8線上運動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伴隨著全民運動健康熱潮,年輕人運動健身意識提高,帶動整體線上運動商品消費的增長。消費者購買運動裝備更專業、多元,除了常規的運動和健身器材外,恢復性和輔助性運動商品購買量增加。以瑜伽為例,除了最基本的瑜伽服,瑜伽拉力帶、瑜伽舒展器、瑜伽繩、瑜伽襪等運動器材產品都有較大的熱度提升。

健身熱潮逐漸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健身不是新鮮事,健身房隨處可見。數據顯示,北京、上海俱樂部數量相當,在1300-1400家左右,上海工作室規模達到3556家,北京為3121家,競爭壓力可想而知。由於開店成本較高,新興健身房在一線城市完成初步布局、驗證模式之後,正快速向二三線城市擴展。業內人士指出,健身房向二三線城市布局的好處在於健身房開店成本相對較低,用戶有更多自由的時間,所以黏性和復購率會更高。這意味著更加廣闊的待開發空間。(本報記者 孔德晨)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6月04日 第11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