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孫康泰:傷寒與溫病相統一,寒溫合流,貴乎辨證

廣東省名中醫孫康泰訪談。視頻選自《大醫精誠——嶺南名中醫系列視頻》

名醫介紹:孫康泰

孫康泰(1938年9月生),第一批廣東省名中醫。原東莞市中醫院院長,原東莞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所長。曾任東莞第四屆政協委員,東莞第八屆人大代表,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廣東省東莞分會副理事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廣東省惠陽地區分會副理事長,東莞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廣州中醫學院技術顧問,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廣東省分會虛證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從醫經歷

從小受中草藥薰陶,有感於中醫的奇效而學醫

黃芪、杜仲、當歸、川芎、白芍、首烏、黃柏、鉤藤,八味中藥組成方,叫「八味降壓湯」,對於氣血不足的老年性高血壓患者,孫康泰常常用這個方加減治療。

孫康泰認為:「這個方是從整個人體的陰陽氣血來調整,很多老年的中風光是用清熱的辦法是治不好的,有時候還要補氣血,祛瘀活血等才能夠治好。」

中醫用藥如用兵,中藥方劑由君、臣、佐、使四部分組成,講究配伍比例,孫康泰從小就對中藥有著深厚的認識。

孫康泰小時候住在開中藥店的叔叔家裡,從小受中草藥薰陶,當時,當地的名中醫何炎燊掛起「儒醫」的牌子,舉辦私塾,他(當時叫潤才)即在這裡學習,對中醫有了濃厚的興趣。

孫康泰回憶:「小時候在叔叔家裡,我叔叔是開中藥店的,他那裡有坐堂的中醫,我看見很多重病號用籮筐抬著來看中醫,過幾天他能夠自己走來,很羨慕這個中醫有這麼神奇。所以我就下定決心要學中醫了。」

聞著葯香味長大的孫康泰在1956年高中畢業,為了實現年少時的夢想,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廣州中醫學院,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中醫大學生。

重視溫病學說

善用溫病諸法治療傳染性疾病

孫康泰說:「我在大學時,一是對溫病比較重視;另外是對傷寒很重視,我對馬文衢老師很佩服,他能把《傷寒論》從頭到尾背出來,而且他的處方用藥很靈活,我問他:溫病怎麼用傷寒方治療?他說也可以用的,先用桂枝湯把溫病發起來,再用白虎湯。」

1962年,大學畢業的孫康泰遇到了一位不簡單的老師,通過師承面授,他逐漸掌握了運用溫病治療傳染病的真功夫。

孫康泰介紹:「李翼農老師是溫病派,他常用很大劑的清熱解毒藥,善用羚羊犀角、安宮牛黃丸、紫雪丹,對腸傷寒、麻疹、肺炎、流行性腦炎、乙腦等都用上了這些葯。我跟他學了很多東西,有好多病重的麻疹用溫病的辦法也是很好的。有些病人受了風寒,麻疹出不透,用西紅花透疹的效果就很不錯,透疹以後熱容易退,氣喘、肺炎也不容易發生。」

學術思想

主張傷寒與溫病相統一,寒溫合流,貴乎辨證

勤求古訓,師古而不泥於古。臨床實踐中,孫康泰主張傷寒與溫病相統一,寒溫合流,貴乎辨證。

孫康泰認為:「溫病實際上就是對《傷寒論》的發展,特別是嶺南地區的地勢比較潮濕,有很多溫病,所以用溫病的方法去治療是比較快的,也是補充了《傷寒論》中對濕溫治療中造成的傷陰等一些不足的地方。」

博覽群書,拮采百家之長。臨症之餘,孫康泰總是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從不停歇。他常常告誡後輩,要以《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四大經典為學醫首要,既重視「源」,又不輕視「流」。

孫康泰認為:「現在的中醫應該要堅持學習經典著作,要勤於臨床實踐來提高自己。」

大醫精誠

我就像一株紅芍,願一生奉獻,為病人服務

赤芍,又叫紅芍藥,性微寒,味苦,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治療熱閉血絡的患者,孫康泰常常用到這味中藥。有人說,他就像一株熱情的紅芍藥。

孫康泰說:「如果說我像一株紅芍,對人民有點用處,那首先應該感謝的是給予我成長養分的人。」

24歲開始行醫,這條中醫之路,孫康泰走了50多年,未來的日子裡,他將無怨無悔地走下去。

孫康泰認為:「大醫精誠實際上就是一種奉獻精神。我認為當了醫生,一生都是在奉獻,都是為病人服務。所以很多醫生到了一個地方,那裡什麼病多發,他就當什麼科的醫生,比如要求他看婦科的病人多,他就變成一個婦科醫生。這就是一種為病人服務的奉獻精神。」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