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師生關係的新傾向與大學教育的未來

近日,南京藝術學院的一位老師在課堂上稱學生的化妝像“站街女”的視頻在網上公布出來,這也令人想到上個月(3月份)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教師咒罵自己的研究生是“垃圾”、論文“跟屎一樣”的微信截圖。

類似的事件出現,公眾的反應無非兩種,譴責教師違反職業道德是肯定的,但也有人認為教師是出於好意,只是方法欠妥。

換個角度看,學生錄下視頻、留存截圖,不僅是法律意識、權利意識增強的體現,也說明大學師生關係的新傾向正在形成。

這個師生關係新傾向的特點就是服務訴求,即學生交費上大學後,由過去的向教師學習、請教轉變成了一種付費服務,服務索取成為必然。

而教師則轉而成為提供知識的服務者或知識服務人員。正因為站在服務訴求的角度,學生不再視老師的批評為理所當然,更不能容忍老師在課堂上不當的語言攻擊和在交往中的爆粗口。

然而,很多教師不適應這種師生關係的新傾向,他們仍然沉浸在以往的師道尊嚴的想象中,訴諸家長式的作風,居高臨下地施以教訓,乃至企圖為學生指出未來的路。

上海交大和南藝的兩位教師違背教師職業道德的言行,固然與自身的素養相關,但主要還是對師生關係的新傾向不適應引起的。

因為從主觀上說,他們肯定是為學生著想的,甚至有恨鐵不成鋼的一面。

而且從當下大學教學的實際看,課堂教學之所以越來越走下坡路,並不是批評或嚴格要求學生的教師的責任,反而是那些把上課當成純粹的謀生手段,得過且過,視一切為自然,以最省力的方式挨過上課時間的那部分人的責任。

教師對師生關係新傾向的不適應,也是因為不了解學生的實際狀況。按照現在的大學管理體制,與學生接觸最多的是院系的專職學生工作者。

一般教師只有在課堂上與學生有近距離的交流,其余的時間基本是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近些年,大學的現狀是,教師積極參與全民創新、創業工程,忙裡忙外,無暇顧及教學和學生;學生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工程,校內校外奔波,在繁忙程度上一點不亞於教師。

而專職的學生工作者也很少有機會像過去那樣,將學生的實際情況定時通報給教師。這也難怪仍生活在經驗主義的想象之中的部分教師做出誤判。

殊不知,在師生關係的新傾向下,學生的前途和未來似乎不再是教師一方的責任和義務,教師僅僅變成提供知識的服務者,他們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僅僅是需要秉持“讓消費者滿意”的精神,向服務對象——學生征詢意見,一直到對象滿意為止。

至於學生的前途和未來所要走的路,則只有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才提供建議或者共同協商,不能像過去那樣,代替家長,抱著為學生前途著想或未來考慮的態度,規劃後者的前途。

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他們應該逐漸學會對自己負責,從這一點上說,有的大學動輒將學生的情況通報給家長的做法,實際是將學生的成年委託給了來日,延後了他們成年的時間。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在校的“90後”“00後”都是在幾代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

因為心智的不成熟,他們在內心裡對教師的服務訴求也並非是理性的,而往往是延續一種習慣,即希望大學教師也是呵護者,最好呵護有加或者維護到位。

如果說,以往師生關係中教師是主導,師生關係的天平在教師一方的話,如今這個天平明顯是向學生一方傾斜的。

不來上課、上課時也不聽講的學生,卻可以對教師品頭論足、百般要求,且以此為正當權利,就是天平傾斜的表現。

教師本來就對師生關係的新傾向不適應,一旦天平向學生一方過分傾斜,他們的心態失衡就成為可能。

從視頻上看,南藝的那位老師最初批評學生時,也是希望學生上課認真一點,不要在老師講課時玩手機,給老師一點最起碼的尊重,但是心態失衡後,越過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底線。

大學師生關係的新傾向讓教師由原來的教育者變成了服務者,角色的轉變也意味著責任和義務的變化。

教育者是引領者,其中承載著思想、文化,而服務者則是知識提供者、技術的傳授人。一個是主動的精神的傳承和延續,一個是被動的技藝的傳授和培訓。

教育者可以同時是服務者,服務者卻無法兼任教育者。中國大學教育的未來,或將由哪一類的教師佔主流來決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