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熱39℃以上?不吃藥不打針,看中醫急救法

較凡口腔溫度超過39℃以上即稱為高熱。高熱屬於中醫熱病範疇,外感六淫是引起高熱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風寒、風熱、溫熱之邪和疫癘之氣為主,亦有內傷發熱者。

針灸

治則:清熱瀉火,熱入營血者清營涼血,疫毒熏蒸者瀉火解毒,隻針不灸,瀉法。

處方:大椎,曲池,合谷,外關

加減:風寒加風池、風門散寒解表;風熱加尺澤、魚際、少商清熱宣肺利咽。

氣分熱盛加內庭、十二井、支溝通腑泄熱;熱入營血加曲澤、委中、神門、中沖清營涼血。

神昏譫語加水溝、素髎、十宣開竅泄熱;肌膚丹痧加血海、膈俞、委中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操作:各腧穴均常規針刺,瀉法,留針0.5~1小時,間歇行針。大椎、尺澤、曲澤、十二井穴、委中、十宣點刺出血。

風寒證可加灸風門、風池、大椎。每日治療2~3次。


《針灸甲乙經》: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沖、液門主之。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傷寒一二日,發熱如火,曲池、委中。

《針灸大成》:大熱,曲池、三裡、復溜。

摘自《針灸治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拔罐

主穴:大椎、中府(雙)、肺俞(雙)。煩躁、嗜睡或譫語配靈台、神道。

用市售500ml玻璃罐頭瓶,行投火法拔罐,每穴拔5~15分鐘。均治療1次。

結果:痊癒31例,有效6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12%。

摘自《針灸臨床》2001年第17卷第2期

針灸退熱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作為處理高熱的措施之一。但應查明病因,明確診斷,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效果不顯者,應結合其他方法綜合治療。

高熱汗多者應多飲糖鹽水。飲食宜清淡,易於消化,忌油膩、辛辣厚味、魚蝦。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的健康資訊,僅供大家參考交流,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非原創內容不代表醫事觀點,關注我們,給您更多養生知識與健康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