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油價上升呼喚中國價格

  油價上升呼喚中國價格

  施訓鵬

  施訓鵬(雪梨科技大學澳大利亞中國關係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能源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最近原油價格快速拉升。WTI原油價格從2月9日的59.2美元/桶的2018年最低點增加到4月20的 68.4美元/桶。在兩個月內增長了15.5%。而相比最近一年的低點,即2017年6月21日的42.5美元/桶來說,則增長了61%。

  OPEC決定不了油價

  在錯綜複雜的原油市場來說,這種價格上快速上升並不罕見。一方面,不同國家的供求基本面將影響油價。比如美國石油儲備數量的變化、重要產油基礎設施事故、主要產油國政治或者軍事衝突,都會導致價格波動。另一方面,原油被商品化以後,已經不單純是一種能源產品。全球原油貿易定價主要按照期貨市場發現的價格作為基準。未來的各種因素,以及金融市場參與者的不同預期,甚至投機,也會對油價產生影響。由於原油衍生品規模極其龐大,油價的形成也錯綜複雜。

  不過,不同尋常的是,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20日在推特上抱怨說:石油其實很充足,是OPEC 人為推高了油價。美國總統的這種關注,在美國原油淨進口大幅度削減的前提下,顯得尤為不尋常。IEA認為,美國將逐漸接近石油自給自足的狀態,並從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手中奪取更多市場份額。預計到2023年,僅美國就佔全球石油供給增長的近60%,使得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油液生產國。

  相反,儘管大多數人覺得OPEC可以左右油價,但是,實際情況往往更加複雜。筆者2012年參加於科威特召開的國際能源論壇的每兩年一次的部長會議,就親耳聽到伊朗的石油部長在大會上呼籲增加石油市場的透明度。現在OPEC佔全球石油產量的一半不到,而且逐年下降,影響力應該更進一步下降。

  雖然美國擁全球的兩個的基準價格之一,但是川普仍舊抱怨價格被人為地推高,可能也說明石油價格不以美國政府的意志為轉移。雖然國際上有10多家期貨交易所都推出了各自的原油期貨,但是只有紐約商業交易所、倫敦洲際交易所是世界兩大原油期貨交易中心。它們的西德克薩斯中質 (WTI) 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分別扮演著北美和歐洲基準原油合約的角色。

  美國總統抱怨油價高,警示我們,不要以為建立原油期貨市場,形成中國價格, “亞洲溢價”等不合理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原油中國價格是一種價格機制,其價格水準不一定比國際價格更低。我國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合約於3月26日上市。3月26日至4月1日,INE原油期貨首周實現總成交量27.82萬手,總交易金額1159.22億元。目前來看,呈現出較為活躍的市場流動性。參與期貨交易的主體包括貿易商、專業投資者、境外客戶、我國的石油化工國企和民企,客戶群體分布比較均衡。雖然說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但是,這種市場是形成了一個價格機制,而並不能預測價格水準如何。

  原油作為商品的同質性和自由貿易,使得原油商品服從“一價定律”,決定了原油商品具有國際化、全球化的天然屬性。雖然各個區域價格會因為所在市場的基本面不一樣,價格有所不同,但是,價格的走勢大體相同。目前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價格原油期貨價的一周走勢,也和布倫特、WTI兩大基準原油價格漲跌一致,有著較強的相關性。

  必須要有中國價格

  雖然說原油是國際市場,建立原油中國價格還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2017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6.1億噸,進口量4.2億噸,對外依存度近70%,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第六大原油生產國。這樣巨大的生產和消費市場,供求等基本面變化,都會影響本地的價格,導致中國價格和其他地區價格或多或少有些差異。而這種差異,如果體現在中國價格中,對於優化石油資源在我國的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理,從亞太區域來說,目前還沒有一個充分反映亞太地區原油實際供求情況的定價基準。需要建立一個反映中國及亞太地區其他主要原油進口國的真實情況的價格基準。從技術上說,上海原油期貨推出後會形成全球原油24小時連續交易,彌補了全球原油期貨定價缺陷。

  此外,用人民幣定價,也可以讓我國企業避免使用美元採購石油帶來的匯率風險。匯率風險問題是一個零和博弈。不過,以人民幣計價,意味著石油出口國要承擔匯率風險。讓海外市場參與者接受人民幣定價的石油交易,必須要處理好這個匯率風險問題。在歐洲,由於大陸天然氣企業不願意承擔英國NBP以英鎊計價的匯率風險,而使得以歐元計價荷蘭的TTF氣價後來居上,成為大陸的天然氣交易的主流基準價格。

  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其他國際貿易的交易幣種,可以部分對衝石油輸出國的匯率風險。因此,中國石油期貨上市幾乎和人民幣國際化息息相關。

  不過,將石油人民幣等同於對石油美元的挑戰,也有點操之過急。只有當原油中國價格被國際賣家接受,成為結算價格,才有可能從石油美元中分一杯羹。 這應該是一個比較長時間的過程。當前美國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消費國,以美元為主導的貨幣體系存在多年,要想挑戰美元在國際原油貿易中的計價功能,還言之過早。

  下一步的挑戰,是如何讓原油中國價格成為亞洲原油的一個基準價格。中國價格要想成為亞洲的基準價格,必須要有行業的認可和採用該價格。目前來看,形成原油中國價格的物質條件基本具備。以人民幣計價的期貨市場已經運行,交易量可觀,市場主體的數量也不少。但是,要想讓中國價格成為國際交易的基準價格,這些條件遠遠不夠。我國形成原油價格的軟肋在於制度方面。以及國際市場參與者對我們制度、監管和風險管理能力的信心。

  信心是形成基準價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只要市場主體對該市場有信心,一些物理條件不足可以得到彌補。比如布倫特,即便是所在地產量下降得很厲害,也能維持其基準價格地位。而相反,俄羅斯儘管有比較大的市場,也有交易中心,但是,因為各種制度因素,國際市場參與者對俄羅斯原油價格缺乏信心,俄羅斯的價格從來沒有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此前,新加坡和東京建立亞洲原油衍生品合約的努力都失敗。1993年我國推出的原油期貨合約也夭折。

  可以預見,形成原油中國價格基準也會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然說現在軟硬體情況大為不同,但是,錯綜複雜、高度國際化的原油期貨市場,仍舊對中國政府的市場監管能力、應對風險的能力以及保護金融安全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挑戰。我們應該以史為鑒,謙虛謹慎,努力探索,一點點完善配套設施和制度,提高駕馭石油金融市場的能力,在市場化程度和人民幣開放程度逐步提高的大環境下,建立國際市場參與者對中國石油期貨市場以及形成的中國價格的信心。

責任編輯:張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