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信證券研究:重估A股的力量將逐步強化

“政策底”夯實後,市場活力明顯提升。

交易成本下降、估值安全邊際高、扶持民營企業等因素改善資金的風險偏好;短期資金激活市場後,也會帶動其它資金重估A股。

A股依然處於政策催化的反彈通道中,成長依然優於價值,建議繼續順勢而為。

“政策底”已夯實,

市場活力明顯提升

●●●●●

政策表態緩解了股權質押風險後,通過市場制度和監管調整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也初見成效。政策的初衷包括重新激活一級半市場、調動上市公司回購積極性、多方位引入長期資金等。但反應最快的還是短期資金:10月18日反彈以來殼資源和ST板塊相對收益高,創業板指累計漲幅達到16.5%,收據明顯跑贏大票,而創業板周成交量創歷史新高。悲觀者擔憂遊資風格的可持續性,樂觀者似乎看到了2013年極端風格重現的苗頭。

我們對10月19日劉鶴副總理接受採訪之日開始,A股“政策底”明確後的這一輪反彈行情進行複盤——這一輪行情中各板塊開始反彈的時間一致,均在10月18日觸底、19日開始上漲;但從反彈的幅度看,最主要的特點是收據明顯跑贏大票,殼資源和ST板塊相對收益最高。

創業板本周成交量創歷史新高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

短期資金激活市場,

帶動其它資金重估A股

●●●●●

小強大弱的反彈,表面上是短期資金博弈勝率和賠率的搶籌行為,是交易驅動而非業績驅動。如果不能帶動其它資金入場,“抱團”炒作中收據會提前透支這輪反彈。但實際上,這些交易背後的交易成本下降、估值安全邊際高、扶持民營企業等因素,對各類場外資金的風險偏好都有改善作用,無論是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大股東、還是一級市場的資金都一樣,隻不過看短做短的資金反應更快而已。

我們認為,受這些因素影響,其它增量資金也會入場,具體來說:

1)停牌制度和監管態度的變化,改善了市場交易環境,降低了交易成本。證監會近期表態“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乾預”,而過去近2年A股因交易異常引起的臨時停牌案例也趨勢下行。

2)前期超跌後不少中小市值股票已經足夠便宜。反彈開始時A股14.6%的公司破淨,其中76%是100億元以下市值的小公司,這兩個數據在11月16日已經變成7.1%和65%。而中證500的PEG也從0.51回升至0.62。

3)政策緩解股權質押風險,集中力量支持民營經濟,這些利好都與中小市值板塊交集更大。

10月18日至今,A股破淨公司數減半,

其中小市值公司改善明顯

資料來源:Wind,中信證券研究部

成長依然優於價值,

但並非重現13年

●●●●●

11月以來,證監會對於股權融資、並購重組要求的放開,也表態將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乾預;遊資開始活躍;同時A股整體盈利增速下行:這些因素讓不少投資者感到與2013年的A股環境似曾相識。

我們認為,A股目前風格上依然是成長優於價值,但不會出現2013年這種長期小強大弱的極端行情,因為很多成長板塊並不具備當年快速外延式擴張的基礎:一方面,估值太低,通過定增收購體外盈利很難,不少行業一、二級估值甚至倒掛;另一方面,上一輪外延增長、業績承諾遺留的商譽問題也還沒有完全解決,目前創業板存量商譽佔淨利潤+淨資產的比重仍舊鋼彈17.7%。

成長優於價值的反彈風格更多還是基於相對估值修複的邏輯。以PEG修複為基準,中證500指數的相對估值修複還有太空。

中證500指數的PEG從底部

0.51修複至0.62

資料來源:Wind,2017年數據取實際年報數,同時對2018和2019年的盈利預測數據,取一致預期;每個散點的斜率等於PEG;所有數據截至2018/11/16可得數據;中信證券研究部策略組

順勢而為

●●●●●

預計重估A股的力量將逐步強化。A股依然處於政策催化的反彈通道中,短期順勢,仍有可為。短期資金激活市場後,會逐步帶入其它增量資金,重估超跌的A股。這為不少超跌板塊的重估都提供了不錯的交易環境。行業配置上,依然維持TMT+科技>大金融(包括地產)>消費>周期的判斷。

基於三季報業績和中信證券研究部各產業組的觀點,預計在未來2-3個季度,醫藥、軍工、農業、油服、雲計算、企業IT服務、5G、免稅、新能源產業鏈、食品飲料中的保健品&短保麵包等行業具備抗周期屬性。

風險因素:中美在“G20”上達成的協定弱於預期;國內新增社融規模等信用數據持續低於預期;A股盈利增速向下探底幅度超預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