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量回購能否撐起恆指的紅10月?

作者 | 特斯

周末聽說市場上有人統計這些年來恆指的走勢,發現恆指第4季度大部分時間都會上漲。忍著國慶第二天就回來工作欲哭無淚的心理,悻悻然打開電腦驗證一下。

統計了1988年以來恆指在4季度的表現,發現第4季度恆指下跌的次數的確很少,30年只有6次下跌;而且除去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表現更加不錯,28年只有4次下跌。不過這國慶還沒過完,恆指這三天就已經跌了4.19%,4季度開場就掉溝裡了,這個有點打擊大家的信心啊。

不過,先不論是這個“玄學”規律今年會不會重複,我們分析下歷史數據的一些規律。將10、11、12個月的漲跌幅全部取絕對值,加到一起,再用每個月的漲跌幅絕對值除以這個值,得到4季度每個月份漲跌幅的貢獻度。可以看到10月份漲跌幅數值大小對於第4季度整體收益影響最大,影響度的中位數達到了42%,而11月和12月的影響度中位數只有25%和18.7%,具體貢獻度分位數如下表。也就是說整體來看恆指10月份的漲跌幅在第4季度重要性是最高的,其次是11月份,12月份漲跌幅比重最低。

看歷史數據,除了兩次金融危機以外,10月份的確都是漲多跌少,所以這個“玄學”炒股還真有點厲害,最低一次是跌6.8%(不算金融危機的兩年),不過這才三天恆指就削掉了4.19%,所以今年的10月是要創下新的歷史?還是說這個月已經跌的差不多了...

不過無論如何,判斷大盤走勢隻用玄學也有點說不過去,畢竟今年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上半年港股的整體走勢不佳,指數一路下跌,很多公司估值跌了20%以上,現在沒點實際基本面的利好,純靠玄學大家估計心裡也沒底,畢竟歷史上看,10月份也可能遇到金融危機...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其實雖然上半年A股和恆指都是跌跌不休,但是兩個市場都是有些比較好的跡象的,比如在這種市場條件下很多公司開始回購公司股票,A股美的集團(000333.SZ)拋出40億回購條款;港股這邊中國恆大(3333.HK)依舊延續“回購王”的趨勢,7月份回購近30億港元。整體來看2018年A股和港股市場共有上百家企業發起了回購,形成了一輪回購潮。

截止9月21日,今年港股回購公司數量達167家(數據中剔除了沒有交易金額的公司),數量已經超了去年全年,金額為390億港元。行業角度,從實施回購的公司數量來看,今年進行股票回購的行業主要為地產、工業工程、軟體服務業以及紡織服裝和個人護理行業;從回購的金額來看,銀行、地產、軟體服務和零售回購的金額最大。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相較於高管增持,股票回購是上市公司層面的行為,一般股票回購需要對外支出現金(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股票回購完成之後一般會進行股票注銷,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會減少。

一般公司會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這樣在淨利不變的情況下,市面上流流通股相應減少,可以增厚每股淨收益EPS,相應的股票投資價值也會提升。

從市場的資訊角度來看,因為公司管理者相比投資者具有資訊優勢,當管理者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或者公司未來盈余會高於市場預期時,或者要實現股份激勵計劃,可能會選擇進行回購,向市場傳遞出其看好公司未來發展的信號,從而能夠對公司的股價起到短期的提振作用。

此外,公司通過現金進行回購,顯示公司具有充足的自由現金流,傳遞出公司經營良好的資訊。面對低迷的市場,投資者信心不足,很多股票跌幅較大,上市公司進場自救不僅可以增強中小股東信心,還能實現自我“增值”,可謂一舉兩得,更能體現上市公司維護股東利益的誠意。

1

細數港股歷次回購潮

實際上港股資本市場的回購潮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統計港股市場2009年至2018年9月21日的實施的回購交易筆數和回購金額,結果如下圖。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可以發現回購交易筆數和回購金額的高低點並不是完全對應的,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同行業、不同公司對應的市值體量是完全不同的。從10年期的數據來看,地產行業實施回購的次數和金額體量都很高;銀行回購的次數很少,但總金額量很大;而紡織、服飾及個人護理行業實施回購公司數量很多,但是總體的金額佔比較少。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所以如果從回購體現市場情緒來考察,只看回購金額可能會有偏頗,以實施回購的公司數量或交易筆數作為情緒參考會更有意義,其體現的是市場上有多少家上市公司認為公司股票被低估,或者市場上整體實施回購交易的次數。從回購交易筆數來看,港股從2009年以來已經出現了3次股票回購激增的情況,分別發生在2011年下半年、2015年下半年以及近期這一次,可以看到此輪是2009年以來港股資本市場的第3回購潮。

結合回購的金額和恆指的對應的走勢來看,除了2009年的回購,其他時間段的回購潮都是發生在恆指下跌過程中,持續時間在半年至一年之間。

觀察前兩輪回購潮,回購次數達到高峰之後恆指還是繼續下跌,尤其是2015年第一波回購高峰之後還是下跌了,之後第二波回購高峰的出現之後指數才反轉。所以股票回購更多是釋放積極信號,可以作為判斷市場底部的指標之一,但沒法對大盤走勢產生立竿見影的拉升效果,更不能說出現了回購潮恆指就不會下跌了。

不過這兩輪回購潮之後,恆指都持續了比較長的牛市行情,分別持續了3年半和2年,恆指上漲幅度分別超過55%、74%。

2

不同公司回購之後表現

討論完回購潮和市場整體走勢的歷史情況,可以分析是否可以通過回購事件找出一些行業和個股方面的投資機會。

從交易的日期來看,從2009年以來,港股市場已經有20000次以上回購交易。如果將多日內連續回購只看做一次回購,再通過一些其他的篩選,最終能確定2725次回購事件。對這些回購時間進行些簡單的分析,觀察實施回購的公司的股價走勢能否跑贏大盤,可以簡單判斷回購事件對於公司之後的走勢是否有影響。

考察的時間點分別是回購交易日後第1、5、30、90、120、180個交易日,其中CAR1表示回購交易日之後第1天公司股價相對於恆指(HSI)的漲跌幅。

從整體CAR中位數來看,回購之後公司短期內股價會有超過大盤的表現,但是觀察期變長之後超額收益的中位數是有下降的趨勢,之後甚至為負數。說明回購事件對於個股短期股價的有比較好的維持作用,但是長期則不一定,長期內需要考察更多的資訊。

從行業角度來看,因為部分行業回購數量很少,所以在數據上我們選擇回購事件大於30的行業。叢行業的數據來看,電訊、公用事業、家電、其他金融(證券、投資、資管、信貸)、醫療保健服務、原材料、資訊科技器材這些行業在回購事件後長期表現要強於其他行業,可以重點關注。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從回購時公司估值PE(TTM)來看,如果公司本身PE小於零,回購時間的短期長期超額收益都是最差的,從數據來看PE在20-30範圍實施回購的公司是超額收益是最高的,但是整體上還是PE估值越低,超額收益越高。從PB來看也是如此,回購時PB越低,超額收益越好。

考慮到回購一般要進行現金支出,可以再考察下不同現金充沛程度的公司和不同(多日連續算單次)回購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的公司表現有何不同。可以看到現金市值比大的公司長期收益表現好於其他公司。

回購比例上並非如此,短期其他組的表現都比>1%組表現的好,

另外我們可以回顧下這幾年回購量比較大的個股中長期的股價的走勢。我們把每年回購的金額最大的幾個公司全部列出來,取當年首次回購日期為基準,做一個簡單的持有策略,判斷其一年之後相對於恆生指數的走勢情況。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從平均數來看,近三年回購金額排名前15的公司在未來3個月到12個月的股價表現比大盤要強。但是從中位數的角度來看,除了2015年以外,其他年份公司股價並沒有顯著超過恆指,所以隻從回購的角度來進行決策還是不明智的,我們需要考慮更多的基本面因素。

我們可以梳理下中國恆大的回購情況。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1)中國恆大首次實施回購是在2011年,當時耗資6.58億港元,之後的股價反而下跌;

2)2014年,恆大回購累計耗資58.51億港元,但是總體來看並沒大幅提高股價,之後緩慢震蕩上升;

3)上市以來最大手筆的回購出現在2015年,當年回購股份共19.23億股,累計耗資達102.99億港元,7月之後股價有較大漲幅;

4)2016年,中國恆大回購3次,累計耗資8.22億港元,但是回購之後走勢不佳;

5)2017年的9次回購,多集中在4月下旬,共耗資62.88億港元,回購7.23億股,佔當時總股本的5.24%,之後公司股價一路上漲直接衝到30元;

6)這次中國恆大在七月份回購之後,股價也有所反彈。

恆大從2014年開始每年都有回購,從回購對股價的影響來看,2015年7月初回購後恆大股價逆市連番上攀,兩周來升幅逾30%;2017年4月開始恆大股價不斷暴漲,在2017年港股走牛行情的影響下股價一度漲到30港元;同樣此次的回購對股價的短時提振也比較強,但是總結6次的回購事件,並非每次回購都能帶來大的漲幅。

3

總結

綜合全文的分析,從短期進行股票投資時,可以參考近期公司近期的回購行為,畢竟回購可以穩定股票市場,帶來市場信心。但是中長期來看公司股價的影響會受更多因素的影響,中長期的走勢和公司的股份回購關聯性不大。尤其是成長股類型的公司,如果要繼續成長,隻通過回購是不可能維持住股價的。

從情緒上來說,無論是整體市場還是個股,短期內回購不一定都發生在市場最底部,對於股價不一定有立竿見影拉升左右,但是在一定時間內對於股價有一定的托底和支撐作用,出現了回購潮之後可以開始更多的關注市場。

另外結合恆指PE來看,按9月26日的數據,恆生指數的PE為10.2倍,而前兩次回購的高峰期是一直持續到恆指PE(TTM)降到8.5-8倍左右。參考近10年恆指和恆指PE的走勢,現在的恆指的估值剛好處於歷史中位數的水準,所以從估值上來看恆指上漲下探的太空都還有的,也不能說已經跌到了歷史底部。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數據來源:wind,恆生聚源

所以恆指這一波行情還真是不太好確定啊,10月開門恆指先跌了4.19%,但是今年10月又趕上了回購潮,前兩次回購潮為2011年和2015年,當年10月份分別上漲了12.9%和8.6%。

當然,玄學炒股的後果,我們概不負責。

其實考慮到港股幾次牛市持續時間都比較長,所以即使這波回購潮即使真的是市場之後要回暖的標誌之一,投資者也不用急匆匆的滿倉博反轉,之後還是有很多時間上車。

策略上,根據我們的分析過程,如果有配股需求可以先配置些防守型股份(低PE+低PB+高現金市值比),類似於香港公用股、香港銀行股(也受惠加息),之後等市場情緒穩定了再加入其他的倉位。

作者專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