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月股票回購額超百億港元 港股市場刷新單月回購紀錄

  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港股市場7月股票回購金額已達到104.16億港元,已經超過了此前2009年11月創下的歷史紀錄。雖然整個7月還剩餘幾個交易日,但是7月整月的回購金額刷新港股歷史上最高單月回購金額紀錄已無懸念。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數據顯示回購潮總是出現在港股大市走牛之前。市場分析人士稱,公司大規模回購,不僅因為公司認為當下股價被大幅低估,還表示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且有充裕的現金流。目前港股仍處估值窪地,且有企業盈利的支撐,因此資金回購或顯示港股後市可能出現上行趨勢。

  可選消費行業回購力度大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衝高回落,由年內高點至今跌幅逾13.63%,隨著指數的大幅下挫,個股股價也較高點有較大幅度的下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市場成交量近期出現萎縮,資金交易情緒轉淡,但是公司股票回購金額卻出現直線上升。萬得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月港股市場共有58家公司回購股票,回購額為29.09億港元,在港股歷史單月回購金額中處於高位;而7月截至25日,港股市場有66家公司回購股票,回購額直接達到了104.16億港元,已經超過了2009年11月港股單月回購金額的最高歷史紀錄100.63億港元。

  具體來看,按照Wind行業劃分,7月回購的66家公司中,可選消費(20家)佔30%、資訊技術(14家)佔21%、工業(10家)佔15%;此外房地產(8家)、材料(6家)、金融(3家)、醫療保健(2家)緊隨其後;能源、公用事業和電信服務各僅1家公司回購。

  在回購金額方面,可選消費行業回購額穩居首位,高達49.27億港元;房地產行業位居第二,回購額44.47億港元;金融業位列第三,回購額為6.11億港元。

  就單家公司來看,回購額位居前五的公司分別為紅星美凱龍(港股01528)45.81億港元;中國恆大(港股03333)31.03億港元;世茂房地產(港股00813)11.31億港元;中國金融發展(港股03623)5.99億港元;中國巨集橋(港股01378)2.24億港元。而在收購額度前十的公司中,可選消費佔到2家,房地產佔3家,佔比最大。

  回顧歷史數據可以看到,港股市場歷史上有過四輪大幅回購潮。第一輪是在2007年股災之後的2008年,全年回購金額達到175億港幣。第二輪回購潮是在2011年的3月至12月,階段回購額共98億港元,規模較第一輪回購潮有所縮小。第三輪回購潮在2013年的3至7月,回購金融共計69億港元。第四輪回購潮,是在2015年的7月至2016年3月,回購額達到275億港元,可以說是規模最大的一次。

  回購頻發或預示牛市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至7月,港股上市公司股票回購金額共計185.69億港元,其中各月分別為4.63億、4.24億、9.40億、14.64億、17.21億、29.09億和104.16億港元,回購金額出現了明顯的日益走高趨勢,顯示港股歷史上第五輪回購潮已經拉開了帷幕。分析人士稱,由於港股市場的總市值擴大,加上港股通資金的加入,當下港股公司回購額度出現放大合情合理。

  總結歷史上前幾次的回購潮,還是有一些共性存在的。首先,出現回購潮之後,港股市場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2008年回購潮後接下來10個月恆指漲幅達到63%;2011年回購潮後,2012年前4個月恆指漲幅14%;2013年回購潮後,當年下半年恆指累計漲幅也達14%;第四輪回購潮規模最大,此後恆指直接刷新了歷史新高,去年至今年初的這一波港股漲勢中,恆指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漲幅高達73.85%。

  其次,此前的幾輪回購潮都發生在港股市場下跌的過程中,似乎是在為牛市行情蓄勢,一旦牛市行情開啟,回購潮就會戛然而止。第三,上述回購潮都不是單月獨立出現的,都是長期的,涉及行業廣泛且大規模的股票回購。

  7月的單月歷史新高,是否是此輪回購潮的頂點,目前似乎還不能確定。但是市場普遍預期港股市場估值已經到達歷史低位,且企業盈利預期向好給予市場基本面上的支撐。同時,企業大幅集中回購,似乎也側面證明資金對底部的確認和對未來走勢的信心。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公司集中回購自家股份,不僅表示公司認為自家股價被市場低估,逢低回購是一種利益最大化的選擇,而且證明公司看好自身未來的經營與發展,通過增持自身股票來表明這種信心。此外,大筆回購至少證明公司現金流充裕。而對於單家公司而言,這些都是給市場帶來信心的正面因素。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