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馮雪峰:論《保衛延安》丨同代人

(馮雪峰一家與魯迅一家)

論《保衛延安》

(節選)

杜鵬程作的長篇小說《保衛延安》的出版,從我們文學工作上說或從人民的文藝生活上說,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讀者們也許不大注意這樣的作品在我國今天文學的成長上反映了什麽意義和問題,但每一個讀者打開這本書,只要讀下去,他就會覺得它的迫人的鼓舞力量,會很自然地振奮和緊張起來,會引起好像不是在欣賞藝術作品,而是被引到緊張的實際的戰鬥生活中去了似的心情來。讀者對於這書所描寫的英雄們,也一定會強烈地引起像書中陳興允旅長說過的那種意識和感情來,覺得受到深刻的感化和教育。書中第六章第五節中,陳興允旅長曾經這樣地描述過我們的戰士們:

“我們的戰士,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青春、血汗,都交給了人民事業。他們即使去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積極自動毫無怨言。一個人,望著他們就不知道什麽叫艱難畏懼。一個人比比他們,就覺得自己貢獻太少,就覺得自己站在任何崗位上都不應該有什麽不滿意。

人面對他們,還有什麽個人打算,那會羞愧而死!”

這種鼓舞人的力量,當然並不只限於它所描寫的個別英雄的。全書都充滿著令人振奮的力量。但是,這種鼓舞力量說明什麽呢?

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這本書的成就,它的精神,作者的創作精神,以及這本書對於我們的意義,等等,我以為就都有引起我們注意的必要。

這本書的很大的成就,我覺得是無疑的。它描寫出了一幅真正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成功地寫出了人民如何戰勝了敵人的生動的歷史中的一頁。對於這樣的作品,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說明作品的實質、精神和成就。

這部作品,大家將都會承認,是夠得上稱為它所描寫的這一次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有名的英雄戰爭的一部史詩的。或者,從更高的要求說,從這部作品還可以加工的意義上說,也總可以說是這樣的英雄史詩的一部初稿。它的英雄史詩的基礎是已經確定的了。我們讀者的親切的感受,也就是可靠的證明:在它強烈而統一的氣氛裡,在它對於戰爭的全面而有中心的描寫裡,這麽集中地、鮮明地、生動有力地激動著我們的是這樣的革命戰爭的面貌,氣氛,尤其是它的偉大的精神。

作者以戰鬥的精神,寫出了這樣的革命戰爭,於是作品就具有迫人的鼓舞力量。

在作品中,作者究竟掌握了什麽呢?

我們看一看罷。

我們讀過全部作品就會覺得,作者是確實掌握了這次戰爭的精神的。最要緊的,是他掌握了這次戰爭所以勝利的關鍵和依靠來達到勝利的全部力量,掌握了這次戰爭的根本的和主要的精神,於是也就掌握了它的全面的精神。作者能夠這樣掌握,用不到解釋,當然是由於他全面地研究和掌握了這次戰爭的全部發展過程的緣故。

我們閱讀的時候就會深刻地感到,在全部作品中,作者所追求的,確信的,要以全身的力氣來肯定和歌頌的,就是這次戰爭勝利的關鍵和達到勝利的全部力量。作者集中精神而全力以赴地來體現和描寫的,也就是這次戰爭所以達到如此輝煌勝利的那種精神和力量。於是,作者不能不讓全部篇幅都去描寫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英明長官和指揮以及人民解放軍和革命人民群眾的堅苦卓絕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種在作品中所表現的作者的創作精神,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對於他的作品是最根本的,這是這部作品成功的關鍵。

為什麽這種精神是最根本的呢?我們可以從這次戰爭的實際情況來加以說明。如果我們要史詩地來描寫這樣的戰爭,那也可以從史詩的任務來加以說明。

我們都知道,這次戰爭的勝利,是在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戰局的正確分析和估計以及對於戰爭的英明指示和長官,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堅苦英勇的作戰,陝北解放區人民的忠誠團結,全國人民解放軍在各戰場的配合作戰,全國人民的同情等因素之下取得的。這些主要的因素也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每次勝利的共同的原因。但是,每一次的勝利都在說明,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每次戰爭任務的正確規定和對於戰爭進行的正確指示,以及堅定而靈活地掌握了毛主席戰略思想的指揮員的正確指揮,乃是勝利的關鍵。同時也是每一次勝利都在說明,在黨所指示而人們為它而奮鬥的戰爭任務的鼓舞之下,在正確的指示、長官和指揮之下,所有勝利的因素於是就能夠最高度地發揚出來,最高度地結合起來,而造成必定勝利的偉大力量,並且表現出在人民解放戰爭歷史上屢見不鮮的那種最輝煌、最模範的革命戰爭的精神。

這次戰爭,由於蔣介石以十倍於我當時在西北的人民解放軍的兵力來進攻延安和陝北解放區而發生。當時的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民主的聖地,是當時中國的頭腦和心髒,是人民勝利的象徵。蔣介石企圖給中共首腦部和西北人民解放軍以重大的打擊,以挽救反動勢力的滅亡。但這時候,全國形勢已經在轉移,因為這正是蔣介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開始的向全國各解放區的全面進攻,已經被粉碎的時候。人民已經在八個月中殲滅了敵人七十一萬人,敵人的武裝力量和人民武裝力量的巨大懸殊的情況已經有很大改變。敵人這時候(一九四七年三月)開始的重點進攻,即集中力量向山東解放區和陝北解放區進攻,在客觀上正反映著全國形勢將有更快更大的發展,蔣介石將更快走到滅亡,因為全國各戰場上人民軍隊的力量是在上升,敵人的力量是在下降。但在這樣的歷史關頭,將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人民如何戰勝敵人的問題。當時黨中央和毛主席正確地分析了全國形勢和全國敵我的力量,認為在全國人民解放軍的配合作戰之下,在西北戰場也有粉碎敵人進攻的可能,於是就英明果斷地規定了這次戰爭的最艱巨的歷史任務,不僅要不讓敵人佔到一點便宜,而且要以少於敵人十倍的兵力在陝北殲滅敵人,以爭取戰局和歷史的新的發展。後來事實完全證明,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這種精神對於當時戰局發展和歷史發展所起的作用,實在是非常巨大,十分突出的。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這種精神和對於戰爭任務的規定、對於戰爭進行的指示和長官,以及毛主席的親自指揮和彭德懷將軍的實際負責指揮,是這次戰爭達到如此勝利的關鍵。自然,關鍵並不是一切,也不是事物的全部根本,它只是事物根本的一個方面;然而關鍵,具體地和根本地決定著一切並聯繫著一切方面。這次戰爭經過的具全情況,說明了一切戰爭達到勝利的力量,都是圍繞著這次戰爭的如此艱巨的明確的歷史任務、正確的長官和英明的指揮,而最高度地鼓舞起來,發揚出來,結合起來的,於是造成了這樣一種非勝利不可的偉大力量的合奏的。偉大中國人民的堅苦卓絕的、戰勝了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大無畏精神,也是這樣地發揚出來的。

如果我們要求有描寫這樣的革命戰爭的史詩,那就必須描寫出這樣的革命戰爭的精神。這樣的革命戰爭的偉大精神,永遠都值得歌頌,永遠都有提高人們的英雄氣概,鼓舞人們自我犧牲地、莊嚴偉大地奮勇前進的力量。

在這樣的史詩主題的面前,作家的創造性當然不是表現在被動地服從事件的外表的真實上面,然而一定表現在如何去真正掌握到事件的本質及其根本的、重要的精神上面。作家的無限的創造性仍然要在掌握現實和表現現實上面發揮出來;就是說,這樣的史詩的作者的創造性將在對於事件的深入的徹底的認識和正確的全面的掌握上面,在概括的能力和集中的、突出而生動的描寫(英雄人物的創造)上面,在熱烈而強有力的、啟發人的歌頌上面,高度地發揮出來。作家的創造性不僅不會受限制,而且是最受著他所要描寫的對象的鼓舞的,因為對象的精神最能激發人們的戰鬥和創造熱情。但這樣,作家就必須真正掌握到對象的偉大精神,並且作家自己必須有足夠的熱情和英雄氣概,才能描寫出這樣的戰爭,才能歌頌這樣的戰爭及其英雄們。這種對於事件的正確掌握以及戰鬥性的歌頌態度,就是英雄史詩所必需的精神。

我們如果要史詩地描寫保衛延安戰爭,也就只有真正掌握了它所以勝利的關鍵和全部力量,才能有根據地真正體現出這一次戰爭及其全面的精神,才能描寫出這樣的戰爭。描寫出人們的力量怎樣發揮出來,描寫出這種輝煌的、模範的人民革命戰爭的精神。同時,只有這樣地描寫,才能反映出戰爭發生和進行時的時代脈搏,使作品能夠以強烈的真實的歷史感覺去啟發讀者進入歷史現實裡去,使他(讀者)的感受能夠更深刻。我們要知道,保衛延安戰爭的勝利不是平凡的勝利;這是克服了多少難於克服的困難的勝利,同時是推動了歷史前進的勝利。抓住了這次戰爭的艱巨性和它的困難環境以及勝利的輝煌巨大,就最能夠喚起人們對於這歷史事件的親切的感覺和強烈的感情,以推動他們去認識歷史怎樣在革命的推動之下發展過來,去認識黨和毛主席的長官以及人民的英勇堅苦的鬥爭怎樣帶來了革命的勝利,從而得到鼓舞和教育。

這就是我們從作品中所看見的作者所掌握到的東西以及作者的創作精神。我們可以指出來,這部作品成為一部英雄史詩,成為一部有力地描寫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革命戰爭的英明長官和指揮,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和人民群眾的戰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書,是和作者掌握這次戰爭以及如此強有力地肯定它的偉大精神的這種方法和態度分不開的。

《保衛延安》畫本

作者所掌握到的東西,怎樣在藝術上體現出來的呢?

作者掌握住現實的全面和核心,並且信心不移地集中精神去描寫根本的、主要的東西,這就使作品能夠統一地、有中心地展開對於戰爭的全面的描寫,能夠在一條主乾上布開豐盛繁茂的革命戰爭生活的枝葉,能夠把許多動人的情景織在一塊彩色鮮明強烈的、奪目而不亂目的織錦裡。

作品描寫了戰爭有關的各種人,但都統一在一種精神裡,統一在必須克服任何的困難,必須使戰爭勝利的精神裡。在這幅如何達到勝利的圖畫中,從黨中央,從毛主席,從總指揮彭德懷將軍,一直到部隊的廚師、勤務員,一直到陝北解放區的婦女和兒童,都有自己的地位和任務,都為勝利所不可缺少;同時,力量和作用雖有大小之分,主要和次要之分,又因為統一在一個意志裡而各人都顯得突出和鮮明。

最有關係的,是作者掌握了這次戰爭勝利的關鍵和全部力量,也就使他掌握了在戰爭中人們精神發展的關鍵和規律,掌握了典型創作的法則。我們看見,作者是從人物對於現實鬥爭的作用上去抓住人物精神發展的關鍵,以展開對於人物的靈魂及其全面性格的描寫的,這樣,就使他能夠在集中的和廣闊的基礎上進行典型的創造。

不用說,正如作者能夠掌握戰爭勝利的關鍵和全部力量,是他研究和掌握了戰爭的全面情況及其全部發展過程的結果,他要能夠掌握在戰爭中人們精神發展的關鍵和規律,也完全必須熟悉和了解這些人們在戰爭中的鬥爭行為及其思想感情的實際情況。實際上,了解到什麽是戰爭勝利的關鍵和全部力量,也正是了解了在戰爭中人們的鬥爭和思想感情的實際情況的結果。我們所說的,就正是對於這種情況的深刻的全面的了解,而在描寫時緊緊地抓住從實際情況中所掌握到的關鍵和規律。我們研究了在這次戰爭中人們的實際情況就可知道,黨中央和毛主席對於戰爭任務的規定和對於戰爭的長官,不僅動員、鼓舞、決定和支配著人們的行動,而且也是動員、鼓舞、決定和支配著人們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掌握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精神(指示和長官)、戰爭的任務、英明的指揮、戰爭的艱巨性及其勝利的過程,是為了掌握人物的精神和性格所完全必需的。在實際上,所有指戰員以及和戰爭有關的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他們的切身要求和對敵人的仇恨心,克服困難的英雄氣概和自我犧牲精神,堅決的意志和勝利信心,以及人民軍隊的一切優良的精神傳統和老解放區人民的一切特點,等等,等等,就都是在戰爭的歷史任務和勝利的要求之下而極度地發揚起來的。沒有一個人的精神品質,只要他是在這樣的戰爭中,無論優點和缺點,能夠不受戰爭的考驗、鍛煉、提高和改造。

因此,作者描寫人物,都根據這次戰爭的艱巨性、戰爭發展及其巨大勝利的要求,都使人物服從這樣的要求。然而他所描寫出來的人物的性格,都是深刻的、豐滿的、生動的。這次戰爭就完全要求著它所要求的人物。在戰爭中,所有人們都不能不服從戰爭的要求;正因為服從戰爭的要求,就把力量和精神發揮出來,而成為這樣的戰爭所要求的這樣各種各樣的人物。作者掌握了現實的真實情況、關鍵和規律,因此,他所描寫出來的人物,都是和戰爭精神一體的,都作為戰爭的一個脈搏而存在,都是戰爭精神的體現者,都是勝利的創造者。

作者這樣地去掌握人物,我已經說過,是有利於他在集中的和廣闊的基礎上進行人物的創造的,所以只會使人物性格的歷史基礎和典型性更明確,而並不會消除了人物的個性。和在實際上一樣,每一個人都是戰爭的一個脈搏,但每一個脈搏都是從每一個活的心髒發出來的。實際上,這樣的革命戰爭就在要求著每一個人都必須有一個活的能夠感應全體行動的心髒。(作家掌握人物性格發展的規律,只要這是全面地具體地從現實生活中掌握來的,只要他不借助於概念化,是決不會消除人物的個性,而只會使個性在典型中更生動,這是不用說的。)

當然,我們說的,是作者掌握和描寫人物的這種現實主義的精神和史詩的精神;而並不是說,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已經是高度的典型人物。

作品中有些人物顯然還沒有加以充分的典型化,但作者創造人物的這種精神是貫徹到每一個人物的描寫的。而且這部作品確實成功地、輝煌地創造了像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等這樣的人民英雄的典型。關於彭德懷將軍的這一幅雖然還不夠充分的,然而已經傳達了人物的真實精神的生動的肖像畫,是我們文學上一個重要的成就。李振德老人也是一個能使讀者長久留有人物的明確和深刻的印象的人民英雄的典型人物。而其他,從陳興允旅長,一直到勤務員小成,以及遊擊隊裡的李玉山等,為數不少的人物,雖然都還留有加以更突出描寫的余地,但都是完全真實的、鮮明生動的、使人感動的人物。要之,從人物描寫上說,這實在是一部能夠讓英雄戰士們如他們在實際戰場上一樣地活躍起來的書。

作者描寫的彭德懷將軍的肖像,如果作為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來看,當然是還不夠充分的;作為彭德懷同志的崇高精神以及在這次戰爭中所表現的全部力量和作用的反映來看,也同樣是還不夠充分的。這裡作者所留下來的余地,是在這部作品中描寫彭德懷將軍的分量還佔的太輕一點,還可以通過對於這位人民將軍的描寫更多地反映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精神,還可以更集中、更突出地描寫這位將軍忠實於毛主席的戰略思想而又有創造性的指揮,對於這位將軍性格上的突出而深厚的人民性也還可以在現在描寫的基礎上更展開。

這是我們感覺得到的。

《保衛延安》不同小說版本

但作者留下了這樣的余地,如果他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天才的藝術大師,那也是完全無怪的。我們讀者也可以替他解釋:第一,更多、更全面、更直接具體地描寫這樣的人物的精神和歷史性的特徵,那確實是不容易的,還有待於我們文學能力的更高的成長。第二,作者對於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精神,主要的是采取間接的描寫方法,即從對於戰爭發展的描寫和對於所有這些人物的描寫中去反映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精神。作者並不以對於彭德懷將軍的描寫,為作品結構上的核心。作者自己的結構,是以當時從山西調過來作戰的兩個縱隊中的一個縱隊為主線,更實際地說,是以這個縱隊中的一個連及其連長周大勇為主線的,因此,作者在人物的描寫上就把重點放在周大勇等人的身上。

彭德懷將軍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一個偉大的模範的共產黨員。是毛澤東同志的始終共患難同甘苦的親密的戰友之一,是最忠實於毛主席的戰略思想而又能創造性地運用於實際指揮的我們光輝的高級將領之一。彭德懷同志所具有的人民的、共產黨員的高貴的道德品質,是在黨內外和全體人民解放軍中都是聞名的。他的在長期革命鬥爭中所錘煉成的性格中,最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例如勞動人民的樸厚,博大,真誠和正直,天然地甘於清苦的物質生活和“人饑己饑”的精神,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大學問家似的謙遜精神,嚴肅而慈愛,等等,是渾然一體地形成這個人的性格的各種特徵。他是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移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最深刻地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的一個模範的人民英雄;是在毛澤東同志的偉大精神和黨的事業團結之下的我國現代新型的革命家中的一個。他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你在他的面前,如果你是一個善良老實而願意終身為人民服務的有出息的人,即使你是第一次碰到他,即使他不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地向你看一眼,你也會立刻覺得他是最愛護你和最會幫助你的一位嚴師和最可靠、最可信的赤誠朋友。他對於普通的同志和普通的戰士,始終是一個嚴父,又是一個慈母。人們跟他在一起,或者聽到他的名字,什麽時候都會引起一種不容易說出來的敬愛和親密的心情。(我們知道,在我們黨員的修養上和我們部隊的優良精神傳統的培養上,毛主席、朱總司令和黨中央可敬愛的人物以及高級將領們的精神品質上的影響,當然是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的。)

要把這樣的高級將領的精神和性格,全面地充分地描寫出來,以造出一座巨大的藝術雕像,是只有天才的藝術大師才能辦到的。作者當然還只是一個開始在成長的、尚未成熟的天才;顯然,在這樣的對象面前,作者首先就不會不引起像書中陳興允旅長在這個人物面前時的那種心情來,覺得自己有些渺小,還遠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體會這個人物的一切。但正由於作者的這種崇敬的心情和這個人物時刻都使人覺得最可親近的那種感覺的推動,作者終於以端正的、老老實實的、但也是深刻而有概括力的筆法和清楚明確的線條,畫出了這一幅肖像來。

作者的直接描寫,主要的是限於和陳興允旅長的接觸時的場面,同時隻限於兩方面的事情。即一方面,描寫了他對於敵情的冷靜、全面、精細的分析和正確、果斷的判斷;描寫了他如何不把敵人的凶焰放在眼下,然而一秒鐘也不許他自己和他的部隊有輕敵的觀念和情緒;描寫了他如何留心和熟悉敵人的優點和弱點以及自己部隊的每一個人的思想情緒,如何使敵人陷於錯誤而處於被動的地位;描寫了他如何教育指揮員們不要急躁而要忍耐、要有全戰局的觀念,如何耐心地、具體地思索一切問題和一切問題的一切方面,也反覆地教育和幫助指揮員們去精細地思索和理解一切問題和一切細小的事情;描寫了他如何事先替指揮員和戰士們想到了大的和小的困難,如何具體地指示他們去克服這些困難,如何隨時提醒指揮員們去避免一切可能的錯誤,去留心每一個戰士的草鞋帶,以免跌跤;描寫了他如何重視在戰場上一個士兵的作用,如何反覆地教育指揮員們去牢記“消滅多少萬敵人,是從消滅敵人一個哨兵,一個班開始的”的原理,又如何願意傾聽指戰員們的意見和信任群眾的創造性,等等。同時,也描寫了他在戰場上的沉著、從容以及平實無奇得像一個普通老兵的那種神情。

又一方面,描寫了彭德懷將軍和普通人民群眾的關係,描寫了他和一個普通戰士或當時在困難環境下的普通群眾同甘苦的情形,描寫了他誠心誠意地“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的精神。陳興允旅長曾經轉述過他的話;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經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裡並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了它。

他自己是完全自自然然地這樣實行的,並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

作者的這些描寫,所造成的雖還不是一座巨大的藝術雕像,然而也已經真實地表達了彭德懷將軍的崇高精神。

作者畫出了彭德懷將軍的這一幅肖像,使這部英雄史詩更生色,更有重量;同時,這個成就,對於我們今天的文學事業也是有意義的。

作者對於周大勇,是集中地描寫的,是把他作為一個連營級的指揮員,也作為一個普通的戰士來描寫的。周大勇是連長,後來被提拔為營長,但在他的身上集中著我們軍隊中的普通戰士的精神、人民戰士的精神,也集中著普通革命人民群眾的精神。

周大勇、王老虎、李誠、衛毅、張培等,都是作者把連、營、團級的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普通戰士們在這次戰爭中所發揚的精神,在他們身上加以集中描寫的人物。他們都是典型人物,都是這次戰爭的偉大精神的突出的體現者、勝利的突出的創造者、戰爭的最強的脈搏。

我們在周大勇身上,能夠強烈而親切地感覺到在戰爭全過程中戰士們的思想情緒。從周大勇所屬的這個縱隊西渡黃河來作戰的時候起,即從作品開頭起,讀者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樣的軍隊是完全以對於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和堅決戰鬥到底的精神武裝了起來的,尤其是以保衛延安戰爭的正義性、參加這樣戰爭的光榮感和在毛主席親自指揮之下的勝利信心,以及對於敵人的無限的仇恨,武裝了起來的。戰士們越走近延安一步,他們也越為對於敵人的仇恨和對於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的神聖的正義感情所燃燒。待到這個縱隊已經到達了延安正東八十裡的甘谷驛鎮,正集結在該鎮西面的山溝裡待命時,卻傳來了我軍撤出延安的消息,這時候就差不多每一個人的靈魂都在自己神聖的正義感情和憤怒的煎熬裡極端地痛苦著了。

……

周大勇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仍然是戰士中的一個。在我們革命的軍隊中,指揮員和戰鬥員的思想感情本來是完全相通的,因為戰鬥的目的和意志是完全一致的。指揮員們也都保持著戰鬥員們的特色,因為指揮員們的優秀精神就是從普通戰鬥員的精神中提煉和提高起來的東西;無論指揮員和戰鬥員都來自人民群眾,都為黨的教育、部隊教育和革命鬥爭所培養和鍛煉,同時大部分指揮員就都是從戰鬥員中成長起來的。在周大勇身上,普通的然而英勇非凡的戰士的特色尤其鮮明;他是我們人民戰士的一個典型。他的性格的成長,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怎樣成為一個英雄和出色的指揮員的成長,而尤其體現著一個普通人怎樣成為一個不能摧毀的堅強的革命戰士的成長。周大勇成長的具體歷史,反映著人民革命的一長段艱苦鬥爭的歷史。他是紅軍長征時投軍的,那時他還只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而在他投軍前,他已經吸了革命的乳液,尤其是喝夠了革命受挫折後的災難的苦液;在投軍後,黨和部隊的教育以及一次一次的艱苦鬥爭把他逐漸煉成了具有銅筋鐵骨和鋼的意志的人。他的成長也可以說明:他是那種除了自己的部隊就沒有另外的家,也不相信還會有比這更好的另外的家的人中的一個。在這些人的心目中除了黨,人民,祖國,人類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麽了。在他們,唯一快樂、光榮的事情,就是為人民而戰鬥,而犧牲。這樣的人,看起來誠然是單純的,然而卻是內心最富有的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是體驗著黨性的人。因為他們最深刻和最密切地聯繫著人民的苦難和希望;他們任何一個行動和思想,都會先去體會黨的教育和黨的意志(為人民服務)。他們是親身地體驗著被壓迫勞苦群眾的切身要求的,也是親身地體驗著勞苦群眾只有在黨長官之下團結起來鬥爭才能解放自己的實際的革命路線的;因此,無產階級的理想,黨的長官,人民的勝利,就成為他們的最堅強的信仰力量,這使他們在敵人和困難面前成為大無畏者。這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是千錘百煉出來的英雄,而不是僅僅立了一兩次功的英雄;這樣的英雄,只要在內心上不失去和人民,和黨,和自己部隊的聯繫,不失去信仰力,是無論放到什麽地方去都不會被毀滅的。在這部作品中,作者所描寫和歌頌的英雄和戰士,在根本上就都是這樣的人物。那些經過長期的鍛煉和考驗而已經成長為出色的指揮員的人物固不用說了,像老廚師孫全厚和周大勇連的許多老戰士也不用說了,就是李玉明和寧二子,甚至連寧金山,也正在逐步被教育和錘煉成為這樣的戰士。又如衛生員三牛,勤務員小成,他們是周大勇八、九年前的影子;在我們的部隊中這樣的少年又怎能數得完呢?

周大勇就是這樣的人民戰士和英雄中的一個典型人物。

……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部作品的看法和主要的印象;我相信這樣的印象也是大多數讀者都會有的。

作者的描寫手腕也已經達到了高強的地步,全書大部分在描寫上都是深刻有力的,有不少地方還描寫得特別精彩。語言,總的說來,是能夠適應所要表現的內容和全書的思想情緒以及氣氛的要求的。因此,全書的語言也顯得生動、有力、有深刻性、有節奏、有時富有詩意,使我們覺得這書中的語言已具有和作品所要表現的內容及精神相一致的性格。

但也是從整部作品來說,它顯然還可以寫得更精煉些。如果更精煉些,它的藝術性也一定更提高,更輝煌。以這部作品所已達到的根本的史詩精神而論,我個人是以為它已經具有古典文學中的英雄史詩的精神;但在藝術的技巧或表現的手法上當然還未能達到古典傑作的水準。也就是說,在藝術的輝煌性上,還不能和古典英雄史詩並肩而立。但這部作品有使它的藝術性更提高而達到更輝煌,以至接近古典傑作水準的可能性和基礎,因為它已具有堅實的英雄史詩精神,同時在藝術描寫上留有今後可以一次一次加以修改和加工的余地。如果作者願意並認為有必要,在將來是可以再加工的,主要的就是使作品的結構能夠更適合於一些主要人物之更集中的描寫,以使作品更能在人物的集中描寫上去反映戰爭的精神。這種加工,以及全書描寫上更精煉些,我覺得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即使再加工,也不是在現在,應該在作者的才能更成長和成熟的時候。我們現在應該先滿意於這樣的成就。

這樣,這部作品對於人民的文藝生活和我們的文學工作都有重要的意義,是很明白的。

首先,這部作品由於它的內容和它的鼓舞力量,對於讀者的教育影響無疑將是深刻而廣大的。它出版還不久,已經引起廣泛讀者的注意。文學作品的這種革命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是最為我們所看重的。對於這部作品,我們就應該熱心地把它介紹給一切能讀和願讀的人,使讀者的範圍更推廣。當然不僅這部作品,一切好的作品都應該被介紹給廣大的讀者,使文學作品的讀者一天一天地擴大;而有鼓舞力量的好作品,更應讓它很快就擁有最多數的讀者。

其次,這部作品帶給我們今天文學的意義,又顯然是不小的。我們已經有不少反映人民革命戰爭(我的意思是從紅軍時代一直到最近的抗美援朝戰爭的一切革命戰爭)的作品,其中有寫得比較優秀的,也有寫得極平常的,但都為讀者所歡迎,起了鼓舞教育的作用。從藝術成績上說,這些作品的總的成就也是顯著的。在我們十年來的文學成績上,這些作品就佔了很大的比重。但真正可以稱得上英雄史詩的,這還是第一部。也就是說,即使它還不滿足我們最高的要求,也總算是已經有了這樣的一部。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收獲;同時這不僅說明我們走的路是正確的,而且也說明我們的文學能力在逐漸成長起來,已經能夠真正在藝術上描寫新的人民英雄。我們知道,這部作品的作者——比較起來說——還是一個年輕的作家,他的藝術修養並不比我們許多作家高;他的這部作品顯然是在我們年輕文學的已有的成就的基礎上寫出來的。他的——現在看起來已經不是平凡的——才能,也是和我們許多作家一樣,在我們的文學運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具體地說,我們文學上近年來現實主義的一些成就,以及我剛才說過的許多描寫人民革命戰爭的作品,都是幫助了這部作品的成就的。(這裡且不談魯迅和蘇聯文學對於作者的並不例外的鼓舞和影響)。這是說,我們的文學能力是一般地在逐漸提高起來的。而這部作品,比起許多已有的描寫人民革命戰爭的作品來,又是大大地前進了一步;它給我們的現實主義文學帶來了新的成就,主要的就是它真正在藝術上成功地描寫了我們的人民英雄。這個成就是重要的,是有推進我們創作的作用的。

我們必須承認,在這部作品之前,我們許多作品所創造的英雄人物,雖然都有多少成就,但究竟還不能說已經在藝術上真正有力地、成功地反映了英雄人物,究竟都還不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強有力的、持久的鼓舞力量。我們只要把許多作品和這部作品比較地讀一讀,就會得出明白的判斷。這樣,這部作品是我們新的成就;這個新的成就,對於我們創作所以重要,是因為創造正面人物,即描寫先進帳子或英雄人物,乃是我們的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最根本的任務;同時,這個任務是艱巨的,要求著作家們的戰鬥的精神和真正的創造性。這部作品在英雄史詩上的成就,在我們創作上就有一種新紀錄的意義;它的顯著的創造性,顯然有推進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作用。(用不到解釋,這決不是說創造反面人物的典型和發展諷刺文學,就不是我們現實主義創作運動的極重要的任務。)如果我們聯繫到更切近一些的問題,則例如目前在作家們中間關於描寫英雄人物就有各種問題在提出來,也存在著不正確的、非現實主義的傾向;這部作品就顯然能夠很有力地回答了一些問題。

再其次,我們覺得作者的戰鬥的創作精神,確實是最可寶貴的。大家可以判斷,這部作品的成就,和作者對於這次戰爭的親身體驗分不開,同時也和作者掌握現實的精神不可分離。作者曾經比較長期地在部隊裡工作,曾經參加過多次的戰鬥;在這次保衛延安戰爭中,作者就是在戰鬥部隊裡參加工作的。這是作者寫這部作品的主要的資本。但如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作者掌握現實的正確的、現實主義的方法和精神,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一個根本原因;而作者對現實和創作的那種戰鬥的態度,還更加重要。作者是全心身地在體驗、肯定和歌頌這次戰爭的偉大精神的,他和戰爭的精神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離;他在創作時,也仍然是在和戰爭同呼吸,同跳動的。作者描寫英雄人物,完全深入人物的靈魂中去,和人物同跳著脈搏,並以自己的意識到或不意識到的全部熱情去肯定和體現他所認為應該肯定的東西;這樣就使作者能夠把革命人物的靈魂和精神真正體現了出來。這種對於生活的無隔離的精神和戰鬥的態度,是我們最需要的精神,也是現在我們不少作家還缺少的精神。

總之,這部作品的成就和它的創作精神,都值得引起我們今天文學界的注意和重視。

一九五四年七月十八日

注:本文摘自《馮雪峰選集 (論文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