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浸透了它!

人無精神不立,軍無精神不勝,國無精神不強。在中國共產黨的長官下,人民軍隊誕生於武裝鬥爭中、成長在浴血奮戰裡,無數革命先烈為奪取中國革命戰爭勝利和捍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歷史經驗表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是我軍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看家本領。在今年清明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從不同歷史時期擷取了5個英模部門的戰鬥故事,領略官兵們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不怕犧牲、勇往直前、敢打必勝、令敵膽寒的血性。

拚死鏖戰的紅十八團

1934年11月底,接連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後的中央紅軍在廣西興安、灌陽、全州之間的湘江兩岸,與國民黨近30萬“追剿”大軍血戰四天四夜,最終突破了蔣介石精心設計的第四道封鎖線。

△湘江戰役遺址——界首渡口。資料照片

湘江之戰,紅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從8萬餘人銳減到3萬多人,成為長征中戰鬥最為激烈、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戰役,也是人民軍隊自創建以來受創最重、犧牲最大的一次戰役。此役有兩支成建制的紅軍部隊被阻隔在湘江東岸,陷入敵軍重圍之中。一支是紅34師,另一支便是紅6師第18團。

紅6師即著名的興國模範師,組建於1932年10月,是中央蘇區唯一一支整師從地方武裝上升為主力師的部隊。1933年6月編入紅3軍團序列後,轉戰南北,戰功卓著。長征出發時,紅6師下轄第16、第17、第18團,共5000餘人,除少數幹部外,指戰員大都是江西興國人。

湘江戰役中,面對桂軍7個團的瘋狂進攻,紅3軍團第5師在位於灌陽縣西北部的新圩頑強抗擊了三天兩夜,以傷亡三分之二的巨大代價,為軍委縱隊和後續軍團撐開了一條渡過湘江的西進通道。11月30日黃昏時分,紅18團奉命接替傷亡慘重的紅5師,擔負起新圩方向的阻擊任務。

接防後,團長曾春鑒、參謀長吳子雄十分清楚眼前形勢的危急,以紅18團一團之力阻擋住桂軍的7個團,是無法做到的。但為了保證後續部隊安全過江,他們必須死守在此。兩人決定在新圩南面楠木山村一帶布防,具體部署是:以兩個營扼守楠木山村附近的炮樓山,一個營布防於陳家背。

12月1日拂曉,桂軍對楠木山陣地發起猛攻。這是一場力量對比嚴重失衡的戰鬥。紅18團依托簡易陣地頑強抗擊,很快原本就少得可憐的彈藥消耗得差不多了。戰士們毫不畏懼,與桂軍短兵相接,展開白刃格鬥,用石頭砸、刺刀拚,最後乾脆與蜂擁上來的敵人廝打肉搏起來,以血肉之軀阻擋住敵人一次又一次的瘋狂進攻,但傷亡也越來越大。

楠木山村的易炳宣,當年還是個18歲的小夥子,親眼目睹了這場慘烈無比的戰鬥:“桂軍是從馬渡河打過來。從村後向紅軍打來,紅軍叫我們不要出門,他們就在那邊山上(炮樓山)和桂軍打了起來。那仗打得啊,子彈從好遠的地方都打到我家的樓板上,有的還穿進牆來……槍聲慢慢稀了,我看見桂軍密密麻麻從炮樓山那邊開了過來,也沒進村,就往新圩那邊追過去了。我是躲在屋子裡透過窗戶看到的。桂軍走了以後,我們村上的人過了兩天才敢到那邊山上去看,山坡上到處是屍體,盡是些十幾二十歲的紅軍啊!太多了,村上的人埋不過來了,只好把屍體推到戰壕裡,又把土蓋上。”

為避免全軍覆沒,紅18團炮樓山防守部隊被迫後撤,向布防在陳家背的那個營靠攏。桂軍佔領炮樓山後,緊緊咬住不放,一路跟蹤追擊。紅18團的兩個營剛撤到陳家背,桂軍便撲了過來。

激戰至中午,紅18團一部在陳家背陷入敵人重圍,另一部在曾春鑒率領下突圍而出,邊打邊撤,但在向湘江岸邊轉移途中被分割包圍於全州古嶺頭一帶。

紅18團指戰員抱定為革命流盡最後一滴血的犧牲精神,與優勢敵軍進行了殊死拚殺,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壯烈犧牲。少數突破重圍的指戰員又在地方民團的“圍剿”中慘遭殺害,演繹了這支英雄部隊最為悲壯的絕唱。

因為他們,東北這座山改了名字——

小孤山十二烈士

1938年3月,日偽軍發動春季大“討伐”,多路進攻吉林省寶清縣(今屬黑龍江省)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鑒於敵我力量懸殊,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部指示第5軍第3師向勃利、密山地區轉移,與敵周旋。

16日,第3師師長李文彬命令第8團將寶清西溝與寶石河子之間尖山子附近的警戒部隊撤回,向密山、寶清、勃利三縣交界處的蘭棒山北麓李炮營集中。第8團第1連駐守在蘭棒山溝口,擔任警戒任務。這裡是通往抗聯第2路軍總指揮部和第5軍根據地的咽喉要道,是密營(當時東北抗聯部隊建立的堅持鬥爭的臨時後方基地)從山裡到山外數十裡防區的頭道卡子。

18日,100多名日軍騎兵和200多名偽興安軍,由王福崗向南石灰窯溝裡進發,企圖偷襲抗聯第5軍密營。偽興安軍是經過特別訓練的蒙古騎兵,異常凶悍。

凌晨時分,這股日偽軍進至密營頭道卡子,被第1連發現。連長李海峰和指導員班路遺帶領14名官兵迅速佔領卡子東南方的小孤山制高點,利用岩石、樹木築起堡壘,準備阻擊敵人,掩護主力轉移。

小孤山位於寶清縣西部蘭棒山北麓的大尖山子腳下,距縣城60公里。因在寶石河上遊的河谷平原上兀然隆起,好像是守護著群山大嶺的一位哨兵,當地人稱為“小孤山”。山並不很高,只有百餘米;山也不算大,方圓幾公里;但山勢險峻,林木蔥鬱,還有泉水潺流成溪,山道旁自然生長著五顏六色的花草。山頂之上,有橫七豎八的大石和低窪不平的坑。

第1連是有名的炮手連(當時東北把槍法好的人叫做“炮手”),號稱“神槍手隊”。指戰員多為獵戶出身,個個槍法精準。連長李海峰的槍法更是出神入化,被譽為“射手之王”。

拂曉時分,日偽軍向小孤山發起攻擊。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第1連官兵們都十分清楚,只有決一死戰,別無退路。

師部交通員張鳳春當時在第1連,也參加了這場戰鬥。他回憶:敵人像蝸牛一樣緩緩向前爬著,約半個小時之久,才前進不到50米,大概又過了20多分鐘,敵人離我們只有百來米了,這是正得手打的地方,左右兩邊工事裡的同志早就急得摩拳擦掌。李連長兩手握成一拳,使勁在空中由上至下猛劈一拳,這是開始射擊的信號。立即,三個雪堡裡的機槍步槍一起打響,第一批40多個敵人“尖兵”像死豬一樣,“撲通撲通”地摔倒在半山梁上的雪地裡。

由於第1連佔據山頂有利地形,槍法又準,日偽軍從山下進攻很困難,於是就動用火炮轟擊陣地。在李海峰的指揮下,官兵們充分發揮“神槍手”的威力,連續打退了日偽軍3次進攻。但在敵人的瘋狂進攻下,戰士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了。

殘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日偽軍傷亡慘重,精疲力竭,退到山凹處休整。山頂陣地上,第1連只剩下5個人。利用這短暫的平靜,身負重傷的李海峰對張鳳春說:“你身上帶有重要檔案,一定要突出去,把檔案交給上級,其他3名戰士有傷,你也要照顧好他們。這裡的情況也要向上級匯報。”

天完全黑下來了,日偽軍借著夜幕偷偷地從東南面向小孤山上爬。張鳳春含淚告別李海峰,帶領3名戰士乘敵不備從西北面滑下去,脫離了險境。小孤山上又響起激烈的槍聲,漸漸地槍聲停止了……

為了祖國,為了民族,在這場戰鬥中,12名抗聯英雄同日偽軍英勇戰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是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排長朱雨亭,戰士魏希林、陳鳳山、李芳鄰、夏魁武、王仁志、張全富、楊德才、王發、李才。

抗聯第2路軍總部為烈士舉行了追悼大會,將小孤山命名為“十二烈士山”,組織撰寫《烈士山十二烈士》,印發各軍廣為宣傳。

這次特殊戰鬥,在國慶日打響——

守衛天德山的英雄連

1951年10月1日,美軍向臨津江東岸的天德山發起進攻。守衛主陣地的志願軍某部5連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的連隊,組建於1945年秋,英勇善戰,屢立戰功,湧現出“張殿有排”“楊寶山班”等英雄集體。

這天恰好是新中國的兩周歲生日。一大早,5連官兵們就把一副“爭取創造英雄班,不當英雄不下山”的對聯貼在工事門口。連長楊寶山說:“今年的國慶節可真是有意思。敵人既然要來,那我們就給國慶節備上一份厚禮——多殺他幾個鬼子,也好讓祖國人民過好這個節日。”

戰鬥打響了。美軍的飛機、重炮和坦克向天德山陣地狂轟濫炸,步兵採用集團輪番衝鋒,首先向守在前沿的3排衝過來。戰士們投出手榴彈,輕機槍、重機槍向敵群猛掃。很快,敵人就橫七豎八地倒下一大片,剩下的連滾帶爬地逃下山去。

不甘失敗的敵人隨後又發起了新一輪的進攻。3排排長劉學武端起機槍躍出工事,一陣猛射。戰士們被排長的勇猛所感染,紛紛跳出戰壕,猛打猛衝,把敵人打了下去。

狡猾的敵人改變戰術,以1個營的兵力分兩路從正面和側翼向3排陣地發起進攻……劉學武中彈倒地,戰士謝叢恩立即跑過去拾起機槍繼續射擊。迫擊炮手劉大力在迫擊炮架被敵人打掉後,毅然用胳膊當炮架,連續發射60余發炮彈,向迎面之敵猛烈開火。

激戰一天,5連共打退敵人11次輪番衝擊,斃傷敵300餘人。全連32人犧牲、50多人負傷。

2日拂曉,美軍又發起了猛烈進攻。5個敵人衝上班長李乾坤隻身堅守的戰壕。肉搏中,李乾坤毅然拉響了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血戰至黃昏,除天德山以東無名高地被敵佔領外,其他陣地寸土未失。

4日是天德山戰鬥最激烈的一天。美第3師出動兩個團的兵力在40多輛坦克、10架次飛機和幾十門重炮的掩護下,分多路猛攻。陣地表面工事早已全部被摧毀,虛土有1米多深,隨便抓一把土,裡面都有彈片、子彈頭或碎骨肉,用力一捏竟滲出灰黑色的血水。

5連官兵抱定“不當英雄不下山”的堅定信念,發揚不怕流血犧牲和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利用彈坑作為掩體,舍生忘死,頑強抗擊,越打越勇。

彈藥打光了,戰士們就用鐵鍬、槍托、刺刀、石頭與衝上陣地的美軍展開搏鬥。楊寶山燒毀檔案,砸碎手錶,抱起石頭從5米高的岩壁上跳入敵群,隻身與敵拚殺,壯烈犧牲。身負重傷的戰士張祚義用盡平生最後的力氣,把一名美軍撲倒在地,死死掐住他的脖子……戰後打掃戰場時,戰友們看到,張祚義已壯烈犧牲,但雙手仍掐住敵人的脖子沒有松開。

敵人的進攻終於被擊退了,而5連也基本上打光了,只剩下指導員閻成恩和兩名傷員、1名通信員,仍牢牢地守衛著天德山陣地。

戰後,志願軍長官機構授予5連“天德山英雄連”榮譽稱號,記集體特等功。

我軍第一次給一個建制連每人記大功——

“世界屋脊”先遣連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的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自古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近代歷史上,西藏卻身經坎坷,歷盡滄桑。

為完成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1950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進軍西藏。奉命擔任先遣任務,為進軍藏北部隊偵察敵情、開辟路線的是由來自漢、維吾爾、蒙古、藏等7個民族的135名官兵組成的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先遣連,配有179匹戰馬、35峰駱駝。

△先遣連在進軍西藏途中。資料照片

8月1日,先遣連在團政治處保衛股長李狄三的率領下,從昆侖山腳下的新疆於闐(今於田)普魯出發,成為第一支踏上雪域高原的人民軍隊的隊伍。

先遣連進軍的目的地是西藏阿里。而他們手中只有一張巴掌大的、四百萬分之一的粗糙地圖——幾十年前東印度公司印製的英文分省地圖,上面的藏北地區一片空白,因為那裡沒有一條公路。這是條有起點和終點,卻畫不出連接線的漫漫行軍路。茫茫藏北高原上,氣候惡劣,沒有路線,沒有向導,沒有人煙,被視為生命禁區。橫亙在先遣連官兵面前的,是高聳入雲的昆侖山和千里無人的阿里荒原。面對嚴寒、缺氧、雪盲、高原病、饑餓帶來的痛苦,這些年輕的戰士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從容迎接大自然對人體極限的挑戰。儘管沒有敵人,沒有戰鬥,但死神卻已經降臨。行軍路上不斷有戰士倒下,永遠地留在了茫茫雪域高原,他們用生命鋪就了一條天路。

經過近三個月的艱難跋涉,先遣連於10月底到達藏北扎麻芒保(即江索郭),隨即開展爭取藏族上層工作,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解放阿里打下了基礎。1951年1月,西北軍區長官機構授予該連“進藏英雄先遣連”榮譽稱號,並為全體官兵記大功一次。這是人民軍隊自組建以來,第一次給一個整建制連隊每人記大功。

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正式簽署,宣告西藏和平解放。兩天后,毛澤東發布《軍委關於進軍西藏的訓令》。為了早日把五星紅旗插上“世界屋脊”,先遣連繼續前進。此時,除已經犧牲和留守病號外,全連只剩下45人分成兩個梯隊進發。8月3日,先遣連勝利進抵阿里噶大克(今噶爾),舉行了莊嚴的升國旗儀式。至此,經過一年零三天的艱苦進軍,先遣連圓滿完成了“挺進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務,但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犧牲,李狄三等63名官兵在進藏途中和駐扎期間為國捐軀。

勇者無懼,打出海防戰線的“經典一仗”——

東山島保衛戰中的一等功臣連

1953年7月16日拂曉,台灣國民黨陸海空軍1.3萬餘人偷襲福建東南部的東山島。

東山島,福建省第二大島,與金門隔海相距74海裡,頭朝大陸,尾對西南,形狀酷似一隻兩翼張揚、翩翩欲飛的蝴蝶,故又稱蝶島。島嶼面積188平方公里,有280公里的海岸線,東海岸開闊綿長,為極佳的登陸場所。守衛東山島的解放軍兵力不多,只有福建軍區警察第80團的兩個營及水兵師1個連共千餘人。

16日4時50分,國民黨軍在水陸兩用坦克的掩護下爭先恐後地湧上東山島。南路,從親營、白埕登陸的海上突擊第1、第2大隊攻佔廟山;北路,從湖尾登陸的第45師第135團攻下城關;從台灣新竹機場起飛的大型運輸機滿載傘兵,開始向東山島西北部的八尺門渡口空降。

清晨時分,海上突擊第1、第2大隊向全島咽喉200高地猛撲過來。200高地其實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土丘,從側背緩坡只需兩分鐘便可登頂,連粗氣都不會喘。但正是這個極不起眼的小土丘,在東山島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並誕生了一支英雄連隊——東山戰鬥守備一等功臣連。

站在東山島的最高處放眼望去,200高地以北3公里為410高地,以西3公里為425高地,三個高地恰好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如同一隻鼎的三隻腳,相互倚重,彼此依托,失去任何一點,都將使整個防禦體系喪失重心,造成全局的傾覆。而200高地尤為重要,如在我手,則居高臨下,扼守中央公路,壓製敵人的進攻勢頭;如落入敵手,則敵由此出擊,極易將410、425高地分割包圍。就這樣,一場血戰不可避免地在200高地打響了。

防守200高地的是警察第80團1營2連,前身為閩南遊擊隊第2支隊。面對三面圍攻上來的千餘名國民黨軍,2連官兵毫無畏懼,英勇抗擊,以寡敵眾。他們憑借7個土木堡、200多米長的塹壕和不到百米的土坑道,浴血奮戰一整天,連續打退了敵軍18次進攻和偷襲,共斃傷敵400餘人,俘虜13人。最終,2連堅守陣地27小時,直至增援部隊趕到,將來犯的國民黨軍全部趕出東山島,創造了海防戰線“頑強守備,積極殲敵”的范例。

戰後,2連榮立集體一等功,有兩人立一等功、13人立二等功、69人立三等功,並被授予“東山戰鬥守備一等功臣連”的榮譽稱號。

毛澤東給予東山島戰鬥高度評價:“獲得近年來殲滅海上蔣匪的最大戰果,粉碎了美帝國主義及蔣殘匪幫襲擾計劃,特電嘉獎。”

長征副刊

軍報記者微信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