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85億解禁“小非”烏雲壓頂,分眾傳媒這個冬天有點冷?

 作者|陳夢霏 徐悅邦

來源|野馬財經

11月7日,立冬。然而,身為樓宇傳媒龍頭的分眾傳媒(002027.SZ)或許早已感到冬天的寒意。

截至目前,公司股價已從年內高點12.47元/股,跌至11月7日收盤價6.29元/股,跌幅接近50%。剛發布不久的分眾傳媒三季報,也曾引發公司股價大跌。

不僅如此,還未從坑裡爬起來的分眾傳媒,如今又陷入了另一場“內憂外患”。

城門之外,行業新進挑戰者新潮傳媒正在吆喝著“打一場千億級群架”;城門之內,77.13億股的限售股或將在2019年元旦來臨之時解禁。

按照11月7日收盤價計算,分眾傳媒這部分解禁市值約485億元,據Wind數據統計,96%的A股公司的市值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好在,它已經喊來了阿里巴巴共克時艱。至於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只有以觀後效。

 

股價大跌,馬雲也站在了半山腰

分眾傳媒成立於2003年,於2005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在2011年遭遇了做空之後沒多久啟動私有化,2015年12月借殼“七喜控股”成功回歸A股。

回A之後,分眾傳媒仍然以業績的高速增長回報著資本市場投資者。然而,2018年三季報業績卻讓投資者猶如驚弓之鳥,報告發布之後公司股價出現下挫。

10月29日晚間,分眾傳媒發布2018年三季報。第二天開盤,公司股價大跌甚至一度觸及跌停,收盤價跌幅8.58%,股價創出階段新低。

分眾傳媒的投資者們開始在網絡上表示詫異和擔憂。儘管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分眾傳媒營收、淨利潤仍然還在同比增長,但是增速有所放緩。

與此同時,投資者發現業務還在迅速擴張的分眾傳媒還面臨著財務方面壓力,一方面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出現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也出現大幅增加。

對於應收票據及應收账款較年初大幅增加,分眾傳媒解釋稱,受巨集觀經濟形勢影響,核心客戶回款周期普遍放慢。

此外,投資者還發現分眾傳媒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三季度共有5家股東減持。

事實上,對於分眾傳媒而言,上述5家流通股東在三季度的減持,相對於年底的大額解禁而言還只是小巫見大巫。

Wind數據顯示,2018年12月29日,分眾傳媒將迎來77.13億股限售股解禁,規模超過現有69.65億股流通股,是今年A股第一大解禁股。

以11月7日6.29元/股的收盤價計算,分眾傳媒年底限售股的解禁市值約為485億元。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收盤,在A股3500多隻股票中,僅有136隻個股的總市值在485億元以上。

9月中旬,因提供擔保的信託貸款違約,浙江省高院將貝因美集團所持分眾傳媒的約6600萬股進行司法拍賣。經過47輪競價,最終由名為“泊通量化2號私募投資基金”(下稱“泊通量化2號”)的用戶,以4.51億元的價格成功競得。

(來源:阿里拍賣·司法)

簡單計算,泊通量化2號拍下的上述分眾傳媒股權及紅利,成本在6.75元/股左右。如今看來,剛拍下來的泊通量化2號已經出現浮虧。

然而,野馬財經就競拍一事,致電了泊通投資總經理盧洋。盧洋談到競拍分眾傳媒限售股的原因,“我們競拍分眾傳媒是從基本面和定價的視角去做的,覺得分眾傳媒是一家好公司。這次競拍成本價在6.75元/股,這是分眾傳媒今年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價格。”

事實上,論浮虧的話,要數馬雲的阿里巴巴更冤枉。

2018年7月18日,阿里巴巴宣布花費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傳媒,收購後者10.33%的股份。簡單計算便能得知,阿里巴巴這筆投資已經虧損50多億元,浮虧超過30%。也就是說,馬雲也站在了山腰上。

參與私有化的老股東曾“清倉式”減持

“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科場”。多空雙方對於分眾傳媒今年年底巨額限售股解禁,已經表現出微妙態度。畢竟,天底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恨。

中信資本、複星國際、方源資本和凱雷資本等旗下的境外機構,是推動分眾傳媒私有化的肱骨之臣,但在回A之後卻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2005年,成立僅兩年的分眾傳媒登陸納斯達克,被稱為“中國傳媒第一股”。10年後,2015年9月,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回A上市的預案披露,交易對價逾400億元。

巨額定增,也帶來了天量解禁。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解禁和減持兩個詞似乎成了分眾傳媒的固定搭配。分眾傳媒一度被稱為“減持王”。

重組預案顯示,七喜控股擬以10.46元/股的價格向江南春控制的Media Management(HK)、中信資本的Power Star(HK)、複星國際旗下的Glossy City(HK)、方源資本的Gio2(HK)和凱雷資本旗下的Giovanna(HK)等43家境內外交易對方發行38.14億股股份。

2015年12月,分眾傳媒最終的重組方案顯示,上述機構分列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大股東,持股佔比分別為9.13%、8.09%、7.85%和7.85%。

參與分眾傳媒借殼的7家境外機構股份限售時間為12個月。2016年12月29日,分眾傳媒迎來第一批限售股解禁潮。中信資本、複星國際等在內的7家境外股東持有34.75%分眾傳媒股權、合計30.4億股解禁,但在半年內基本“按兵不動”。

(分眾傳媒第一批解禁名單)

2017年4月17日,分眾傳媒迎來第二批限售股解禁。這部分限售股是1年前分眾傳媒借殼上市後,首次定增(用以投資影視)的產物。定增對象為財通基金、國華人壽保險、諾安基金和博時基金等7家機構,共持有5.78%分眾傳媒股權、合計5.05億股。

與此同時,第一批解禁名單中的中信資本、複星國際等老朋友們開始蠢蠢欲動。分眾傳媒的股價已較借殼上市時上漲逾3倍。

2017年6月16日,分眾傳媒第二大股東Power Star和第五大股東Gio2(HK)拋出“清倉式減持”計劃,分別擬減持不超過7.41%股份、6.77%股份。分眾傳媒股價受此影響承壓,6月19日開盤即封死跌停板,市值一日蒸發逾百億元。

不到半個月後,分眾傳媒公告稱,公司第四大股東Giovanna(HK)此前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2.1億股,佔總股本2.4%。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2017年,分眾傳媒4名境外股東累計減持49次,減持總額達151.9億元。分眾傳媒因此被稱為2017年A股“減持王”。

截至2018年中報,中信資本持股比例降至2.77%;複星國際持股比例為2.52%;方源資本持股比例僅剩1.68%;凱雷資本持股佔比降至1.03%。

被“關”多年的機構將如何選擇?

隨著私有化財團的陸續退場,年底解禁在即的36家機構或成為壓在分眾傳媒胸口的一塊巨石。

分眾傳媒年底解禁的限售股佔總股本的52.55%,其中借殼七喜控股時參與定增的36家機構佔29.2%,江南春旗下的Media Management(HK)佔23.3%。這些限售股鎖定期為3年,2018年12月29日解禁。

上述36家機構中包括民生銀行(600016.SH)旗下控股的上海鴻黔投資、“中植系”旗下投資機構珠海融悟、財通證券(601108.SH)控股的上海箏菁投資和貝因美集團等。

(今年年底限售股解禁的部分股東明細)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機構投資者大都在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定增融資的鼎盛時期,正值股災後股價低位進入的,並且持股比例大都在4%以下。

若解禁後這30多家機構都爭相離場,分眾傳媒又能否兜得住這近500億元的解禁市值呢?眼看著中信資本、複星國際等財團都已悉數“退場”,被多“關”了兩年的這36家機構在解禁後又將作何選擇,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在這種情況下,為提振投資者信心,分眾傳媒曾在今年4月份發布過一份不超過30億元的巨額回購方案。2018年11月3日,分眾傳媒披露的最新情況顯示,截至2018年10月末,公司累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4979.8萬股,其中最高成交價為8.64元/股,最低成交價為7.16元/股,合計支付的總金額為4億元人民幣(不含交易費用)。

9月中旬,北京一位證券分析師對野馬財經分析稱,“在2018年底的定增解禁股裡,分眾傳媒的解禁市值算是很高的了。解禁後,市場能否接得住這麽大的盤子,是投資者們普遍擔憂的一點。”

“年底的市場行情如何,也是影響投資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行情不好的時候,大家肯定都想著搶跑。同時,大股東、高管的減持舉動也會造成公司股價大幅波動。”上述分析師補充道。

根據分眾傳媒前兩輪限售股解禁與股價走勢的關係圖來看,解禁帶來的影響更多在短期。如今江南春的小夥伴馬雲攜“阿里系”前來馳援,局勢可能也會有所緩和。

馬雲、虞鋒會是江南春的“至尊寶”嗎?

在“阿里系”擬投入約150億元,戰略入股分眾傳媒及其控股方交割完成後,“阿里系”將持有上市公司10.3%的股份,成為僅次於江南春的第二大股東。

有人分析“阿里系”突然高調進場,一舉拿下分眾傳媒二當家之位的舉措,除了戰略投資外,還有馬雲幫自己浙江老鄉江南春“站崗”緩解股價壓力的意圖。

對此,野馬財經聯繫分眾傳媒證券事務部,詢問此舉是否為年底解禁提前做準備。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野馬財經通過梳理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與“阿里系”掌門人馬雲、分眾前董事局聯合主席兼總裁虞鋒之間的微妙關係,發現馬雲攜“阿里系”及雲鋒基金入局,或許早有端倪。

創立於2003年的分眾傳媒,在打敗了雲鋒基金創始人虞鋒的聚眾傳媒之後,2005年頂著“中國傳媒第一股”的光環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些年通過高舉高打的“圈地運動”,分眾傳媒成為樓宇傳媒行業公認的龍頭。

電梯廣告是一個只要有樓宇,便能夠開拓一片疆土的生意。市場沒有永遠的寡頭。

後起之秀新潮傳媒自2017年獲得融資後,開始不斷對分眾傳媒發起挑戰。今年4月份,新潮傳媒更是直接喊話分眾老大哥要打“一場千億級群架”。

在資源覆蓋率上,新潮傳媒這位不速之客已經對分眾傳媒的龍頭地位產生了威脅。

顯然,“阿里系”的入股並非偶然,至少對提高分眾傳媒行業競爭力是有好處的。分眾傳媒在公告中稱,後期公司將“借助阿里巴巴強大的新零售基礎設施和大數據分析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歷年年報顯示,2015年以來分眾傳媒的前五大客戶中,阿里巴巴連續3年都是貢獻最多的那一個。

從私人關係來講,分眾傳媒與“阿里系”的關係都不一般。市場上流傳最多的說法便是,“江南春是馬雲的迷弟”。江南春曾直言不諱地誇獎“馬雲的戰略思維是全球最頂尖的”。

如今,“阿里系”照樣也沒能抵得過分眾傳媒股價的下跌,首富的投資也出現大額虧損。

那麽,你又是如何看待分眾傳媒年底可能的大額限售股解禁呢?你覺得“阿里系”出手,能否幫助分眾傳媒渡過險關?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