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博再啟大展,“宅茲中國”展覽不可錯過的四大理由

何尊在“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中展出

【引子】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

昨日在國家博物館拉開大幕

你是否已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別著急

做足功課再行動不遲

策展團隊撰文告訴你

這一展覽不可錯過的四大理由

請查收~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策展團隊在展廳(攝影 | 龐道瓊)

青銅器既是承載上古政治、禮儀、文化、信仰的宗廟彝器,也是傳承中華早期文明的藝術瑰寶。近年來,以青銅器為主體解讀、展示中國早期文明的展覽不勝枚舉。然而,從青銅器與金文的角度深入展示中國青銅時代歷史、政治、社會、文化、信仰內涵的展覽卻極其罕見,一是因為代表性的有銘青銅器數量少、分布廣、等級高,二是因為金文資料古奧難懂,策展難度較大。利用寶雞出土青銅器來策劃青銅器與金文的主題展覽,則正得其宜。綜合而言,本展覽的創新和亮點如下:

1. 將青銅器與金文相結合,從文字的書法藝術和文化內涵角度解讀上古社會的核心物質遺存,進而揭示其中蘊含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成果,是本展覽的一大特色。在綜合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策展團隊對每一篇青銅器銘文都進行了釋讀和針對性的解析,嘗試揭示古代金文的主體面貌、演變序列及其背後的政治、社會、文化內涵和智慧結晶。

2. 展覽遴選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參展展品均具有非常顯著的代表性,多數展品的等級高、品質好。所有文物中,一級品65件、二級品62件、三級品11件。多數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容極其重要。以器類而言,西周一代銘文最長的圓鼎是毛公鼎(497字),銘文最長的方鼎是方鼎(116字),銘文最長的簋是牧簋(存211字),銘文最長的簠是伯公父簠(61字),銘文最長的盉是衛盉(132字),銘文最長的觥是折觥(40字),銘文最長的爵是伯公父爵(14字),銘文最長的盤是逑盤(372字),銘文最長的匜是匜(157字)。這些長銘青銅器悉數出土於寶雞周原地區,除毛公鼎、牧簋外,其他諸器都將在本次展出中嶄露真容。此外,何尊、牆盤、逑盤、利簋、㝬簋、秦公鎛等重要展品既是代表器又是標準器,銘文中記載的重要人物、重要時間、重大歷史事件對於認識中國古代歷史、傳承中華早期文明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和意義。

利簋在展廳

3.在展示設計方面,合理分割展示空間,營造相對獨立、完整的單元局域範圍,提高展覽的觀賞性、故事性。充分利用空間節奏,突出重點展品,將何尊、利簋、牆盤、㝬簋、秦公鎛等最精彩的代表性展品置於獨立櫃或十字形、多邊形特製展櫃之內,便於多角度仔細參觀。

4.在銘文展示方面,盡量將青銅器銘文以完整、清晰、可觀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蓋上有銘文的青銅器盡量分離展示。在重點展示青銅器銘文的基礎上,突出展示青銅器造型的莊重、美觀,使整個展覽有得看,值得看。青銅器銘文以照片、拓片、視頻解讀、多媒體數控等多元手段立體化呈現在展覽的各個位置,釋文以簡體形式對應排列,方便觀眾閱讀、參觀。

走近中國古代青銅器和金文,起初或將有感於早期青銅器與漢字藝術的妙不可言、美不勝收;研讀之際,或將沉迷於金文世界的包羅萬象、壯闊恢弘;總而覽之,則又將歎服於早期中華文明的淵遠流長、絢麗多姿。寶雞地區出土的商周、秦漢時期的金文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欣賞寶雞出土的青銅器與金文,即可一葉知秋,管窺中國古代青銅器歷史與藝術的異彩世界,領略早期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資料卡片】

關於這一展覽

您還可以了解下寶雞市

寶雞古稱“陳倉”,是國家規劃建設的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現轄3區9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8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76萬。寶雞歷史文化悠久,是華夏始祖炎帝故裡、周秦文化的發祥地,有佛骨聖地、中國青銅器之鄉和民間工藝美術之鄉的美譽,誕生了影響中華民族三千多年的《周禮》《周易》和《詩經》,演繹了著名的“封邦建國”“周公吐哺”“暗渡陳倉”等歷史典故,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法門寺、太白山2個國家5A級景區聞名遐邇。全市共有各類文物點344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27 處;全市現有國有可移動文物543150件(組),其中珍貴文物11175件(組),珍貴文物中國家一級文物539件(組)。“中國”二字首次以詞組出現在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看‘中國’,來寶雞”是寶雞城市全域推廣語。

展覽信息

展覽: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展期:2020/8/14 – 10/13

地點:國家博物館 北8展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