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師,您離抑鬱症有多遠?

教書育人有多難?


調查數據顯示,約46.2%的老師因為工作產生焦慮,更有33.6%出現抑鬱傾向,15.5%開始有強迫症癥狀,甚至有23.1%的老師已經影響到了生理,身體出現輕微不適。


教師有「三高」:教學任務高負荷、家長高期望、社會高要求,多種壓力疊加之下,容易產生不良情緒,造成身心失衡。

教師的身心健康不僅關係著個人的健康,也影響著整個「教育事業」的未來,所以,幫助教師及時排解壓力和情緒非常重要。


9月10日教師節之際,祈福醫院倡導社會關愛教師,關注教師心理健康,並邀請神經內科兼神志病科石建副主任,講解如何化解教育中的壓力與煩惱。


第一步:找出壓力之源


石主任表示,

減壓首先要找出「壓力山大」的源頭,

教師的心理壓力主要源於三個方面:


「育人」責任重大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如今,信息爆炸時代,老師不一定比學生「聞道在先」,加上多元文化衝擊、學生自我意識覺醒早等問題,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難題頻發,壓力陡增。

過度追求教學「業績」


教師自我期望值過高,經常導致活動失敗而引發心理壓力。此外,追求教學排名、學生成績等,容易造成追名逐利、患得患失、追求完美等,同樣帶來心理壓力。


社會期望過高


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和期望過高,往往以升學率的高低來評價教師;同時,對教師培養學生言行舉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也正在向其不斷施壓。


專家建議:


教書育人也不過一日三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面對心理壓力,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而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正確認識自己,為自己設置合適的目標,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必要時自我放鬆心態,不要急功近利。

第二步:一張一弛,3招助你減壓


石主任為教師減壓提供了幾招,

放鬆、轉移、宣洩三步走,

幫助教師重拾「正能量」。

放鬆訓練,調節情緒


這是國內外廣泛應用的控制緊張情緒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過肌肉、骨骼關節和呼吸的放鬆以及神經放鬆等基本動作來降低機體能量的消耗,從而達到控制情緒強度的目的。例如去泡溫泉,爬山,或者去戶外跑步、騎自行車、耍太極等。

轉移注意,舒緩節奏


建議教師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餘,利用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的便利條件經常進行體育運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休閒活動可以調節教師緊張的生活節奏,使情緒得到松馳,減輕心理上的壓力感。

與人交談,宣洩壓力


與人交談,可以幫助教師宣洩內心的消極情緒,把積鬱在心裡的負能量及時釋放出來。同時,還可以社會各界更加了解教師的生活狀態,更有機會得到朋友、親屬及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從而幫助教師抵禦沉重的心理壓力。


專家點評:


心理壓力一旦產生,必然伴隨著情緒上的焦慮和高度緊張,而高度緊張的情緒又作為一種剌激反饋到人的身上,使人產生更強的壓力感,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就是這樣相互影響,逐步升級、逐步增強的。因此,放鬆情緒對於緩解壓力非常有必要。


第三步:磨鍊有方,抗壓能力也能「變強」


磨鍊意志力,

是增強抗壓性的有效方法,

也是減輕心理壓力的重要基礎,

可以試試以下幾點:


追隨內心聲音,保持意志獨立


根據自己的認識和信念獨立地採取決定和執行決定,不屈從於周圍人的壓力,不為別人的言行所左右。

做個果斷的人,敢於承擔責任


全面而深刻地考慮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決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當機立斷,敢於承擔責任,敢作敢為。

保持充沛精力,堅定自己的目標


堅信自己決定的合理性,並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種不符合目的的內外部困難和干擾,不屈不撓地為實現目的而奮鬥。

學會控制情緒


學會自覺、靈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克服懶惰、恐懼、緊張、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緒的干擾。


專家建議:


抗壓性較強的人,對於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就較小,抗壓性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壓力就較大。人的抗壓性不是天生的,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磨鍊人的意志力是增強抗壓性的有效方法,也是減輕心理壓力的重要心理基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