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的狀元放到現在能算大學生?很多人回答錯了

網友一:

狀元,這個中國科舉史上最耀眼的名銜,是眾多莘莘學子苦苦追尋的夢,它象徵著卓絕於世的才華,代表著平步青雲的仕途,引得多少英雄為其燃盡一生卻未必得償所願。古代的狀元,萬沒有現在的大學生那麽簡單。大學生的產生大家了如指掌,這裡不再贅述,我們就說一說狀元是怎麽來的,其中差異大家相較便知。

古代讀書人,想要高中狀元,需要經歷層層選拔,從童生開始,分別要獲得童生、生員、舉人、貢士、進士這一系列成就,這一路過關斬將,任何一個門檻跨不過去,都無緣下一場文墨拚殺。如果非要把大學生和古代的學子做個比對,考上大學,只能證明你在局部地區的才學高於他人,那麽也頂多算是個舉人。

古代科舉與現代社會不同,沒有那麽多學科分類,所以當你仰望本專業研究生考試前幾名的大神時,他們並不及古時的貢生,而後在你考博士時跪倒在第一名的成績單前時,他也並不及當年的狀元。所以千萬不要被高考時某某省狀元的宣傳誤導,考上大學照比當年的高中狀元,實在是相去甚遠。

網友二:

古代讀書,名頭從童生開始,依次是童生、生員、舉人、貢士、進士。童生並非是孩童,而是經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之後,才能取得的最初級的功名,或者說是文憑。也就是說,啟蒙階段,按現在講叫義務教育,通過中考之後,才相當於童生。換句話說,童生相當於高中生。

生員就是俗稱的秀才。秀才不好當,通過童試,六等成績裡的第一等,才能當上秀才。他們參加的是院試,即相當於現在的高考。

之後,秀才會升為舉人,參加鄉試。大學生,僅相當於舉人。但是舉人這個階層也有不同,除了一般的舉人,還有能夠進入國子監讀書的監生、蔭生、官生、貢生。這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雜牌大學和名牌大學。

網友三:

古代科舉考試是“公務員考試”,並非今天的“高考”。以明清為例,大概介紹一下“科舉”。孩子從小開始上私塾等,要參加三次科舉的“資格考試”,即縣試、府試、院試。分別由由縣政府、市政府、省考試院主辦。如“小升初、中考和高考”,但並沒有那麽久的間隔時間。這三次考試稱“童試”,應試者無論年齡都叫“童生”。院試通過了的,取得進入“官學”學習的資格,叫做生員(秀才)。這個可以理解“考上了大學”。

秀才可以到官辦的府、州、縣學讀書,其差別類似於一本二本三本。但這只是一種形式,不做硬性學分要求。正式的科舉考試又分為三個層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在本省舉行,有朝廷派幹部主持。考過了,稱舉人。類似於具備了“幹部身份”。

網友四:

現在的大學每年的錄取人數都在幾百萬,這一數據表明現在的大學生跟古代的狀元根本不是一個等級。

古時候讀書人少,科舉考試也是不定期舉行,經過層層篩選以後真正能進到殿試選拔的前三甲,而第一甲第一名才是狀元,也就說這個成績是全國考試第一名,第二名為探花,第三名為榜眼。

古代的讀書名頭,先從童生開始,依次是童生、生員、舉人、貢士、進士;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幾年時間苦讀進階。

網友五:

這也太小看狀元了,現在大街上一板磚扔出去都能砸到大學生,在古代一板磚只能拍到自己。我們先統計一下古代狀元數據。從隋朝開始算起,古代科考制度持續了有一千三百多年。而在這一千三百多年裡,總計可考究的狀元也才777位,一年一個都沒有。

再看看現在,大學生?一年幾百萬的產量總有吧?就算是博士生博士後,年年都有人考上,也年年都有人畢業。這個產量和古代狀元相比,那可就太高了。但是話說回來,現代大學生在古代是什麽水準呢?大概就是舉人貢士這一級吧。而古代狀元的水準是在研究生和博士之間!

網友六:

一千多年的科舉製,總共產生了500多個狀元,中國2017年高考人數940萬,光是本科錄取率就已經達到40%。但古代人讀書的少,中舉的比例當然高。現代人全民教育,而且人口也比古人多,當然大學生就多。

就是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容易,從胎教開始,學前班,小學,初中,高中層層遞進,關關設卡,一路過關斬將才步入大學的門檻。但是我說的大學生是那種c9聯盟那種大學生,並不是隨便一個職業學院就是大學生,那種頂多就是學技術,高中不好好學,最後上個大專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