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玫瑰鹽,與健康營養無關

玫瑰鹽,與健康營養無關

□ Colin/文

最近,玫瑰鹽成為一些時尚人士海外代購的熱捧產品。不少商家宣稱玫瑰鹽有諸多健康功效,如純天然、排毒護膚等。營養專家則表示,「玫瑰鹽」是一種未經精製的粗鹽,因含有較多雜質而呈現粉紅色,但並沒有商家所宣稱的養生功效。

玫瑰鹽到底是什麼

時下,在一些電商代購平台上,一種名為「玫瑰鹽」的產品受到不少人的青睞。

「普通精鹽氯化納含量在90%以上,容易誘發高血壓。玫瑰鹽鈉含量不僅不到40%,還富含84種礦物質,補充人體所需微量元素。」某網店的玫瑰鹽商家稱,玫瑰鹽又叫做紫紅鹽,含有84種礦物質,其中人體所需的鉀、鎂、鈣、鐵等微量元素有幾十種。同時,普通食鹽中都含有抗結劑,攝入過多對人體會有不良影響,而純天然的玫瑰鹽則沒有此類添加劑,是「鹽中瑰寶」。

除了營養價值,商家說玫瑰鹽還有藥用價值,可以殺菌排毒,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肌膚光滑細膩等。在一些商家展示的產品上可以看到,玫瑰鹽顏色為粉紅色,半透明,顆粒較大,有散裝和瓶裝兩種,500克裝的「玫瑰鹽」價格可以鋼彈幾十元,而相同品質的普通精鹽價格才三四元。一位喜歡「食補」的網友小曹說,前不久她從網上買了一瓶進口的「玫瑰鹽」,「就是感覺顆粒比一般的食鹽大,口感上沒感覺到有什麼區別。」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丹介紹,玫瑰鹽是一種岩鹽,這種鹽礦中含有比較多的鐵和其他一些礦物質,使它呈現出了特別的粉紅色,因此被稱為「玫瑰鹽」。「這種鹽之所以會呈現粉紅色是因為沒有經過精製,因此含有許多雜質,所以在外觀上會比較漂亮,不同於常見白色的鹽。」也就是說,玫瑰鹽是一種未經精製、含有較多雜質、呈粉紅色的粗鹽。「玫瑰鹽只是粗鹽,可能會含有一定礦物質。」

或是產品宣傳噱頭

在一些玫瑰鹽的「營養」、「保健功效」宣傳中,不少產品宣稱,與精製食鹽不同,含有30種人體所需的礦物微量元素,營養非常豐富,有的玫瑰鹽甚至標明含有人體所需的84種礦物質。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目前發現的化學元素有118種,自然界存在的只有98種。其中,氫、氧、碳、氮、惰性氣體(6種)等從來不被當作「礦物元素」,還有砷、鉻、鉛、鋁、鎘、汞、稀土(17種)等已被證實人體不需要、甚至對人體有害。由此可見,某些產品宣傳含有84種有益人體健康的礦物元素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一些網店裡,購買玫瑰鹽的消費者在留言中也對玫瑰鹽充滿疑惑,「現在我家就一直在吃玫瑰鹽,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味道也和平時吃的食用鹽沒多少差別,只是顏色上看著賞心悅目;買的時候店家說玫瑰鹽的營養價值高,所以還是要看功能,試試看吧……」

此外,一些玫瑰鹽成分表中,很多成分的含量都低於0.001ppm,在玫瑰鹽中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計,對人體產生不了任何保健作用作用。「每天最多吃6克鹽,吃玫瑰鹽還是普通食鹽,根本沒有區別。」范志紅表示,與精製鹽相比,玫瑰鹽可能有些獨特的風味,但這種鹽的營養價值與普通精製鹽差別較小,雖然在微量元素方面會有較多的礦物質,但每克玫瑰鹽中的鐵含量也仍然只有毫克量級。如果作為礦物質的補充來源,這就要求每天吃更多的玫瑰鹽,而食入過多的鹽,必然會增加鈉的攝入量,加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說,玫瑰鹽實在不能算是補充礦物質的好來源。

而玫瑰鹽產品宣稱所具有的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靠吃玫瑰鹽來補充既無必要也沒有多少效果。而且,玫瑰鹽沒有經過碘強化,用它替代精鹽也有造成碘缺乏的風險。「所謂養生保健等功效,或許只是商家的宣傳噱頭。」范志紅提醒。

靠吃鹽保健不可取

玫瑰鹽之所以受歡迎,主要還是商家炒作的營養保健功能,比如補鎂、補鈣等,吸引了消費者。范志紅介紹說,北京化工大學曾對玫瑰鹽等3種「高端鹽」進行檢測,其結果顯示,玫瑰鹽中確實含有鈣元素,但數量很少。按我國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成年人一天需要攝入鈣800毫克,按照檢測數據,玫瑰鹽含鈣相對較多,100克鹽中含鈣0.5克左右,但一天吃6克鹽,只能補充30毫克的鈣,隻佔一天推薦量的3.75%,對人體補鈣起不到明顯作用。

王丹認為,人體沒有必要依靠食用玫瑰鹽來補鈣。「如果確實需要補鈣,還不如喝一杯牛奶的補鈣效果好。牛奶中含有豐富的活性鈣,是人類最好的鈣源之一。1升新鮮牛奶所含活性鈣約1250毫克,約為瘦牛肉的75倍。」

營養專家建議,如果是為了幫助控制血壓,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那麼在購買鹽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其中的氯化鈉含量指標。低鈉鹽中加入了1/4以上的氯化鉀,有的還加了少量氯化鎂,其鈉含量比純精製鹽低25%~30%,普通低鈉鹽足夠產生健康效果。玫瑰鹽只是粗鹽,可能會含有一定礦物質,但並不具備商家所宣稱的養生功效。玫瑰鹽不含碘,並不一定適合長期食用。消費者購買食鹽時,最好還是選擇加碘的低鈉鹽。

如何減少食鹽用量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每人每日的鹽攝入量不高於6克。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減少鹽的攝入呢?

糾正因口味過重而過量添加食鹽和醬油的不良習慣。

每天的食鹽攝入採取總量控制法,不能僅憑品嚐食物的味道來判斷食鹽是否過量,使用量具加入食鹽。

如果菜肴需要用醬油和醬類,應按比例減少食鹽用量。如:20毫升醬油中含鹽3克,10克黃醬含鹽1.5克,如果添加了20毫升醬油就要相應減少3克食鹽的使用、放了10克黃醬就要相應減少1.5克食鹽的使用。

可在烹製菜肴時放少許醋,既可提高菜肴的鮮香味,又有助於消費者適應少鹽食物。

減少醬菜、醃製食品等過鹹食品的攝入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