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都:內陸平原構築開放新高地

這些天,成都博恩思醫學機器人有限公司創始人李耀特別忙碌。“我們自主研發的手術機器人已完成動物試驗,實現1億元A輪融資,預計2019年上市。”李耀感慨,公司發展順利,與成都的一條直飛國際航線開通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成都和美國矽谷相隔上萬公里,如今已是‘天涯若比鄰’,這也是當初選擇落戶成都的重要因素。”李耀說。

成都搶抓“一帶一路”和四川“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新機遇,確立建設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新目標,內陸平原正構築起開放新高地。

開放倒逼改革推動創新

成都,在中國的版圖上位於西部,而在西部區域裡,它又位於東部。與此同時,成都又是四川盆地的“盆底”。突破“盆地束縛”,成都人從不懈怠。黨的十八大以來,成都在新一輪開放中響亮提出,高水準打造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建設“一帶一路”開放高地。

現代治理體系和能力水準不高、創新創業能力不足……對比世界一流城市找差距,成都針對頑疾抓治理,以開放倒逼改革、推動發展。

從北京到成都辦理網約車資質的韓正傑,沒想到短短一天時間就搞定了所有手續。韓正傑的意外驚喜,源於成都試點的“首證通”改革:以“首證”作為審批辦理“後證”的依據,打通部門壁壘,市場主體不再需要重複提交材料、來回多個部門跑,高效便捷。

錄入本地財政、稅務、工商、社保等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的財政預算資金資訊後,隨時可梳理出財政資金違規使用的情況——四川自貿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創新監管方式,建立匯集5000多家執行財政預算部門的大數據監控平台。“依托大數據平台,對(財政)公共資金、國有資產、自然資源等實現全覆蓋,審計更加精準、高效、便捷。”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監察審計局審計室主任李丹丹介紹。

聚焦現代政府治理、雙向投資管理、貿易監管服務、金融開放創新、產業集聚創新五大領域,成都不斷推動制度創新:頒布產業新政50條,為現代產業高品質發展構建政策配套體系;成立金融仲裁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大力實施人才新政,聚集56所高校、60余家國家級科研機構、333家創新創業載體、近500萬各類人才,創新創造資源加速集聚……

大通道建設促進大開放

80後的仲俊斕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了——他從2013年4月開始駕駛成都—羅茲中歐班列(蓉歐快鐵),5年來班列從最初的一個月3趟增加到現在的一天3趟,“時速從100公里提高到120公里,成都到波蘭羅茲的時間從18天縮短到12天。”

蓉歐快鐵,已成為成都聯通世界的紐帶。通過蓉歐快鐵,成都市溫江區的花木產品銷往荷蘭、意大利、土耳其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青白江鐵路港片區創新物流服務,改良貨櫃,客戶在家裡就能用手機電腦隨時遠程調控貨櫃裡的溫度和通風設備。花木到達歐洲,無需二次培育,就可以直接上市銷售。

成都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以大通道建設促進大開放:106條國際(地區)航線通達全球,2017年旅客吞吐量達4980萬人次,成為國內航空第四城,邁入世界機場30強。天府新機場建成後,成都將成為國內第三座擁有雙機場的城市,年旅客吞吐量將達1.5億人次;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量率先突破2100列,穩居全國中歐班列第一,已成為聯接境外16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的泛歐泛亞重要鐵路樞紐。

大開放推動成都加快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從成都市中心沿成雅高速行駛約40分鐘,大大的“博世”標牌下,一片銀灰色的標準化廠房十分醒目,這便是按照德國博世全球標準建設的合作生產基地。“兩年前,為擴大企業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我們對蓉歐鐵路運行的可行性做了市場調查,決定扎根成都,把成都廠房作為我們全球生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博世電動工具蒲江工廠廠長楊啟明說。

以天府新區、四川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戰略平台為支撐,中德、中法、中韓、中意等合作園區相繼在成都落戶。全市累計設立外資企業7667家,累計利用外資實際到位約780億美元,居於中西部前列,在蓉世界500強企業達280余家。成都已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經貿往來,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年增長26.5倍。

塑造鮮明的世界城市標識

近年來,成都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著力塑造鮮明的國際標識,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今年春節期間,成都8支文化藝術展演隊伍帶著精心準備的節目,走進美國、英國、韓國、黎巴嫩、土耳其、斯裡蘭卡等國家和地區,通過文藝演出、美食品鑒、非遺展示及大型燈展等形式,向當地民眾和各國遊客集中展現天府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成都還高標準打造世界文創名城、旅遊名城、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之都、音樂之都、會展之都。“三城三都”,正在成為成都顯著的國際標識,成為世界認識成都、感知成都的重要視窗。

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世界航線發展大會……在這些聚集眾多國際友人的會議上,“成都美食展示體驗活動”給前來參會的外國嘉賓帶來“驚豔的成都味道”。成都市提出打造“全球川菜四大中心”,建設全球川菜標準的制定中心、原輔料生產集散中心、文化交流創新中心和人才培養輸出中心,用5年時間打造千億元級產業。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18日 04 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