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初辭,冬伊始。做好「三護一防」,一冬安康!

【導語】

今日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載: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

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深秋到初冬的過度階段,此時氣候已漸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陰冷,開始有白霜出現。

民間素有「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的說法,可見霜降時節的養生保健尤為重要。那麼,霜降該如何養生呢?

做好「三護一防」是關鍵:「三護」就是護胃、護肺、護腿;「一防」就是防過敏。

一、「三護」之:護胃

俗話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霜降時節,常有冷空氣侵襲,使得氣溫驟降,對胃腸道產生刺激,加上早晚溫差大,氣溫變化不定,導致人體的抵抗力有所下降,故而,脾胃特別容易出現胃痛、胃脹等癥狀。

此外,按照中醫理論,霜降期間,脾胃功能處於最佳狀態,食慾特別旺盛,機體代謝增強,各種消化液分泌增多,故而,此節氣是慢性胃炎,以及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複發的高峰期。

從中醫角度來說,此時護胃最需防範脾胃陽虛——陽虛則生寒,就會胃脘冷痛、腸鳴腹瀉、完谷不化,因此脾胃陽虛的人喜溫喜按,如吃溫熱的食物、捂熱水袋、按壓腹部。同時,由於中焦虛寒,無法溫煦身體,就會四肢不溫,加上水濕不能運化,就會肢體浮腫,水濕往下滲透,就會導致白帶清稀而多。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艾灸溫補脾陽,取穴如下:

脾俞——擅補虛證;

中脘——胃經募穴,促進胃經經氣運行,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

神闕——通補下焦,暖陽散寒;

關元——振奮陽氣,培元固本;

足三裡——胃經合穴,可以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特別適用於因脾陽虛衰以及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病症。

二、「三護」之:護肺

1

忌寒

肺為嬌臟,喜溫而惡寒。霜降期間,寒邪容易傷肺,引起呼吸道疾病。故而,外出最好戴口罩。

同時,強冷空氣會使空氣中的濕度明顯降低,鼻咽粘膜因此變得乾燥,出現細小的裂痕,細菌和病毒便乘虛而入。呼吸道受冷空氣的刺激後,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縮,粘液分泌減少,為病菌的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加上人體對突如其來的寒冷刺激一時難以適應,抵抗力下降,更進一步加劇了感冒、咳嗽、發熱,甚至哮喘及慢阻肺的發作。

艾灸取穴:風池、大椎、肺俞、印堂、中府、外關。

2

忌燥

秋季燥邪當令,而肺喜潤惡燥,故而應當滋補肺陰。在飲食上,要少食辣椒、生薑、蔥、蒜等辛辣之物,多吃銀耳、百合、大棗、蕃薯、山藥、蘿蔔、白菜、豆芽、豆漿、蜂蜜等。

艾灸取穴:大椎、肺俞、腎俞。

3

忌悲

秋氣入肺,肺志在悲。霜降已是晚秋,天地氣機肅殺,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萬木凋零,人容易淒涼傷感,出現悲秋。

調暢精神,最好的方式是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睡得好,則陽氣能歸根,精氣旺,自然邪不傷正。

也可以在晴好的氣象,約上三五好友去戶外散步,或爬山,登高望遠,有助於保持樂觀情緒,使神志安寧而不悲,防止情緒消極低落。

平時亦要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

艾灸取穴:大椎穴、脾俞穴、命門穴。

三、「三護」之:護腿

人體關節部位最怕受涼,霜降時節,漸入冬寒,腰腿痛等疾病高發。一些愛美的女性喜歡穿露腳踝的七分褲,或者穿一條緊身薄褲,配超短裙,然後外面罩一件長大衣。殊不知,正是這種看似時髦的穿戴方法,導致寒濕滲進關節,造成腿部血管痙攣,膝關節、踝關節周圍供血減少,關節就這樣出問題了。所以,到了霜降節氣,就不能再一味地「秋凍」了,一定要加強腿腳尤其是膝關節、踝關節的保暖。

一些喜歡早鍛煉的老年人也要注意,一旦受到寒冷刺激,就會陽氣失暢,氣血失和,導致「老寒腿」發作。所以,「老寒腿」們請注意:

1、不可運動過量,尤其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以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2、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

3、艾灸,疏風、祛寒、除濕,促進陽氣宣通,緩解疼痛發作。

主穴:

阿是穴(痛點)、大椎、陰陵泉、足三裡。一般來說,艾灸取穴以痛點為主。

配穴:

關節畏冷——配神闕、關元;

局部紅腫——配曲池、血海;

髖關節痛——配環跳、風市;

膝關節痛——配膝眼、陽陵泉、鶴頂;

踝關節痛——配絕骨、丘墟、崑崙。

此外,在艾灸之前,建議用艾葉煮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強艾灸效果。

四、「一防」之:防過敏

霜降期間,由於寒邪燥邪並存的緣故,皮膚的新陳代謝開始下降,汗腺分泌減少,使皮膚水分含量下降,導致角質層的保水能力下降。多數人都感覺皮膚乾燥,容易出現過敏、瘙癢等不適。也就是說,霜降時節皮膚過敏,乾燥是誘因。

《靈樞·五癃津液別》說「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就是說,津液由三焦通道輸布全身,以溫潤肌肉、充實皮膚。說白了,皮膚的水嫩必須依賴於津液的濡潤,若體內氣血津液匱乏或代謝失調,水分和養分就無法傳遞到肌膚組織,體表得不到潤濡,就會乾燥,繼而過敏。

可見,空氣乾燥只能算是皮膚乾燥、過敏的誘因,津液匱乏才是其源頭。故而,霜降時節防過敏,重在滋陰。

艾灸取穴:

肩井——肩井與湧泉上下呼應,形成一個循環系統,灸之可以讓經水在全身循環,潤澤肌膚;

肺俞——解表宣肺、肅降肺氣,改善皮膚乾燥;

豐隆——通調脾胃氣機,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皮膚得以潤澤;

復溜——肺氣之根在腎,復溜可以補腎益陰;

湧泉——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湧而出體表,腎主水,艾灸此穴可滋陰潛陽,讓皮膚水嫩。

當然,在艾灸滋陰的同時,還要多吃果蔬,少刺激皮膚,比如,不使用磨砂膏和去角質霜、使用溫和的洗面乳、使用不含酒精的化妝水、使用滋潤但不油膩的面霜等。

自古以來,就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說法。若能藉助艾灸,做好文中的「三護一防」,不僅能對疾病「防患於未然」,還能為冬令進補築基鋪路。所以,請大家抓緊艾灸,利用好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以健康的身體迎接冬季的到來。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