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海鮮前服抗過敏葯並非 「法寶」

點擊上方藍字 記得關注我們哦!

您身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家庭醫學》

快餐閱讀時代 養生江湖風起雲湧

《家庭醫學》——經得起沉澱的醫學科普雜誌

王先生非常喜歡吃海鮮,但每次吃了後都會發生過敏現象,全身起疙瘩並伴有瘙癢,這使他感到很苦惱。後來聽人說,預先吃抗過敏葯能防止海鮮過敏,就像預先吃防暈車藥能夠防止暈車那樣。一次,朋友邀王先生到沿海某漁港吃海鮮,他感到盛情難卻,因此出發前服用較大量的抗過敏葯,到飯店後大吃了一頓海鮮,以飽口福。沒想到,預先服用抗過敏葯照樣產生過敏,而大吃海鮮使王先生過敏癥狀加重,不但皮膚瘙癢,而且出現頭痛、心跳、心慌、胸悶、呼吸急迫等癥狀。情急之下朋友馬上把他送往醫院,經醫生緊急治療,王先生病情才好轉。醫生說,不能把抗過敏葯作為事先預防的「靈丹妙藥」,過敏體質者服抗過敏葯後大量吃海鮮仍有可能發生嚴重後果,個別的甚至會導致死亡。

海鮮中含有過量組織胺,會造成人體不適,少數人因天生缺少分解組織胺的酵素,吃了現撈的新鮮魚或海鮮,就會引起過敏。市場上的抗過敏葯主要是通過抑製組胺釋放並發揮作用,統稱為抗組胺葯,常見的有第一代抗組胺葯撲爾敏、苯海拉明等,第二代抗組胺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第三代抗組胺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左西替利嗪等。

第一代抗組胺葯撲爾敏、苯海拉明等作用時間較短,即使事先服用,也不一定能夠起到應有的抗過敏作用。至於其他一些長效抗組胺葯,雖說在吃海鮮前服用能夠減輕過敏癥狀,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身體發生過敏,原因除了組胺外,還有激肽、攝護腺素等,所以盲目用抗組胺葯抗過敏並不能解決問題。在抗過敏葯中,除了抗組胺葯,還有變態反應介質阻釋劑、激素類葯、調節免疫類等,各類抗過敏葯都有不同的作用,應對症下藥。

另外,抗過敏藥物都有毒性作用,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這些毒性作用發生「積累」,對人體危害較大。因此,防止海鮮過敏最好的辦法還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貪吃而冒風險。因為機體過敏的危險性是不可預測的,輕則引起皮膚瘙癢,重者甚至會遭「滅頂之災」。

文章有用 請贊一個

(家庭醫學 尊重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全國郵發代號: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網址:www.jtyxzz.com

★郵購地址:鄭州市經二路13號 家庭醫學刊社

★健康是福|關愛家人|關注家庭醫學|健康一手掌握

我們是您的家庭小衛士|歡迎致電我們!

0371-65968289/ 65954441

掃一掃 健康一手掌握

關注我們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