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同一種過敏葯不宜超過一個月

A

三代抗過敏葯

特點各有不同

一代抗組胺葯有撲爾敏、賽庚啶、苯海拉明、異丙嗪等。此類藥物是治療蕁麻疹和過敏性皮炎最常用的藥物之一,但其藥效的維持時間較短,一般僅4個小時。服用後會出現嗜睡、乏力、反應遲鈍等癥狀,用藥後應避免駕車、精密儀器操作、高空作業等。

二代抗組胺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阿斯咪唑、特非那定等。此類藥物屬於長效葯,一般每天只需要用1次,雖然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大為降低,但抗過敏效果略遜於第一代。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咪唑、特非那定有少見的嚴重心臟毒性,可引起心律失常。

三代抗組胺藥物有地氯雷他定、左旋西替利嗪等,副作用更輕,抗過敏作用更強,少數患者可能感到頭痛。藥物療效介於前兩代之間,服用1次可作用24小時。

B

服用同種葯不宜超過1個月

服藥需分清時間。選擇抗過敏葯時應注意,白天宜選用無鎮靜作用的,晚上睡前可用有鎮靜作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抗過敏葯均不易透過血腦屏障,一般無中樞神經系統抑製作用(不易睏倦),無膽鹼能作用(不易乾渴),作用持久(24小時),適合患者白天服用。

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葯不宜超過一個月,否則可能導致藥效下降,產生耐藥性。同時,藥物的毒副作用也會不斷累積。需要長期服用抗過敏葯者不能太專一,建議每個月顧問醫生後換一種葯。

長期聯合用藥患者,在病情穩定後不應立即停用所有藥物,而應遵醫囑先從一種藥物開始,逐漸停用,這樣可以減少疾病複發。關節痛、高熱、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患者應直接就醫,不要自行服藥。

需要提醒的是,服抗過敏葯後,癥狀未改善或加重時,不要輕易加大用量。抗過敏葯本身有一定致敏性,服藥後發生過敏反應的患者通常會出現皮膚瘙癢、皮疹、腹瀉、腹痛等反應。少數病人甚至會出現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情況。應顧問醫生後調整用藥方案。據人民網

來源:大連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