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滬倫通多層面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近期提速,富時羅素宣布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MSCI提出計劃將現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到20%,此外,滬倫通有望於年底開通。數據顯示,境外資金正加速湧入A股市場。

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將帶來哪些影響,如何理性看待外資“抄底A股”?中國經濟網“金融深一度”欄目邀請到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高級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和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進行解讀。

張玉龍觀點

中國資本市場納入國際資本市場主要經歷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滬港通和深港通的先後開通,第二步是採用CDR(中國存托憑證)的方式,迎接新經濟體回歸,第三步就是滬倫通的開通。

目前來看,第一步已經走的比較穩,第二步還在有序的推進過程中,而第三步滬倫通的進展,據報導滬市和倫敦市場已基本確定通過發行CDR的方式“登陸”對方市場的首支股票,這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劉哲觀點

滬倫通對資本市場主要從四個層面產生影響。

第一,從投資者層面看,擴大了投資標的,讓普通投資者有機會投資倫敦市場上市公司,同時也促進了個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需求。

第二,從上市公司層面看,有更多機會去境外市場進行融資,提高了公司跨境融資的便利程度。

第三,從交易層面看,更多國外資金進入A股市場,其投資性質、交易特點和風險偏好等方面的差異性,會對整個中國市場的投資理念和估值體系產生一定影響。

第四,從市場層面看,國內市場的波動將更大程度上受到國外經濟波動,包括市場波動和資金波動的影響。

張玉龍

現任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高級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博士,北京大學一等博士學業獎學金獲得者,2016年新財富上榜團隊核心成員。2013-2015年就職於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負責全球主權風險管理和海外頭寸控制,並代表工商銀行赴英國展開工作交流。2016年加入中信建投證券,全面負責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工作。擁有豐富的金融研究經歷,先後在《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學術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曾代表北京大學在中國金融學年會、中國金融學國際年會上發表演講。

劉哲

現任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博士。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專家成員,擔任中央電視財經頻道、第一財經、證券日報等財經評論員和特邀專家。對中國巨集觀經濟、供給側改革推進和產業轉型有緊密跟蹤和深入研究,主持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究》、《供給側改革與城市新舊動能轉換》等多項省市級課題,主筆撰寫了《醫療供給側改革的六大“處方”》、《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就業衝擊》、《去杠杆的影響和政策建議》、《金融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供給驅動新周期》等相關研究報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麗麗 邢宇

支持我們請點讚或使用評論功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