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罡:加快發展養老金市場,推動長期資本積累

圖片來源:攝圖網

10月20日,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聯合主辦的“SAIF金融E沙龍暨2018年第三季度巨集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滬召開,會議主題為“紀念改革開放40年—深化供給側改革 賦能中國新經濟”。

基於改革開放40周年的背景,會議上多位知名權威的專家學者就我國巨集觀經濟形勢以及實體經濟發展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

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執行董事蘇罡在主題演講中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龐大的財富總額必然會對金融機構的運行方式產生新的訴求。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亟需加快建立長期資本積累與投資機制,而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使資本在居民、金融機構、企業和政府等各個經濟部門之間能夠更加有效地流動。

養老金是長期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社會財富整體運行而言,隨著經濟發展,財富的積累必然會對資產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蘇罡看來,投資者更多地希望追求資產增值的最大化,而不是僅僅享受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保底收益。而資本的逐利性又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產生了一個明顯的風險錯配、期限錯配等跡象。因而,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國亟需加快建立長期資本積累與投資機制。

蘇罡表示,未來資本運行狀態必然發生轉變,而養老金是長期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養老金本質上是為受益人進行账戶管理。目前大部分養老金是通過信託的方式把收益歸集到受益人本身,這種管理方式與金融資產管理從負債管道向信託管道轉變是一致的。

第二,養老金管理的期限長達60至70年,在長期性的管理過程中,風險在短期和長期表現的形式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足夠長的投資期限其實能有效化解風險的錯配。

第三,所有的投資管理都會強調人才,客戶及資金的優質性決定了投資經理的業績。這些長期資產只有和優秀的投資經理相結合,才能為中國創造更好的財富積累增長的機制。

第四,養老金具有很大成分的普惠性。這種普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整個社會分配的不公,促進社會實現更加普惠化。

第五,養老金可以實現有效的代際平衡。這種代際平衡使得當代人能夠擁有更多的勇氣和積累完成當期消費,而不是為給下一代留下財富降低消費水準。從這一點來看,養老金在中國的資本流動過程中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加快建設養老金三支柱

蘇罡提到,從目前我國養老金發展狀況來看,養老金市場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儲備不充分、覆蓋不全面以及發展不平衡。

在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方面,蘇罡提到,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初具市場化的規模。從投資收益來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潛在的負債約束,部分合約有流動性的要求、甚至有保底的要求,背後的負債屬性導致其收益率水準無法和儲備基金相媲美。

在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方面,蘇罡表示,對比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是自願加入,而職業年金則是自動加入。從繳費比例來看,職業年金繳費比例是固定的,而企業年金有上限管控。從繳費基數及來源方面,職業年金明顯比企業年金具有長期可持續的優勢,而職業年金也為受益人的領取方式提供了購買養老保險產品等更加靈活的選擇方式。

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方面,蘇罡提到,中國個人養老金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18年9月,全國稅延養老保險承保人數超過3萬人,保費接近3500萬元,目前已有19家壽險公司獲準業務資格。

蘇罡指出,從制度層面而言,建設養老金三支柱需要做到落實相關檔案精神,制定統一產品標準,確保養老資金的安全穩健;同時通過頂層設計,打通三支柱對接轉換管道,實現三支柱養老金均衡發展。從機構層面而言,養老金公司需要積極發揮保險業優勢並與銀行業、證券業等多方展開積極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