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孟子的三類讀書法,學會受益

孟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長期學習和教學中,孟子對讀書形成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讀書法。這些讀書法按類別可分為總體原則、一般規律和方法技巧。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如何讀書成為很多人的困惑,孟子的讀書方法值得學習借鑒。

【01】

總 體 原 則

學以成人。讀書學習目的是什麽?這是孟子強調的首要問題。人生時間有限,書海無涯。在寶貴的時間裡,選擇讀哪些書,取捨標準在於讀書目的。孟子認為,讀書首先為了明白事理,提升個人修養。他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讀書學習就是要把人的善良之心找回來。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心,都可以成為一個賢人。而讀書學習則是讓人明事理,從一個自然人變成一個文明人,從一個低級欲望的人變成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專心致志。讀書要專心,只有專心,才能記得住、記得牢、記得準,否則即使書讀過了,很快也會忘記。孟子用一個故事來闡述這個道理。他說,弈秋是下棋聖手,如果他同時教兩個學生,一個學生一心只在學習上;另一個學生雖然也聽著,但心裡卻想著去射飛過的大雁。這樣,兩個人一起學下棋,想射大雁的人一定不如專心致志的人。

持之以恆。讀書學習貴在持之以恆,堅持再堅持,久久為功,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績。孟子用了兩個比喻來闡發這個道理。一個比喻講,去掘一口水井,即使挖得很深,但沒挖到泉水就中止了,那麽這個井仍然是一口廢井,發揮不了水井的功效。另一個比喻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一天,凍十天,也無法生長起來。

循序漸進。讀書學習應循序漸進,循序就是按照順序進行,漸進就是逐步前進。這就要求讀書要有耐心,按照讀書計劃穩步開展,不貪多,不貪快,每天都學習一點,一天兩天可能沒有區別,一年兩年肯定大不一樣。否則,貪多求快,囫圇吞棗,往往學無所成。孟子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宋人拔苗助長故事表明這個道理。

【02】

一 般 規 律

積極主動。孟子說:“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追求就有所得,松懈就會遺忘,所以追求有益於得到,而是否追求則取決於個人。因此,讀書應該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主動思考讀哪些書,主動探求讀書方法,制定讀書計劃,合理安排讀書時間,不停地進取。

深造自得。讀書要重視自我體悟。同樣的老師教導,學得好不好、精不精,關鍵在學習者的自悟能力。孟子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這就是說,君子采取正確方法進行學習深造,這是為了獲得自我體悟的知識,自我體悟得到的知識,才能夠掌握牢固,運用起來才能靈活自如。

博而後約。孟子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博學”,就是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博覽群書,不分古今中外,這樣才能克服自身知識局限,才能有大局意識、全盤眼光,才有能力去辨別書的優劣。“反說約也”,就是有針對性地讀書,讀比較重要的、比較關鍵的書,專攻一門或者兩門,這樣才能達到精深程度,才能避免陷於膚淺。博是約的基礎,約是博的深化,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重視環境。這裡的環境,主要指個人的交友環境。善於讀書的人,要多結交愛好讀書的朋友,多結交志趣高尚的朋友,這樣才能相互切磋、答疑問難,才能避免“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孟子講了齊人學楚語的故事表明這個道理。他說,一個楚人想學齊語,如果他住在楚國,請一個齊國師傅教他,周圍卻都是楚國人,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學會齊語也非常難。但是帶他到齊國住上幾年,周圍都是齊國人,即使天天鞭打他,也難以阻止他學會齊語。

【03】

方 法 技 巧

學思結合。在讀書過程中要注重思考,將學與思相結合。孟子講:“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心的功能在思考,思考就會有所得,不思就得不到。思考是學習的基礎,讀書過程中要隨讀隨思,不讀也思,無處不思。特別要注重將書本知識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思考,用知識理解現實,用現實檢驗知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獨立思考。讀書過程中要堅持獨立思考,注意鑒別,敢於懷疑,防止把書本知識當成教條。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相信書,還不如不看書。因此,讀書要對書中知識加以分析,有選擇性地接受。如果一味盲從,就會導致思想固化,反而不利於個人成長。

以意逆志。要正確理解書中意思,不應隻停留在文字表面,更重要的是用自己切身體會把握作者的精神實質。孟子說:“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這就是說,我們理解作品的時候,不要拘泥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因為詞句而誤解作者意思,而是應該結合生活體會,去仔細揣摩作者真意。

知人論世。讀書不僅要“以意逆志”,還要“知人論世”,這樣才能真正讀懂作品。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要了解作品,就要了解作者為人,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和面臨的問題。這是因為,作品與作者所處時代、生平活動緊密相關。這就要求我們讀書時,要注重了解作者生平、時代、社會環境,了解作品創作的時間、背景、意圖等。

孟子的讀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學人,至今仍有重要價值,需要我們深刻領會、積極踐行。

◎本文原載於《學習時報》(作者孫慶峰),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