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通過這5點,就能看出一個中醫的診療水準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唐代醫家孫思邈指出:「未診先問,最為有準。」中醫師不僅要問病症,還要根據辨證用藥所需來問。比如對過敏性鼻炎患者,一定要問其出汗情況,因出汗的多少和部位常決定治療用藥。又如,通過問患者上樓時的難易度來判定其是否有「身重」(濕邪指征)的癥狀。不精通中醫者往往很難問到關鍵之處。問診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醫師的診療水準。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癥狀的問診方法。

河南省中醫院李鯉教授在診病 東方圖

1

問發熱

對以發熱為主要癥狀的患者,一定要問其有無惡寒、惡風感,以及肌肉關節是否酸痛、出汗與否等情況。如果一位病人出現發熱,惡寒甚,無汗,周身肌肉關節酸痛,面色暗而無光澤,精神差,手足不溫,那麼不論體溫多高,就是高達39℃、40℃,在中醫看來都是風寒之邪鬱於體表,在治療時就要用發散風寒的溫性藥物,如麻黃、桂枝等。輕者可以用生薑紅棗湯或刮痧療法(刮頸部、背部、胸前等處,能鼓舞經絡之陽氣,達到散風寒之目的,對感寒引起的發熱有很好的退熱作用)。

若發熱(體溫通常不甚高,38℃左右)惡寒,出汗(穿少了冷,穿多了出汗),面色白,鼻塞,流清涕者,為感受風邪、營衛不和的感冒,多見於體虛者。對於這種感冒,中醫有一個使用了近兩千年的名方——桂枝湯,藥用: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生薑3片、紅棗3枚。辨證準確常一劑熱退。

還有先惡寒後發熱,繼則汗出熱退的發熱症,稱為「寒熱往來」,中醫認為是邪在半表半裡,稱為「少陽證」。中成藥小柴胡顆粒就是治療這種發熱的有效方劑。當然,病較重者,還是要請中醫師開處方,用湯劑,以免葯對量少難達良效。

此外,還有高熱不惡寒、汗大出、口渴、欲飲冷的發熱;有發熱如潮水起伏一樣定時而作或定時升高的潮熱;有午後或入夜即發熱、晨起熱退的發熱等,病性均不同,治療也各異。

2

問疼痛

引起疼痛的原因很多,概括有兩點:一是由於氣血的運行不通所致,中醫有「不通則痛」之說,屬於實證;二是因臟腑經脈失去濡養所致,屬於虛證。實性的疼痛大多程度較重,不能按壓;虛性的疼痛大多程度輕,按壓後舒服。疼痛原因不同,治法也不同。

脹痛:疼痛時伴有脹氣感,提示氣機鬱滯。如胃脘脹痛,手足冷,汗少者,可用中成藥氣滯胃痛顆粒。

刺痛:針刺樣疼痛,多為瘀血引起。如婦人經期小腹刺痛,經血色暗有塊,可用桂枝茯苓丸或少腹逐瘀顆粒。

絞痛:痛如刀割,程度較重,常由受寒、瘀血、結石、蛔蟲等有形邪實閉阻氣機所致。如因大量進食冷飲引起的腹部絞痛,可以用「十滴水」一支,兌入開水200毫升,趁熱喝下。

灼痛:燒灼樣疼痛,多因火熱之邪所致。若胃中灼熱感明顯,可服三九胃泰顆粒,或用蒲公英30~50克,水煎服。

冷痛:疼痛時伴有寒冷感,多因寒邪阻絡,或陽虛內寒所致。如胃冷痛,可以用雞蛋大小的生薑一塊、中等大小的紅棗5枚,水煎服。

隱痛:指一種隱隱約約、綿綿不休、不甚劇烈、可以忍耐的一種疼痛。多屬虛證,因氣血不足、陽虛內寒等所致。可以用生薑紅棗紅糖湯:雞蛋大小的生薑半塊、中等大小的紅棗10枚、紅糖適量,水煎服。

重痛:伴有沉重感的疼痛,多因濕邪困遏氣機所致。如身體疼痛沉重,浮腫,汗多,乏力,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古方防己黃芪湯:防己10克、生黃芪20克、生白朮10克、炙甘草5克、生薑5片、大棗2枚。

掣痛:伴有抽掣或牽引感的疼痛,多因肝陰(血)不足、筋脈失養所致。如長期伏案工作,肩頸部位牽引掣痛,可服逍遙丸。另外,疼痛的部位、發作時間等,對判斷病位、病性也很重要。

3

問飲食

一般來說,無論何病,凡是食慾過於旺盛,食後不久即有飢餓感者,大多為胃火熾盛,食物腐熟過快所致,稱為「消谷善飢」,要用清胃火的藥物治療。食慾減退或不欲飲食,多因胃陽不足、脾胃氣虛或濕困脾胃,使脾胃運化功能減弱所致。若易飢多食,但形體消瘦,大便溏瀉者,中醫稱「胃強脾弱」,即胃的功能正常,但脾的運化功能不健所致。可以經常煮食健脾助運化的食物,如蓮子肉、山藥、芋頭等。

4

問味覺

通過詢問患者的味覺,也可以了解病性。口味正常,中醫稱「口中和」。異常的口味主要有: 口中淡而無味,多為脾胃氣虛的表現;口甜,多因濕困脾胃;口黏,多因痰飲阻肺或食積胃脘所致;口苦,多因肝膽濕熱、膽汁上蒸所致;口酸,多見於肝胃蘊熱或食積內停;口鹹,多因受寒所致;口澀,煩躁所致。

口乾口渴,通常為人體缺少水液或津液不能正常輸布的反應。若發熱病人口不乾,表示津液未傷或輸布正常,多見於感受寒邪或陽虛內寒證。口渴欲飲,並喜冷飲者,多為內熱或熱盛津傷,可以用清熱生津的食品,如西瓜、梨汁、藕汁、荸薺汁、橙汁等。渴而喜熱飲,且不多飲,為濕阻氣滯,津不上承。若口渴欲飲,但飲入即吐、小便不利者,為水飲內停、津不上承的徵象。這兩種口渴均不宜用以上食品。反而要用化濕、理氣甚至是利尿葯才能止渴。

5

問大小便

大便異常主要有便秘與泄瀉兩種。

若是大便乾燥如粒,排出困難,數日一行者,多為腸中津虧血少,可用蜂蜜、香蕉、芝麻等潤腸之品;如伴形瘦、腰酸者,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嚴重者可用生地30~60克、白芍30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

大便不乾或質稀,但解而不暢,量極少者,多為氣滯濕阻的便秘,可多食洋蔥、蘿蔔等有通氣作用的食品。

大便時乾時溏,或前乾後溏,多為肝鬱脾虛、肝脾不和證。可用中成藥「逍遙丸」。

大便質稀不成形,或夾雜不消化食物,或水瀉,每日五六次,甚則難以計次者,可用焦山楂15克、石榴皮20克,水煎服,有止瀉作用。適用於瀉而暢、次數多、大便臭、瀉時急迫甚至來不及如廁者,不適用於瀉而不暢者。

小便的異常主要有小便不利或過利兩類。

小便不暢,排尿無力,多屬腎氣虧虛。小便不暢,次數增多,排尿有灼痛感,多為濕熱下注之證,輕者可水煎車前草(乾品用30克,鮮品更佳,用60~200克),代茶飲。小便量少,次數減少,多由於津液量的不足,如熱盛傷津,或出汗、嘔吐、泄瀉太過,津液耗傷等。若尿少而有水腫,則是因肺脾腎三臟病變,致氣化不利、水濕內停所致,可水煎服玉米須、冬瓜、黃豆等。

老年人若小便量多色清,或尿後餘瀝不盡,或夜尿增多,甚或尿失禁者,多屬陽氣不足,下焦虛寒,腎氣不固,膀胱失約所致,可用中成藥桂附腎氣丸,或每晚食用炒熟的白果7~10粒。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這麼好的知識,也發給自己關心的人看看,會增進彼此的感情~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版權聲明:來源:欣德醫話、河南中醫,由天下養生網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提示:對話框輸入「關鍵字」可實時檢索查詢對應問題,如遇系統檢索回復不匹配/不準確,請別急!稍後將有專業人員人工為您答疑解惑。

覺得本文有用,點個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