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白居易自稱為「別茶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

別茶人,是白居易對自己的別稱,意指鑒別茶葉的人,源自《謝六郎中寄新蜀茶》一詩中提到的,詩中說:「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茶十片火前春;湯添杓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麴塵;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詩中說到他因病未能赴朋友約,不過朋友特有心地給他寄了茶葉過來,題目是蜀茶,所以應該是蒙山茶,畢竟白居易對蒙山茶有著特殊的喜愛。

茶葉寄過來後白居易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煮茶。這番舉動的確很合白居易的作風。煮茶時,水泡逐漸從蟹眼變成魚眼,再等一會及至連珠沸,加入茶葉開始煮,用湯杓攪動幾下,看著上下翻舞的茶葉真開心,寫首詩回贈朋友,為什麼茶要寄給我?這裡小自戀一下:當然是因為我是個懂茶之人咯。

白居易不僅是唐朝極負盛名的大詩人,也是一個很有品位的茶客。他酷愛茶事,即使在今天,白居易也是一位品茶高手。他老人家一生寫了二千多首詩,提及茶事的有六十三首之多,應居唐朝詩人之冠。所以,白居易自稱是一個「別茶人」還是實事求是的。從他的茶詩中不難窺視出唐代茶道的精神和文化氛圍,從側面反映了茶文化在晚唐的興盛發達。

白居易終生、終日與茶相伴,早飲茶、午飲茶、夜飲茶、酒後索茶,有時睡下還要索茶。他曾在江西省的盧山架岩結屋、開地種茶。不斷的實踐,使他既會製茶,又能識別茶葉的質量好壞。他在詩中創造了「別茶人」和「愛茶人」的詞語,他將茶大量移入詩壇,使茶酒在詩壇中並駕齊驅。

白居易為何好茶一直是一個謎。有人說,因朝廷曾下禁酒令,長安酒貴;有人說,因中唐後貢茶興起,品茶乃時尚。白居易對茶的深厚感情或多或少與這些因素相關,但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從茶中不僅體會到了物理功效,還享受到了精神滿足。

第一,白居易是以茶激發文思。

盧仝曾說:「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這是浪漫主義的誇張。而在白居易,「起嘗一碗茗,行讀一行書」;「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或飲茶一盞,或吟詩一章」,這些是說茶助文思,茶助詩興,以茶醒腦的。反過來,吟著詩,飲茶也更有味道。

第二,白居易是以茶加強修養。

白居易生逢亂世,但並不是一味的苦悶和呻吟,而能既有憂憤,又有理智,這一點飲酒是不能解決的,飲茶卻能有助於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白居易的茶詩一是與閑適相伴,二是與傷感為侶。白居易常以茶宣洩沉鬱,茶是清醒頭腦,自我修養,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

他在《何處堪避暑》中寫道:「遊罷睡一覺,覺來茶一甌」,「從心到百骸,無一不自由」,「雖被世間笑,終無身外憂」。以茶陶冶性情,於憂憤苦惱中尋求自撥之道,這是他愛茶的又一用意。所以,白居易不僅飲茶,而且親自開闢茶園,親自種茶。他在《草黨紀》中就記載,草堂邊有「飛泉植茗」。在《香爐峰下新置草堂》也記載:「葯圃茶園是產業,野鹿林鶴是交遊」。飲茶、植茶是為回歸自然情趣。

第三,白居易是為以茶交友。

唐代名茶尚不易得,官員、文士常相互以茶為贈品或邀友人飲茶,表示友誼。從他的詩中可看出,白居易的茶友很多。白居易與元稹是好友,詩亦齊名,詩史並稱「元白」。一次白居易與元稹久別重逢,品茗敘舊,白居易為此興懷題詩壁上「吟詩霜毛句,閑烹雪茶水。城中展眉處,只有在元家。」他們用雪水烹茶,戲言「雪水茶」,這是元白唱和的傑作。

白居易與李紳交誼甚深,他在自己的草堂中「趁暖泥茶灶」,還說:「應須置兩榻,一榻待公垂」。公垂即指李紳,看來偶然喝一杯還不過癮,二人要對榻而居,長飲幾日。白居易還常赴文人茶宴,如湖州茶山境會亭茶宴,是慶祝貢焙完成的官方茶宴,又如,太湖舟中茶宴,則是文人湖中雅會。從白詩看出,中唐以後,文人以茶敘友情已是尋常之舉。

第四:白居易辟園種茶

為了更好地了解茶,煎好茶,品好茶,白居易親手開闢茶園,親自種茶、採茶、製茶,這在古代文人茶客裡實為罕見,白居易可以說是茶人的身體力行者,開文人種茶之先河。

一次白居易遊覽廬山,來到香爐峰下,只見雲水泉石、美景勝境,不忍離去,便在此修築草堂閑居,於香爐峰遺愛寺旁開闢園圃,種茶植葯,並寫下詩篇《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於石上》和《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架岩結茅宇,斫壑開茶園。」詩人引來】清流飛瀑,澆灌茶園,聽飛瀑,賞白蓮,飲茶彈琴,仰天長歌,感受生活的閑適,心滿意足。

白居易在給元稹的信中說過這段茶生涯,表示不願離開此地,更是道出了他在種茶飲茶中求得怡然自得的心態,「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何獨在長安」。在白居易看來,廬山才是遠離世俗的好地方。

第五:白居易無時無刻,茶不離身

白居易一天所飲茶,不是一甌,也不是他自稱的盡日一餐兩碗茶,更無所要到明朝。而是「茶不離身」,無時無刻不飲茶。

晨起時,「簷前新葉覆殘花,席上餘杯對早茶」。

午覺後,「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午茶能消睡,卵酒善銷愁。」

日西停著拐杖散步,「或飲茶一盞」。

醉酒後以茶解之,「夜飲歸常晚,朝眠起更遲。舉頭中酒後,引手索茶時。」

就連出去遊玩也不忘攜帶茶器,隨時煎飲。與友泛舟時,「船後有小灶,安桐甑而炊,卯角仆烹魚煮茗。」(卯角仆指未成年的奴僕)遊山玩水偶遇盛景,便駐足觀賞,「泉憩茶數甌」。

第六,白居易以茶溝通儒、道、釋,從中尋求哲理

白居易晚年好與釋道交往,自稱「香山居士」。居士是不出家的佛門信徒,白居易還曾受稱為「八關齋」的戒律儀式。茶在我國歷史上,是溝通儒道佛各家的媒介。

白居易用茶詩把茶文化傳入尋常百姓家,是吟詩品茶相結合的偉大實踐家。從喜茶、識茶、品茶、悟茶,以茶激文,解酒、待客、悟道,到置茶園、種茗樹、采茗茶、焙製茶、煎茶湯、洗茶甌等,無不躬親熱情為之,以「愛茶人」、「別茶人」自詡。他是當之無愧的唐代茶人。(來源:啊Q茶事)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