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還找IMF評理,然而…

每經編輯:孫志成

8月5日,離岸(CNH)、在岸人民幣(CNY)對美元匯率雙雙破7,當晚美股大跌,創下了今年以來最大的日內跌幅,市值蒸發超過7000億美元(近人民幣5兆元)。

但美方竟認為這是中國動用“匯率武器”的結果,在人民幣匯率“破7”後,美國總統川普連發4條推特,指責中國在“操縱匯率”。隨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發聲明稱,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這是25年來,美國首次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但是才過了一周,美國就被人打臉了,打臉的還是由美國及歐盟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IMF:中國沒有大規模乾預人民幣匯率

據人民日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8月9日發布中國年度第四條款磋商報告,重申2018年中國經常账戶順差下降,人民幣匯率水準與經濟基本面基本相符。這個結論告訴人們:中國不是“匯率操縱國”,美國一些人試圖編造的故事沒人信,對中國的無端指責只不過是一場鬧劇。

報告指出,人民幣雖然對美元貶值,但相對於一攬子貨幣大體穩定,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自去年第四條磋商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貶值約2.5%,中國人民銀行幾乎沒有對人民幣匯率進行乾預。中國約有3.2兆美元的外匯儲備,仍然足以繼續向浮動匯率轉型。

報告所作結論有充分的數據和事實依據。2018年中國經常账戶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下降約1個百分點至0.4%,預計2019年該比例將保持在0.5%。據新華網,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詹姆士·丹尼爾8月9日在面向媒體的電話會議上表示,2018年人民幣匯率水準與經濟基本面基本相符,並不存在明顯高估或低估。他指出,近年來中國經常账戶順差持續下降,IMF支持中國增強人民幣匯率靈活性,繼續推動中國經濟轉型、擴大開放和推動結構性改革。

IMF還透露,美國財政部近日正同IMF就包括中國在內的一系列問題進行磋商。

報告認為,中國經濟正面臨外部阻力和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中國政府所采取的刺激政策將部分抵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負面衝擊。

IMF還肯定了中國在關鍵領域改革取得的進展。加強金融監管和控制地方政府支出都降低了債務積累,有助於抑製金融風險。此外,中方下調關稅、新的《外商投資法》和修訂版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是金融改革的亮點。不過該機構依舊呼籲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加速國企改革,通過結構性財政改革提振中期增長。

事實上,相比起人民幣,另有一些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匯率貶得更厲害。

據統計,自2017年末以來,美元走強,促使其他貨幣貶值。而美國與一些國家之間發生的貿易摩擦,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其他貨幣貶值的步伐。

自2017年末,在對美貿易順差排名靠前的國家中,印度、英國、韓國、巴西等國貨幣對美元的貶值幅度,均達到兩位數。而截至8月6日,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約8%。但美國並未將這些國家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

多位海外專家學者批評美方做法

依據2015年美國《貿易簡化及貿易強化法案》,當一個國家同時滿足這三項標準時,美國會將其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一是某個國家對美貿易盈余超過200億美元;二是該國經常性項目盈余佔GDP的比例超過3%;三是該國通過買入外匯促使本國貨幣貶值的買入量超過其GDP的2%。當前,人民幣隻符合第一條標準。

美方的做法不僅在中國招致反對,即便在美國內部和國際經濟學界,反對的人也為數不少。

據人民日報報導,美國財政部前部長薩默斯表示,美國財政部將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標簽“很有問題”。他說,美國其實是在乾預外匯市場,以推動人民幣升值。事實上,中國一直在阻止人民幣匯率下跌,而不是壓低匯率。

美國財政部前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美國分會主席馬克·索貝爾表示,美國的做法太莽撞、太荒唐。中國的經常账戶盈余接近平衡,多年來一直沒有乾預匯率。實際上,去年中國一直在防止人民幣貶值,讓人民幣匯率高於市場價格,通過擠壓空頭頭寸並收緊資本管制來支撐人民幣,以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澳大利亞羅伊研究所國際經濟項目主任羅蘭·拉賈認為,美國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給國際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衝擊。事實上,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即便以美國財政部的標準來衡量,中國也不符合“匯率操縱國”標準。

拉賈認為,美國政府的如意算盤是,通過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為其不斷升級的貿易戰和其他形式經貿衝突提供政治掩護,並以此使中國“困在”不斷升級的經貿衝突中。

拉賈還不無諷刺地談道,如今這位美國總統的政治奇思妙想,將試圖左右世界儲備貨幣的價值。全球貿易和跨境融資大多以儲備貨幣為基礎,在不確定時期會紛紛湧入儲備貨幣。其結果是,投資者將對美國長期經常账戶赤字的可持續性產生質疑。難道這就是美國想要的結果?

“即使是人民幣的象徵性貶值就能使美國股市暴跌。”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日前在美國《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認為美國一些人“高估了自己對中國造成損害的能力,同時低估了中國反過來(對美國)可能造成的損害”,認為中方迄今所作回應是“相當溫和、有分寸的”,更像是給美國一些人教授經濟學。

對此,人民日報評論稱:

經濟規律在那裡,無論你懂不懂,它都在那裡,都在發揮作用。國際有識之士一再指出,國際貿易建立在互利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你輸我贏的基礎上,美國一些人采取的保護主義政策是“現代開放的貿易體系面臨的最大威脅”。

歸根結底,需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著眼可持續發展、尋求貿易平衡,走正路、行大道。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網、人民日報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