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奧斯卡欠這個宋朝皇帝一個小金人

撰文 |徐鵬霖

編輯 | 李 莎

“不正經本紀”欄目,以中國歷代王朝皇帝們的軼事、宮鬥八卦,來與君品評歷史或高光,或詭譎,或荒誕,亦或令人扼腕的片刻。

序章

公元1004年9月,澶淵(今河南濮陽)城中,宋真宗趙恆正處於極度恐懼之中。

幾個月前,遼國軍隊大舉南侵,北宋軍隊節節敗退,遼軍直逼北宋都城開封。從來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宋真宗被嚇傻了,他繼承了祖上的“恐遼症”,第一反應就是溜之大吉。如果遂了他願,南宋的政權可能早就開啟了。

但大臣們不同意,尤其是主戰的宰相寇準。寇準不但不同意跑,還建議皇帝親自上陣,禦駕親征。

當時,北宋和遼國已經進行了25年的戰爭,由於宋太宗兩次企圖從遼國手下收復幽州失敗後,宋朝就開始產生一種畏懼遼國的心理,喪失了對遼國繼續用兵的勇氣,開始由攻勢轉為守勢。此時,雖然遼軍有20萬之眾,但畢竟是勞師遠征,北宋依托黃河以及澶淵城迅速調集備份力量完全可以抵擋遼國的進攻,寇準等主戰派大臣認為,皇帝完全沒有必要逃跑,禦駕親征能夠鼓舞士氣,絕對能夠打勝這場仗。

在北宋,君臣之間的關係顯得很特殊。自打開國皇帝趙匡胤起,其歷代君主都立碑起誓善待文人,北宋甚至有不殺諫臣的不成文規定。像宋仁宗年間,包拯曾將宋仁宗罵得面紅耳赤。宋仁宗一看大事不成,一甩袖子就要走,豈料包拯不依不饒,一把拽住宋仁宗的袖子不讓走,還把唾沫噴到了仁宗的臉上。就這樣,仁宗也得忍著。

因此,宋真宗縱然一萬個不願意,卻也不得不最終聽從大臣的多數意見,告別了自己熟悉的宮苑,來到澶淵前線督陣。

一到前線,宋真宗又慫了,躲在州衙裡不敢出來,整天擔心自己的生死問題。有一天,宰相寇準請求他上城轉悠一圈,讓老百姓和士兵看看皇帝來了,鼓舞一下士氣。真宗卻說:“萬一大遼軍隊突然放箭,我可怎麽辦?”宰相寇準沒和皇帝發火,而是為宋真宗準備好了盔甲,並命令武士寸步不離保護皇帝,這才說服了他。宋真宗來到城牆上轉了一圈,士氣大振。

此時遼國兵力並沒那麽強大了,加之主帥被宋軍殺死,眼看如此,便提出了議和。寇準當時還提議,索性一鼓作氣收復幽雲十六州,以慰太祖太宗在天之靈。這次無論怎麽說,趙恆都不會答應了。他已經被戰爭嚇壞了,當即答應和談。

經過一系列討價還價,宋真宗草草簽訂了每年北宋向遼國輸銀10萬兩、絹20萬匹的“澶淵之盟”,此前宋軍從遼國搶回來的部分幽雲十六州的土地,這次也變成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雖然被嚇個半死,但趙恆的禦駕親征確實打贏了這場仗。他以為,自己冒著生命危險打了勝仗,簽訂完“澶淵之盟”,帶來了宋遼之間的和平,應該受到百官和群臣的讚賞。但沒想到,更糟心的事兒還在後面……

賄賂宰相

這一年,趙恆36歲了,在位已經6年多。其實,他是一位頗有些文采的皇帝,有些詩句的流行程度,不比李杜差,比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上任之後,他還整飭官吏、獎勵廉潔、推動瀆職監察,還減免賦稅,休息養農,鼓勵貿易。如果持續這樣下去,國泰民安自然不說,趙恆也會成為後世稱頌的一代明君。

不過,澶淵之盟成了他心裡的一根刺。

朝廷中,以宰相寇準為核心的主戰派居多,他們覺得雖然打贏了這場仗,但仍然納貢的“澶淵之盟”是大宋的一件冤罪殺機。這令自認為拚了命才換得勝利的趙恆很不爽。

當時的參政知事(副宰相)、寇準的政敵王欽若還借機煽風點火。他向宋真宗進言,《春秋》上說,城下結盟,已經是個冤罪殺機了。但寇準讓你禦駕親征,仍然沒逃過城下結盟的命運,這就更加冤罪殺機了。

宋真宗早先就對寇準有所不滿,被王欽若這麽一說,更是對寇準有了嫌隙。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的時候,宋真宗借機就將寇準罷相為刑部尚書,任用王旦為宰相。

“澶淵之盟”的事,仍然壓在宋真宗的心裡。善於察言觀色的王欽若給他想了個主意:繼續出兵,收復幽、薊兩州,以雪冤罪殺機。這事兒太難,況且宋真宗也不願意再打仗。王欽若又提出第二個主意:“皇上您不願打仗,那雪恥只有封禪了。”

2012年10月20日,山東泰安,岱廟,俗稱“東嶽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宋真宗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貺殿等,更見規模。(東方IC 圖)

一聽說封禪,宋真宗的虛榮心被完全激發了出來。要知道,中國古代帝王但凡功績顯著者,都夢寐以求前往泰山封禪。這不僅是簡單的彰顯自己功跡,更是重申皇帝的權力來自上天,增強自己威信的機會。在古代封禪,是一件極為隆重的事情,這種祭祀活動並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資格舉辦的。司馬遷曾在他的《史記·封禪書》中給出了帝王封禪所必需的條件,歸納起來就是: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天下太平、政績卓著,當然還要有天現祥瑞。

以上內容節選自Vista看天下APP《號外》第12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