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內傷脾胃百病生,脾胃不好「身體會出現5個癥狀」,就需及時調理


關於脾胃問題,人體最重要的食物消化和營養吸收器官就是我們的脾胃。 明代著名醫學家張景嶽也提出「養生要以脾胃為先」的觀點, 兩者均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人出生後其生命活動的維持和氣血津液的化生,都有賴於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故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卻極為親密。中醫認為,講脾不離胃,講胃不離脾,脾胃是整體概念,包括整個消化系統。 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癥狀。

脾胃之所以被稱為「後天之本」,主要因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有賴於脾胃輸送的營養物質,是生命健康的軸心力量。脾胃健運,能讓身體氣血充足,保證各個器官有條不紊地工作。 脾胃好能長壽。 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但壓力大、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喝酒、暴飲暴食、愛吃冰冷、吃醃製食物、久坐少動、焦慮緊張……種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負。

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中醫認為,脾胃不好時會出現徵兆,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癥狀去診斷自己脾胃好壞。

1、黑眼圈:脾胃血氣渾濁

胃經是氣血充沛的一條經絡,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經的起始點,比較容易沉澱濁物,所以熬夜的人常會有黑眼圈,這正是血氣渾濁的體現。

中醫方法:儘可能緩解壓力,保證充足的睡眠,不宜熬夜,少看刺激的電影、電視;調節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如蛋類、魚類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嘴唇無光澤:脾氣虧虛

如果一個人脾氣健運,則口唇紅潤有光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氣虧虛,則口唇淡白無光澤,甚至萎黃,而且常脫皮。中醫方法:脾氣虧虛者可以把午飯時間提前到11時,因為此時脾氣最旺,消化食物、吸收營養能力最強。而脾臟最弱的時間是19~23時,可於晚飯1小時後吃1個水果,以幫助健脾。

3、便秘:因胃熱腹瀉多虛寒


胃熱者,食物殘渣下行緩慢,水分易流失,到大腸時已變得很乾,從而導致便秘,而與此相對的,大便常不成形,很稀,多半為脾胃虛寒所致。

中醫方法:便秘者可嘗試推腹法,即一隻手放在左側肺部下緣,另一隻手壓在上面,用力均勻地按摩,此法可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食物殘渣的下行。而腹瀉者可溫灸中脘穴(臍上4寸處)、足三裡穴(掌心按住膝蓋,中指末端向外一橫指處)、關元穴(臍下3寸處)等穴位,同時每天飲用1杯生薑大棗紅糖水來改善癥狀。

4、鼻翼發紅:脾胃有熱

如果一個人鼻翼發紅,常說明脾胃有熱。

中醫方法:脾胃有熱者可按摩足三裡穴,每次5分鐘,每天2~3次,同時配合按摩胃經的內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縫之間)效果更佳。

5、肌肉鬆弛:脾胃虛弱


如果一個人肌肉鬆弛、沒有彈性,或肌肉少而肥肉多,多因脾胃虛弱所致。

中醫方法:脾胃虛弱者可經常運動腳趾和按摩小腿。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5個脾胃出現問題時的癥狀以及形成的原因,解決的方法。快來看看你是否有上述的癥狀呢?有的話趕緊調理調理,身體健康才是王當。

脾胃虛弱的食療方法:

1、橘紅糕:鮮橘皮10克,打碎成細粒後用糖浸漬,再和入麵粉製成糕點。適用於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2、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將砂仁、三七研為細末,拌勻即成。適用於胃脹痛、嘔吐納呆。

3、山藥飯: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凈切碎,蓮肉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4、紅棗益脾糕:紅棗30克、白朮10克,乾薑1克,雞內金10克。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麵粉500克及適量的糖製成糕,適用於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以上就是脾胃虛弱的一些食療方法,可以按照以上方法進行改善,不過在改善脾胃虛弱的時候,需要長時間進行,所以對以上的食療選擇的時候,也是不能間斷,否則對脾胃虛弱的調理效果不大。

更多胃部調養知識可以微信(weichang155)顧問郭老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