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常用治腎藥物的風險,服用時須注意

患腎病後,免不了要服用各種藥物,用藥就會有風險。

比如藥物性腎損害,是急性腎衰最大的原因,佔比達到20%,並且逐年上升。在兒童中,藥物造成的腎衰竭發生率更高,近10年來上升了38倍,居兒童急性腎衰第1位。

在腎病患者要服用的藥物中,有三類是最常用的:降尿蛋白的藥物、降壓藥,和糾正貧血的藥物。

服用下列藥物時,要格外注意:

一、降尿蛋白的藥物

1.環孢素

腎毒性明顯的頭號降蛋白藥物非環孢素莫屬。當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超過1克或是達到大量蛋白尿(3.5克)時,往往會用到激素和環孢素。

用環孢素一定要看好劑量,安全劑量是5mg/kg以下,環孢素劑量越大,腎毒性越明顯。

2.環磷醯胺

該葯對膀胱、尿道刺激較大,使用前應多飲水;

應定期複查血常規、肝功能,出現皮膚變黃、出血時應立刻就診,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環磷醯胺可以殺掉一些凝血的細胞,如果發生外傷出血,可能不容易止血,需要避免容易發生外傷的劇烈運動。


二、降壓藥

先說利尿劑這一類降壓藥

1.噻嗪類

典型代表是氫氯噻嗪。副作用是低鉀、低鈉、低血壓。腎衰竭、肌酐超過443時不推薦使用,往往達不到效果。

2.袢利尿劑

典型代表是呋塞米,還有拉托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作用很強。副作用也是低鉀、低鈉、低血壓,還有袢利尿劑有耳毒性,需注意劑量。

3.保鉀利尿劑

聽名字就知道,它可能會造成高血鉀。典型代表是螺內酯,還有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它們較少單獨出沒,常和其它利尿劑聯用,尤其是對於心衰患者。

4.滲透性利尿劑

代表藥物甘露醇,這類藥物還有山梨醇,它們常用於透析失衡綜合征、腦血管病的治療。

用利尿劑,不僅要注意劑量,還要看有無脫水風險,以及血壓低不低(利尿劑也是降壓藥,血壓低的病人用利尿劑後可發生低血壓)。使用過程中監測血液電解質比如鉀、鈉、氯等,因為利尿劑和電解質的濃度高低直接相關。

部分患者看自己水腫嚴重,急著催醫生快把水腫消除。但是水腫不能降很快,容易發生急性腎衰竭,安全第一。

另外,腎病患者最常用的降壓藥是:

5.普利/沙坦類藥物

普利和沙坦作為具有降尿蛋白和降血壓雙重優勢的藥物,在腎內科應用很普遍。雖然無明顯腎毒性,但部分條件下也可引起腎損傷。

腎動脈狹窄、孤立腎的病人,不能使用普利和沙坦,可發生急性腎衰竭。

老年患者發生低血壓的風險增加,不宜大劑量使用。

夏季高溫、出汗、腹瀉等身體失水時,要降低普利和沙坦的劑量,以免腎臟缺血,導致發生急性腎衰竭。


三、貧血藥物

腎性貧血的病人經常需要補鐵,多用口服鐵劑。有安全隱患的是靜脈補鐵,有鐵超載風險,應減少應用。

促紅素、紅細胞生成刺激劑可引起動靜脈瘺血栓、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甚至有一些致死的前科。一直到現在,臨床上還沒有完全解決這些問題。

在服用以上藥物時,需要和醫生配合好,密切監測相關指標,一旦發現腎損害(血尿、蛋白尿、血肌酐高、尿量增多),須停葯或換藥,及早發現異常非常重要。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