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沒啥工作經驗,工資期望是1萬2

12月已過半,代表著每一年的秋招進入了尾聲,19年應屆生已經邁出了走向職場的第一步。

今年全國的應屆生人數又創新高,最近20年,這個數字每一年都在增長,遙想當年自己畢業的時候,已經覺得和自己搶工作的人已經夠多了,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們,更不容易。

但與之截然相反的一個現象是:當年我們第一份工作,就覺得應該努力拚搏好好表現,根本不會去想收入是多少,現在的年輕人卻已經把自己的期望薪酬放在了求職的第一位。

據統計,2019屆的高校畢業生平均期望月薪已達8431元,而北京、上海高校畢業生的期望月薪更是直衝1.2萬!

01

高薪只有一條邏輯

99%的人都會忘記

前陣子,負責人力資源業務的聚美優品高級副總裁劉惠璞,發了一條頗受關注的微博。

微博裡,劉惠璞表示最近面試的幾個候選人,離開前一家公司的原因都是裁員、組織調整等。“這是我在十六年的人力資源職業生涯裡,第一次遇到候選者全是被裁員的情況。”

今年的市場情況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應屆畢業生可能並沒有感受到,或者說他們也不在意這些,從下圖可見,北京上海的畢業生打頭陣,期望月薪分別為12992元、12070元。

與之對應的數據是北京上海兩地職工的平均工資,也不過11463元、10689元,

一位剛畢業的應屆生薪酬期望值,已經超過了該城市的平均工資。

遙想上屆畢業生,平均期望薪資也才6174元,而實際平均薪資則為5429元。今年到處都是縮招裁員,畢業生們的平均期望月薪不降反升,接近翻倍,不得不說,現在的95後畢業生確實很勇敢。

每一年的校招,各大廠都會拿出渾身解數用高薪去吸引最優秀的那一批人,但這是少數極為優秀的應屆生的待遇,並不是普遍現象。

很多應屆生以為自己有衝勁、有技能、有想法就可以有高薪了,其實高薪邏輯根本不是這樣的,光有能力還不夠,想要高薪主要是在於你的責任。

工資其實是給職位的定價,由職位的重要性決定。這和你是否清華北大畢業,有沒有讀500本書,沒有太大關係。工資是發給職位的,職位背後是責任。承擔的責任越大,交付的價值越大,職位的定價越高,這是工資背後的真正邏輯。

想要高薪最好的方法是承擔更重要的職位,比方說在一家銷售型公司,銷售工資一定比HR工資高;比方說在一家研髮型公司,那程式員工資一定比HR高;再比如在人力資源管理谘詢公司,那些掌握深度專業的HR們,工資也肯定比一線銷售高。

最笨的人才會強調自己無所不能,然後抱怨老闆不懂得慧眼識珠。懂得高薪邏輯的人,會去承擔更重要的職位,而且他們一定會經歷基層崗位上磨煉,只有這樣才能一步步往上走,每一步都踏踏實實。

02

先別想自己想要什麽

先去想自己能給什麽

身處象牙塔的學生可能一開始並不知社會競爭壓力有多大,多數人隻關注“自己工作開不開心”,可能都不會問自己“自己能不能勝任”。

甚至還有整天關注“今天公司的下午茶有沒有我愛吃的”,一旦受到芝麻大點兒的委屈,就鬧起小情緒,覺得自己被公司虧待,甚至一氣之下就裸辭,這些都是極其不成熟的孩子氣行為。

管理過95後的HR都懂得,上面的話一點都沒誇張。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越來越關注自己“想要的”,卻很少去思考自己“能給的”。

據媒體報導,近日在山東大學2019屆畢業生秋季就業雙選會上,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招聘人員就被95後畢業生的問題“問蒙”了。

原來,有一個畢業生現場問企業佔地面積多大,想問公司有沒有員工活動場所,比如健身房之類,還問是不是有上下午的茶歇時間,因為這個學生非常注重工作氛圍和生活品質。

注重工作氛圍是好事,證明求職者有自己的追求,但如果太過於注重這些,反而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害無益。可能會有人想說,這屆95後不差錢,出來工作就是圖開心。但父母“資助”的錢,也總有用完的一天,為什麽不趁一開始,踏踏實實學得一技之長傍身呢?

聰明的95後都知道,用老闆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用行動主動證明自己的能力,讓老闆沒有後顧之憂。

比如你的能力只有C級的時候,嘗試去做一些B級的事情,付出更多時間,額外做些工作,讓老闆意識到把你放在第B級的位置上是沒有風險的。這樣,當級別B的職位空出來時,你會是老闆的第一選擇,理所當然是你升職加薪。

所以說,最聰明的升職加薪方式,就是主動去承擔一些有難度的任務,不僅可以幫你甩掉你的競爭者,而且還會幫你爭取到更好的職位。

03

幾百幾千的薪水差異

在這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商業社會不是應試教育的考場,沒有考分決定一說。

在職場工作久了你就會發現,之前為了5000塊到6000塊的工資差距,憤憤然從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甚至不惜撕破臉皮,是多麽愚蠢的行為。

當你變得成熟了之後,會發現別人的故事也終究只是別人的故事,別人拿多少工資,其實和你沒有半毛錢關係,無論是因為人家是 985/211 畢業也好,還是因為人家父母人脈關係過硬,那都是人家的本事或資源,那都隻代表過去。你只有你自己的一條路,也許這條路要長一些,曲折一些,但必須得走下去!

社會這所大學會告訴你:你要2萬的月薪,可能自身要具備3萬月薪的能力,否則這個職位一定會被要價更低、比你更優秀的人搶走。供給越旺盛,價格越低廉,這是亙古不變的經濟學原理。

當你的能力有很多替代者,甚至這些替代者比你薪水更低能力更好,那你期望的高薪可能就是空中樓閣,一場幻想一場夢。

90歲褚時健的有一次在接受採訪時說:賺快錢的時代過去了,年輕人要先做好實事。他對一位年輕人說: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種果樹10多年了,你急什麽?年輕人現在不過二三十歲,人生歷程還很長,要20年見成功。

其實,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並不是薪水越高越好,而是要看清這家公司能不能讓你有所收獲。能讓讓自己升值的平台,最後最大的主動權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待在一家能讓你學有所成的公司,在一個睿智的長官手下學習工作技能,與一群意氣相投的團隊夥伴歡呼流淚,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自覺學習... ....在你35歲之前,這可能才是你最重要需要做的事情。

小匯記得自己第一份工作是招聘助理,工作內容是把候選人從門衛接到面試等候區,然後去叫面試官,再把候選人從等候區叫到面試間,再把候選人最後送走,最後到面試官那裡去收面試評價,最後整理面試評價,安排複試。就這件事,小匯做了半年。部門的助理換了10幾個,就我和另外一位小夥伴最後留了下來,那一年我的工資稅前1800,沒有獎金,沒有補貼。

那麽你呢,還記得當初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什麽,薪水是多少嗎?

在評論區可以告訴我們。

以上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