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鄧智毅: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型之路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鄧智毅

  20世紀末,國際社會形勢雲譎波詭,經濟全球化這把“雙刃劍”在發揮正效能的同時,亦加劇了國際競爭。1997年,以索羅斯量子基金為首的國際遊資,大肆做空亞洲各國匯率,亞洲金融危機如颶風一般席卷東南亞各國。從泰國開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匯市和股市一路狂瀉,一蹶不振,所到之處一片狼藉,數十年的發展成果毀於一旦。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學界和金融學界都對此進行了寬領域、多視角的研究,研究發現,這些國家爆發金融危機的根源在於其金融體系非常脆弱,銀行業不良貸款率較高,在經濟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國際遊資大進大出,來自外部的巨大衝擊很容易導致內部金融體系的崩潰以及整個經濟體系的劇烈震蕩。

  回顧歷史,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改革中塑造了“東方範本”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國家,一方面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一直承諾和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成為危機中重要的穩定力量;另一方面在國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應對措施,有效防範了金融危機的衝擊。雖然如此,周邊諸國的慘痛教訓還是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20世紀90年代,中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有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不能適應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經營效益差,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彼時的國有商業銀行和國有企業還沒有成為相互獨立的市場主體,國有銀行被迫不斷向這些國有企業放貸,導致銀行不良貸款“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到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據統計,我國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率高達25%,一些國際投行的估測更高,並斷定中國銀行業已經技術上破產,整個金融體系相當脆弱。

  在此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借鑒國際上通行的“外科手術療法”,即通過“好銀行—壞銀行”模式,將銀行不良資產剝離到“壞銀行”,讓陷入危機的銀行迅速脫離困境,成為“好銀行”。國家於1999年相繼設立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家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作為政策性機構,分別負責對口收購、管理和處置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四家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一次性以账面價格承接約1.4兆元不良貸款,從而快速達到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系健康穩定的目的。

  作為專門的逆周期管理工具和金融救助機構,國家賦予AMC的最初核心功能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充當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器”、金融風險的“防火牆”和金融危機的“救火隊”。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東方”)作為四家AMC之一,其亮點和特點極為鮮明,通過不斷努力,逐步形成了成功的“東方範本”。

  一是兆元級的不良資產收購量。中國東方成立後,分兩批承接了中國銀行大規模剝離的不良資產,其中政策類不良資產2773.13億元,損失類不良資產1424.52億元;2004年從中國信達收購其所持有的1289億元建設銀行可疑類貸款;2005年參加工商銀行可疑類貸款招標會,成功競得10個資產包,中標金額1212億元;其後,從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商業化收購了大量不良資產。截至目前,公司累計收購銀行業不良資產已超過兆元。

  二是20年的專業和品牌積累。面對成立之初的制度不健全、市場不成熟、債權債務關係複雜、貸款資料缺失、無成功經驗可借鑒等種種困難,中國東方殫精竭慮保全國有資產,減少損失,不斷探索有效處置方式,努力加大處置力度,全力推進處置速度,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盡職調查技術和方法,建立了一套符合國情和實際的資產定價模型,培養了一支管理和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圓滿完成了黨和國家賦予的“保全國有資產、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國企改革”三大歷史使命,樹立了東方專業品牌。

  三是保全國有資產成果豐碩。2004年,財政部要求各資產管理公司在2006年全面完成政策性剝離債權資產的處置工作,並下達了回收率承包目標。經過不懈努力,截至2006年底,中國東方圓滿完成了財政部下達的目標任務,累計回收現金327億元,整體債權資產現金回收率達到13.87%,超出財政部考核目標1.6個百分點。截至目前,上述不良資產累計回收率達到20%左右,比財政部下達的12.27%的承包目標高出約7個百分點。此外,中國東方對國有企業實施債轉股,以及受託處置中國銀行1400多億元損失類貸款,處置回收率均完成了考核任務,有效保全了國有資產。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東方成立時由財政部注入100億元資本金,到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達到1271.08億元,最大限度實現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是化解金融風險成績斐然。中國東方的不良資產收購處置工作,有力地支持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減輕包袱,順利實現上市,三家銀行在國際銀行界排名大幅提升。2008年,金融危機再次肆虐全球,遠較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嚴重,但中國金融業卻“風景這邊獨好”。可以說,中國金融系統穩健運行的“軍功章”裡,也凝聚著資產管理公司的汗水和擔當。中國東方還順利完成了港澳國際(集團)的清理關閉工作,成功參與了閩發證券、慶泰信託、泛亞信託、外貿租賃、大業信託、中華保險、大連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的風險救助,及時排除經濟金融體系中的重要風險點,有效防止風險的蔓延和惡化,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化解貢獻了東方力量。

  五是促進國企改革成效顯著。在承接中國銀行政策性剝離不良資產的同時,中國東方承接了另一項重要任務,即對200多戶國有企業實施債轉股。債轉股工作幫助部分債轉股企業從財務負擔沉重的困境中解脫出來,實現了企業內部重組及資源優化配置,增強了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了企業盈利能力;同時推動了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發展,促進企業改變單一的股權機構,轉換了企業經營機制,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改革發展面貌煥然一新。實施債轉股後,多數債轉股企業扭虧為盈,一些還具備了上市條件,山東如意股份、中國鋁業、株冶集團等多家債轉股企業實現了A股或H股上市。中國東方還通過對債轉股企業采取並購重組等方式,促進了國有經濟和產業布局的結構調整,提高了國有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深化改革,緊緊圍繞服務國民經濟這一主線不斷探索新的業務方向

  根據國家對資產管理公司的改革進程,截至目前,中國東方已經順利完成了“改製—引戰—上市”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前兩步,基本建立了“全周期”“全工具”“全網絡”“全價值鏈”的業務優勢。當前中國東方正積極投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不良資產投資這個特殊機遇投資機會,多層次為“三去一降一補”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注重量的擴張,轉為注重質的提高,增強金融供給的針對性、有效性。為更好地服務於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AMC行業可以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核心任務,多層次介入特殊機遇投資機會,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推進市場出清,促進經濟動能轉換。

  一是以金融不良資產收購處置為重點助力提升金融供給質量。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變化軌跡也出現了新的特點。截至2018年底,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兆元,關注類貸款餘額3.4兆元,不良資產及關注類貸款佔信貸總額的5.05%。關注類貸款中將有一定比例向下遷徙,銀行業不良資產處置壓力持續加大。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託、證券、保險、租賃等,前期非標業務發展迅猛,不良資產增長也呈上升態勢。由於資管新規的進一步落地,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表外不良資產回表和出清需求劇增。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是AMC行業的老本行和看家本領,AMC通過收購金融不良資產,能夠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迅速化解無效低效資產,增加信貸有效產能,騰出更多信貸空間,提高金融供給數量和質量,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的資金和血液。

  二是以非金不良資產收購業務為重點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經濟過去一段時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帶來高速增長,同時也造成了企業產能過剩、庫存增加、風險加大、效益低下等問題,實體經濟中積累了大量無效資產、問題企業和僵屍企業。AMC可以通過企業間不良資產的收購或重組,幫助實體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和發展困難,避免資源浪費,糾正資源錯配,促進實體經濟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同時,AMC也要注意尊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AMC還可以通過積極參與並推進市場化債轉股工作,重點圍繞產業升級、國企改革、淘汰落後產能等市場需求,優化企業資產負債結構,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杠杆率,增強經營活力。

  三是以實質性重組手段為重點紓困救助問題項目和危機企業。對於問題項目和危機企業,AMC可以協調各種資源要素,綜合運用各種投行技術,統籌使用多種金融工具,為企業量身定製一攬子解決方案。通過“產業並購+金融”模式,發揮自身以並購重組為核心的投行化運作能力,延伸不良資產經營鏈條,幫助危困企業修複資產負債表,重構新的經營模式,加速“僵屍企業”市場出清,為紓困實體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優化經濟社會資源配置發揮積極作用。

  可以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AMC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中的突出問題,在特殊機遇投資這座“資源庫”裡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苦練內功,遵循現代金融企業的治理規律提升核心競爭力

  不良資產行業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行業。AMC的使命是化解風險,因此一定要首先防控自身的風險,實現規範穩健發展,練就過硬專業技能,才能持續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應該“硬”在哪裡?AMC可采取以下三方面的針對性措施。

  • 要“硬”在使命擔當上

  新舊動能轉換、經濟增速換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AMC行業能夠立足主業主責,更好地發揮“經濟血脈疏通器、金融風險穩定器、經濟改革助推器和實體企業伺服器”的功能作用。這個使命擔當,可以說是AMC精神上的“鈣”,忘記初心,弱化使命,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容易走彎路、走岔路、走錯路,給個人、給企業、給行業、給國家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我們的同業機構已有過慘痛的教訓。

  • 要“硬”在能力建設上

  一是處置模式要從“三打”轉型升級為“三重”。在2018年7月舉辦的中國AMC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東方提出了不良資產處置新的方法論,即傳統的“三打”處置模式——“打折、打包、打官司”已無法完全適應新時期的市場需求,亟須轉型升級為“三重”模式,即“重組、重整、重構”模式,這種投行化的運作能力必將成為AMC的重要競爭優勢。重組,即以債務重組優化企業財務結構,以資產重組優化企業資產結構,進而幫助企業修複資產負債表;重整,即以法定重整程序幫助債權債務關係複雜的企業或機構解脫困境,實現債務出清,或良性退出,或輕裝上陣,四大AMC歷史上對風險金融機構的託管、清理或重組也屬於這個範疇;重構,即以“股+債+並購重組+投行服務+谘詢顧問”等多種方式,對企業的資金、資產、人才、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重新配置或外部引進,或構建新的法人主體,或構建新的經營模式,或構建新的產業鏈條,實現企業生產要素的再造和效率提升。

  二是核心能力要從“三拍”過渡優化為“三創”。在新的方法論的基礎上,還需要打造AMC的核心能力。AMC行業發展的早期摸索階段,經驗不足,手段不多:盡職調查靠“拍胸脯”,更多依據交易對手在酒桌飯桌上的豪言壯語;定價靠“拍腦袋”,就是說定價主要靠主觀判斷,沒有精確估值;處置靠“拍數字”,有的不良資產一擱就是數年,不拆不分,不處不置,每年人為上調估值,人為作出盈利,做數字遊戲。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AMC行業要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必須持之以恆,專注品質,持續提升以下“三創”。其一,創建盡職調查能力。盡調不準、不全,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都會動搖後續環節的根基。需要我們按照盡調程序和標準,盡可能窮盡查證手段,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全面進行法務、財務、商務盡調,多渠道交叉驗證,確保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其二,創建估值定價能力。估值是定價的一把“尺子”,是準確判斷合理投資價值區間的主要參考依據。有的項目收購後導致二次不良,多為盡調、估值、定價能力不足所致。估值定價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僅要建立定量模型、運用歷史數據,還要綜合考慮標的資產所處行業和經濟周期、債權抵押擔保措施、法律環境、市場活躍度和處置策略等多種因素。其三,創建管理處置能力。在管理環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分類處置管理方案。在處置環節,要分類施策,積極嫁接各種平台資源,不斷提升資產處置效率和處置水準。對確有增值運作價值的項目,要精心設計,運用多種組合工具,貫徹“三重”理念,努力挖掘潛在價值。

  • 要“硬”在體制機制建設上

  AMC要行穩致遠,歸根結底要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具體來講,就是要從“三靠”轉變為“三構”。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AMC不太注意資產端與資金端的平衡,尤其是在政策性處置階段,資金來源有穩定可靠的政策保障,存在“資金靠國家”的狀況。在商業化階段,AMC主要依靠市場化籌資,面臨資金成本上升、市場波動加大、期限長短錯配等諸多挑戰,如何構建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是各家AMC的當務之急。同時,AMC多年來的轉型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總體而言,內生動力還不足不穩。有的年份好,有的年份差,往往一個項目就足以影響整個集團的利潤,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盈虧基本靠年景。AMC,尤其是上市AMC,如何按照市場化要求構建一整套自我平衡發展的現代金融企業公司治理機制是當務之急。此外,AMC由於行業特殊,道德風險的防範尤顯重要。多年來,AMC的廉潔風險基本靠自律。自律是必要的,但僅靠自律是不夠的。如何吸取行業教訓,構建一整套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拒腐防變長效機制,也是AMC的當務之急。從資金靠國家、盈虧靠年景、廉潔靠自律的“三靠”,轉型到構建資負平衡體制、構建公司治理機制、構建拒腐防變機制的“三構”,是AMC轉型發展的重中之重。

  綜上,從“三打”到“三重”,體現的是方法論的升級;從“三拍”到“三創”,是核心競爭力的升華;從“三靠”到“三構”,則是AMC轉型突破的必由之路。

  展望未來,回歸主業主責扎實推進戰略轉型

  2019年2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筆者的理解,如果把國民經濟作為一個具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就要保障血管的暢通、血量的充足和血質的優良,這是肌體是否健康的標誌。AMC行業作為金融這個血脈良性循環的守護神,要成為國民經濟通脈活血的“華佗扁鵲”,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筆者認為,應主要發揮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

  第一,AMC行業是國民經濟打通血脈的“疏通器”。宏觀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特徵,運行一個時期,肌體中總會沉澱一些無效低效資產,金融血脈中也總會積累一些不良資產,防控不力,積少成多,就容易造成“血栓”或“梗阻”,輕則會形成小風險或個體風險,重則可能發展成為大危機或系統性風險,如同汽車裡的機油一樣,需要定期出清過濾。客觀上需要AMC發揮逆周期調控作用,擔當國民經濟良性循環的“疏通器”,我們要有這個戰略自信,回歸本源、堅守主業、強化擔當,AMC就一定能彰顯出真正強大的行業價值。

  第二,AMC行業是國家金融風險防控的“穩定器”。過去一段時間,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各種矛盾不斷激化,金融風險日益顯現,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特別是金融系統性風險隨之成為當前國家三大攻堅戰之首。從成立之初,AMC即是化解國家金融風險的主力軍,通過收購處置金融不良資產修複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通過託管救助問題金融機構阻隔金融風險蔓延擴散。歷史實踐證明,AMC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者,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力量。

  第三,AMC行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推器”。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入推進,經濟結構需要加快轉型升級,產能過剩行業面臨深度調整,僵屍企業面臨市場出清,動能轉換和歷史累積的各種風險和問題需要化解。AMC可以綜合運用投資投行手段,對問題項目或危機企業進行重組、重整或者重構,整合激活無效低效資產,實現企業重生與資產增值,也可參加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金融資產救助和金融機構救助,緊扣“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積極主動支持和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覺服從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第四,AMC行業是實體企業轉型升級的“伺服器”。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AMC行業可以依托自身連接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獨特優勢,特別是四大AMC,要充分發揮自身主業和平台公司“主業協同工具箱”作用,重點通過盤活存量的方式,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鏈整合、產業布局優化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疏通器”和“穩定器”側重於為國民經濟發展“通脈活血”,“助推器”和“伺服器”則更側重於為國民經濟發展“造血補血”,包括提高“血量”和提升“血質”。在國民經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發展質量日趨提升的過程中,繼續做大做強AMC行業,特別是鞏固健全一支強大的AMC國家隊,對於建立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調控體系,堅持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統籌協調、宏觀調控,熨平經濟周期波動,實現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AMC行業也必將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功能定位,敢於擔當作為,努力成為通脈活血的“華佗扁鵲”,為國民經濟保駕護航。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