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喝不死人的網紅奶茶,黑幕令人心驚

近日,CETV法治天下報導了關於串串店「1元鍋底」的秘密。

據記者調查發現,在該飯店內,每份顧客吃完的鍋底,都會不約而同地被收集到一口大盆裡。

記者留了心,覺得這個大盆一定不簡單。

果不其然,大盆不斷被加熱,據判斷應該是在「熬油」。

所謂「熬油」,實際就是黑心商家為了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把吃剩的油重新加工,回收使用。

調查過程中記者還發現,該飯店使用的火鍋調味料也已經過期好久了。

更誇張的是,這些「過期油」跟之前的「回收油」是混合到一起使用的。

所以最後端上桌的這鍋「1元鍋底」,看似便宜,其實既不衛生也不安全。

親眼見過後台的操作才發現,所謂便宜,就只有「便宜」這一個優點,實際連最基本的飲食健康都無法保證。

再精明的買家,也比不過有頭腦的賣家;

再有頭腦的賣家,也比不過沒良心的賣家。

黑心賣家賣出去的不僅是產品,更是他們的良知和道德,這種人,遲早要得到懲罰的!

動動腦子就能想到,鍋底只賣一元低價,那商家要靠什麼賺錢呢?自然扔了良心,從別的地方把利益找補回來。

一邊打著「便宜」的幌子吸引顧客,一邊用劣質油矇騙顧客,這樣的「串串」,試問你還敢吃嗎?

食品安全問題,從來就不是小概率。此前,該平台還曝光過「毒米粉」事件。

一般米粉生產出來後,保存期限只有十幾個小時,工廠為了減少過期報廢,只能按需供應。

商家下了訂單,工廠生產供貨。可很多時候,商家米粉賣不完,只能退貨。

這讓工廠老闆很頭疼。

有一天,有人向老闆陳中庚提出了一個建議,說只要添加一種化學物質,就能讓米粉保存期限更長一些。

這種物質,就是焦亞硫酸鈉。

陳中庚照做了,他吩咐工廠的工人,每晚趁沒人注意的時候,把這些「小白粉」撒一些到正在浸泡的大米裡。

工人也照做了,先是放一點點試驗,陳中庚看到食客吃後沒什麼明顯反應,更加放心大膽起來。

天兒冷少放點,天兒熱了就多放點,終於東窗事發。

吃了「毒米粉」的人發現味道「怪怪的」,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瀉、嘔吐等癥狀。

陳中庚因此被起訴,一經查證,便被判處八年有期徒刑,罰款35萬元。

對此,網友不禁感嘆:食品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生產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那些利欲熏心,靠損害顧客健康發大財的黑心商家,最終只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中國,還有太多黑心商家,本著「吃不死人就繼續乾」的僥倖心理,繼續在食品安全這塊「肥肉」上牟取暴利。

近日,天使之橙現榨橙汁自動販售機,因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被罰款120萬元。

販售機內部不清理、橙汁中有黑點,讓不少消費者想想都覺得噁心。

據網友沈濤扒皮,天使之橙曾對消費者撒下四大謊言:

這些謊言令人不禁感嘆:這究竟是「天使之橙」,還是「魔鬼之橙」啊!

之前還看到個很有意思的新聞:一位蔡女士買到了「未來」豆腐,不由地驚呼,這豆腐難道是穿越了嗎?

蔡女士買豆腐那天是1月20日,可豆腐上標的日期卻是1月21日。

蔡女士風中凌亂了半天,確認好幾次才發現,的確是豆腐標錯了日期。

記者跑到豆腐廠調查,發現當天(21號)生產的豆腐,日期竟然都標著22號!

記者問:「今天是1月21號,但上面打的是1月22號,這是為什麼呢?」

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今天生產,不上市場,明天才會上市場,今天生產明天賣。」

這種現象,其實是業內一項潛規則。就像超市貨物架最上面一層的食品,比堆在下面的食品日期更老一些,是一個道理。

這種情況雖看似無傷大雅,但按照食品法來說卻是不允許的。

特別是當像蔡女士這樣的消費者,無意間發現這一內幕後,雖然前後日期只差了短短一天,卻還是會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而消費者對商家的不信任感一旦產生,哪怕之後補救再多次,也會像縫合過的傷口,永遠留著一道疤,也永遠擔著一份小心。

前段時間,網紅奶茶被曝光比「地溝油」還噁心。

據網友舉報,竟然在某網紅品牌的奶茶裡喝出來一個套套!

求該網友的心理陰影面積。

而奶茶界的黑幕遠不止於此。去年,有記者在某奶茶店臥底,發現店員製作飲料時不戴手套,甚至都不洗手就去擠茶包。

連店員自己都說:「我覺得好噁心哦!」

此外,更有多家奶茶店被曝光衛生問題,比如清洗「珍珠」的惡劣環境——

商家的原則更令人氣憤:「珍珠這東西嘛,只要不讓人生病就行了!」

除了奶茶,打著「網紅」旗號的「堅果」也被曝光黴菌超標16倍,實際用料與配料嚴重不符的現象。

受測堅果被一一碾碎,放到試管裡進行試驗——

檢測結果表明,其中一款「每日堅果」,黴菌嚴重超標。

有網友調侃:怪不得叫「每日堅果」,正好每日吃一袋,也就不過量了。

這種令人寒心的食品亂象,還要發生多少,才能被徹底杜絕?我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如果不及時製止,任其一次次重演下去,消費者對相關商家的信任,會變成紙糊的窗戶,一捅就破。

而信任一旦破滅,是很難重建起來的。

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次次給消費者敲響了警鐘。

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購買前多檢查,避開「三無產品」。

「三無產品」是指: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衛生許可證編碼)、無生產廠家及廠址的產品。

購買前,一定要仔細檢查,防患於未然。

第二,會看QS標誌和SC標誌。

QS,食品質量安全(Quality Safety)的英文縮寫,在食品的外包裝上通常會印(貼)著這個標誌。

但在2018年10月1日後,QS標誌徹底被SC標誌取代。

找不到標誌的,慎買!

第三,熟記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防範:艷、白、反、長、散、低、小的食品。

艷:顏色過分艷麗。

白:呈不自然白色。

長:保存期限過長。

反:反自然生長。

小: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

低:價格明顯低於一般水準。

散:散裝食品。

第四,去飯館就餐時,注意看當地的食品安全監督公示。

比如上海:

說到底,希望消費者們都能長個記性,多些防範之心,學會分辨好壞優劣,對無良商家絕不姑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到底。

如此,我們才能在一個不必擔驚受怕的社會裡,安心地活下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